華文網

三國後續:晉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源於這個制度的弊端!

那段被小說改版的歷史,終於在戰馬的鸞鈴響起後演奏完畢。舊的社會已宣告終結,新的時代正繼往開來。可是這個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年輕王朝為什麼就突然覆滅了呢?為什麼成了短命鬼?又是誰讓護城河平靜的水面再起波瀾?

要想究其根本,我們就娓娓道來。司馬懿在魏國行將就木時,發動了宮廷政變。自此以後司馬家族外掌軍事,內掌政治,魏皇帝則有名無實。到了司馬炎這代就“仿魏”,像曹丕逼漢獻帝禪位一樣,逼魏帝禪位。之後天下重歸統一,從此卻無太平。

禍亂的根源實在是司馬炎自己埋下的。司馬炎稱帝后竟然實行了分封制,一共分封了27人為王。每個王國都有自己的軍隊。其中大國三軍,兵五千人:次國二軍,兵三千人:小國一軍,兵一千五百人。國王不但可以歌劇一方,還可以成為宰輔。這就是自取滅亡了:西周的分封制是北秦始皇推翻的,以後實行的都是郡縣制,只有西漢初年實行了郡縣與分封的制度。

結果是異姓王造反,同姓王叛亂,劉邦花了一輩子時間也沒擺平,最後還死在了這條不歸路上。

司馬炎去世了以後,動亂就開始了,各大王侯骨肉相殘。而且鬥爭中的手段非常殘忍。原本就危機四伏的西晉王朝也被這場動亂折磨的虛弱至極,

最後在外敵鐵馬金戈的入侵下宣告終結。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這就是西晉王朝滅亡的原因吧。那麼司馬炎為什麼那麼不合時宜,要實行分封制呢?應該不是經書讀多了吧,也不是第二個王朗吧?

歷史的經驗真的很值得注意。

曹魏的國王沒有像分封制那樣有實權,實際上就像是被軟禁在封國,結果又總麼樣呢?司馬家族篡位的時候,曹家的那些過往一點都幫不上忙,眼睜睜看著魏帝失去皇位,魏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司馬炎認為,這就是魏亡的經驗教訓。所以一味的實行分封制,導致了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