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產仔階段,豬場管理的常見十大漏洞!

1、只重視小豬的管理,不重視母豬的管理

在產仔舍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不少職工只重視仔豬的護理,而忽視母豬的護理,這樣是不合理的。因為母豬在產房裡的作用更大於仔豬。

如果母豬在產後幾天發生乳☆禁☆房炎,或產後無奶,小豬因吃不上奶缺乏母源抗體,或吃了被感染的母豬奶水,都會引發腹瀉。豬長時間吃不上奶會發生低血糖,既使是仔豬滲出性皮炎的爆發也和母豬飼料營養不平衡有關。舍內溫度過高,母豬採食量減少,產奶量下降,仔豬就不可能生長理想。母豬營養不良更直接影響產奶的多少。所以仔豬不正常時別忘了從母豬身上找原因。

只重視小豬溫度,不重視大豬溫度

溫度對初生仔豬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人們為了提高仔豬周圍的溫度採用了許多辦法,有的是提高仔豬保溫箱溫度,有的則是提高產仔舍的溫度,不少豬舍溫度高達二十七八度,但這樣做並沒有取得很好的飼養效果,因為母豬在較高的溫度下採食量下降,從而影響產奶量,仔豬因奶水不足而生長緩慢,達不到理想的生長效果。

2、只重視白天,不重視晚上

現在不少豬場仍採取固定時間上班制,工作時間主要集中在白天,餵料、護理等工作都在白天完成,但到晚上,就只能靠母豬和小豬自己了。這樣做儘管在管理上比較方便,但實際上相當於一半時間仔豬沒人護理,舍內溫度沒人監控,壓死現象經常出現,仔豬不進保溫箱而引起受冷腹腹瀉的很多,母豬產床上糞便不能及時清理,仔豬腹瀉現象增多等。

所以我們不要忘記晚上照顧產房,一些豬場採用晚上設值班員的做法可以借鑒,儘管增加了一個人力,但只要少壓死或凍死幾頭仔豬也就夠了,另外值班員還可監督夜間溫度或異常情況。

3、只重視防拉稀,不重視生長慢

這是產房使用乳豬料的一個錯誤,

認為只要小豬不拉稀就是好料,許多生產廠家也針對這一需求在乳豬料中加大藥物比例,當時不出現腹瀉,但仔豬所需營養滿足不了,出現斷奶後的長時間生長停滯,導致保育、生長段生長受阻,出欄時間延長。如果我們算一個賬就會明白,每推遲出欄一天,將多用一公斤的維持需要,成本一元五角左右,如推遲十天出欄,將多花費十五元左右的飼料費用,
這對一頭肥豬是很大的數目。所以在選擇乳豬料時,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看遠一些,不但要考慮不拉稀,要考慮對豬以後的影響。

4、只重視價格低,不重視品質差

現在豬場都比較重視視飼料成本,因為飼料成本占豬場費用的70-80%,這說明人們的認識在提高。但不少人把降低成本認為是單純降低飼料價格的事,在先料時先問價格,一聽說價格高就不樂意用,不管使用效果。一種料的優劣不能單從價格上體現,而應該看它所創造的價值多少,如果一種料價格是6元/公斤,料肉比是1:1,那增重一公斤需飼料成本6元;另一種料價格是2元/公斤,料肉比是3.5:1,那增重一公斤需飼料成本是7元;前後兩種料我們應選前者。另外,優質料更能發揮豬的生長潛力,可減少疾病感染,可加快生長速度,提早出欄,對豬的益處要遠大於劣質料。

5、只重視溫度,不重視濕度

溫度對產房的重要性人們都已明白,但掌握好溫度並不能徹底解決仔豬腹瀉問題。因有許多因素影響溫度,其中濕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正常情況下,產房的濕度控制在50-70%為宜,過於乾燥,容易引起豬呼吸道病;過於潮濕,會增加仔豬對溫度的敏感,低溫高濕,仔豬會更顯得泠;高溫高濕,母豬會因排熱困難出現熱應激,減少採食量,進而泌乳量減少。

6、只重視打針灌藥,不重視打掃衛生

哺乳仔豬階段最易發生的病是腹瀉,而腹瀉多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所以對待腹瀉問題人們採取藥物預防和治療措施,藥物預防有三針保健和初生仔豬灌服抗菌素,發病後採用灌藥和注射治療法,往往效果不佳,或時好時壞。但如果注意了產床上的衛生,沒有病原菌滋生的場所,小豬就不會被感染了。一些管理好的豬場採用嚴格的衛生管理措施,在母豬上床前將產房清理消毒乾淨,將保溫箱墊板用火堿水浸泡,母豬上床前徹底沖洗消毒,上床後不允許產床上有母豬糞便,母豬排便後除及時清走後,同時用拖布蘸消毒水擦淨,每天兩次用藥水擦洗母豬乳☆禁☆房等措施,豬舍內很少出現仔豬腹瀉現象,甚至不需要母豬產前注射大腸桿菌疫苗,這樣的結果遠強於頻繁的預防治療。

7、只重視寄養,不重視吃奶

寄養和並窩是規模豬場減少弱小仔豬,提高斷奶仔豬均勻度的有效方法。讓弱小的豬吃奶水多的乳☆禁☆頭,或把弱豬集中在一起,讓一泌乳好的母豬哺乳,在許多豬場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生產上也發現了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因為飼養員並沒有掌握寄養的決竅,母豬咬死小豬的有,被寄養的仔豬仍然吃不上奶的有,甚至有的母豬乳☆禁☆頭已萎縮,還是把弱仔豬放進去,這樣的仔豬是吃不好奶的。所以,寄養不單純是把仔豬轉來轉去,更要用心。寄養前先要查母豬有無多餘的乳☆禁☆頭,被寄養的仔豬在新窩中有沒有競爭力,被寄養前仔豬有沒有吃到足夠的初乳等。同時寄養過後還要細心觀察,如果發現不適要及時調整。一些豬場有寄養期間為仔豬人工灌服人工乳或葡萄糖水的做法是可取的,因正常情況下,一頭小豬寄養後需六小時才能完全溶入新豬群,吃上足夠的奶水,如果其間沒有能量補充,仔豬會越來越弱。

8、只重視增加溫度,不重視小豬舒服

現在為仔豬加熱的方法太多了,有電熱板,有紅外線電熱板,有紅外線燈,有普能燈泡等,熱源的功率不同,所能提供的熱量也不同;同時有無保溫箱,保溫箱的保溫效果,保溫箱的大小都會對溫度有很大的影響;小豬生後日齡不同,所需要的溫度環境也不同。一些飼養員機械地將加熱器裝上就認為完事大吉,並不能保證仔豬生存在舒適的環境中,所以不論採用哪種加熱方法,都有可以讓仔豬舒適的措施,這需要通過對仔豬觀察,找出一種最佳方式。小豬溫度是否適宜,關鍵是看小豬是否願進保溫箱,如發現小豬在箱外躺著,就需從以下幾個地方找原因,保溫箱是否太冷,保溫箱是否太熱,舍內溫度是否過高(如舍溫高於三十度,小豬更樂於在箱外躺著)等。

9、只重視磨料添料,不重視是否豬吃

當你看到小豬補料槽內糞尿混雜;當你發現槽內僅剩下大粒的玉米粒,細粉讓蒼蠅吃掉時;當你看到槽中有發黴產生的白毛時;當你看到槽中有蠕動的蠅蛆;會想到這個窩中的小豬是不吃料的,為小豬補料只是走形式。上面的現象都是我在豬場看見過,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磨料過粗口味差影響食欲,料槽放在偏僻的角落不會引起豬的興趣,如果沒有飼養員的引導也很難學會採食。所以在訓練小豬補料時,要從選料、磨料、訓練方法多方面著手,首先選一種小豬喜吃的料,也就是口味適合小豬;其次在加工時要注意,不可過粗;三是要有可行的訓練方法,料槽要放在小豬最易接觸的地方等。如果這些都做到了,訓練小豬吃料並不是件難事。

10、只重視成活率,不重視均勻度

現在的飼養條件,要想讓仔豬提高成活率並不難,但如果讓仔豬提高均勻度,也就是斷奶時仔豬都能合格卻很難,因為讓初生重小的豬趕上初生重大的豬,或讓哺乳期間出現的病弱豬斷奶正常,需要技術上、管理上、飼料等方面的協同作用,也就是要讓生產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如果批仔豬斷奶時平均體重達到7公斤,但大一些的可達9-10公斤,小的只有3-5公斤,那這批豬的成績就不理想,因為體重小的豬斷奶後很難順利成長,且多鬧病,為以後的全進全出造成困難。

讓一批仔豬斷奶時均勻,除為豬群提供更好的飼養管理條件外,還需要對弱小豬進行特殊的照顧。這樣需要讓一些弱小的仔豬吃偏飯,比其它豬吃更多的奶,享受更優越的條件;技術上涉及固定乳☆禁☆頭,並窩與寄養,定時餵奶,胃管投喂等;管理上防壓、防瀉、頻繁抓豬等。但如果這樣做了,它的作用不僅僅是救活了一頭小豬,而且為以後的保育和生長的管理奠定了基礎。

洞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也可通過人的努力去彌補,如果每一個職工都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位,就能盡可能少地出現漏洞,也會將已出現的洞補上,但願豬場的洞越來越小,越來越少。

而應該看它所創造的價值多少,如果一種料價格是6元/公斤,料肉比是1:1,那增重一公斤需飼料成本6元;另一種料價格是2元/公斤,料肉比是3.5:1,那增重一公斤需飼料成本是7元;前後兩種料我們應選前者。另外,優質料更能發揮豬的生長潛力,可減少疾病感染,可加快生長速度,提早出欄,對豬的益處要遠大於劣質料。

5、只重視溫度,不重視濕度

溫度對產房的重要性人們都已明白,但掌握好溫度並不能徹底解決仔豬腹瀉問題。因有許多因素影響溫度,其中濕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正常情況下,產房的濕度控制在50-70%為宜,過於乾燥,容易引起豬呼吸道病;過於潮濕,會增加仔豬對溫度的敏感,低溫高濕,仔豬會更顯得泠;高溫高濕,母豬會因排熱困難出現熱應激,減少採食量,進而泌乳量減少。

6、只重視打針灌藥,不重視打掃衛生

哺乳仔豬階段最易發生的病是腹瀉,而腹瀉多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所以對待腹瀉問題人們採取藥物預防和治療措施,藥物預防有三針保健和初生仔豬灌服抗菌素,發病後採用灌藥和注射治療法,往往效果不佳,或時好時壞。但如果注意了產床上的衛生,沒有病原菌滋生的場所,小豬就不會被感染了。一些管理好的豬場採用嚴格的衛生管理措施,在母豬上床前將產房清理消毒乾淨,將保溫箱墊板用火堿水浸泡,母豬上床前徹底沖洗消毒,上床後不允許產床上有母豬糞便,母豬排便後除及時清走後,同時用拖布蘸消毒水擦淨,每天兩次用藥水擦洗母豬乳☆禁☆房等措施,豬舍內很少出現仔豬腹瀉現象,甚至不需要母豬產前注射大腸桿菌疫苗,這樣的結果遠強於頻繁的預防治療。

7、只重視寄養,不重視吃奶

寄養和並窩是規模豬場減少弱小仔豬,提高斷奶仔豬均勻度的有效方法。讓弱小的豬吃奶水多的乳☆禁☆頭,或把弱豬集中在一起,讓一泌乳好的母豬哺乳,在許多豬場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生產上也發現了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因為飼養員並沒有掌握寄養的決竅,母豬咬死小豬的有,被寄養的仔豬仍然吃不上奶的有,甚至有的母豬乳☆禁☆頭已萎縮,還是把弱仔豬放進去,這樣的仔豬是吃不好奶的。所以,寄養不單純是把仔豬轉來轉去,更要用心。寄養前先要查母豬有無多餘的乳☆禁☆頭,被寄養的仔豬在新窩中有沒有競爭力,被寄養前仔豬有沒有吃到足夠的初乳等。同時寄養過後還要細心觀察,如果發現不適要及時調整。一些豬場有寄養期間為仔豬人工灌服人工乳或葡萄糖水的做法是可取的,因正常情況下,一頭小豬寄養後需六小時才能完全溶入新豬群,吃上足夠的奶水,如果其間沒有能量補充,仔豬會越來越弱。

8、只重視增加溫度,不重視小豬舒服

現在為仔豬加熱的方法太多了,有電熱板,有紅外線電熱板,有紅外線燈,有普能燈泡等,熱源的功率不同,所能提供的熱量也不同;同時有無保溫箱,保溫箱的保溫效果,保溫箱的大小都會對溫度有很大的影響;小豬生後日齡不同,所需要的溫度環境也不同。一些飼養員機械地將加熱器裝上就認為完事大吉,並不能保證仔豬生存在舒適的環境中,所以不論採用哪種加熱方法,都有可以讓仔豬舒適的措施,這需要通過對仔豬觀察,找出一種最佳方式。小豬溫度是否適宜,關鍵是看小豬是否願進保溫箱,如發現小豬在箱外躺著,就需從以下幾個地方找原因,保溫箱是否太冷,保溫箱是否太熱,舍內溫度是否過高(如舍溫高於三十度,小豬更樂於在箱外躺著)等。

9、只重視磨料添料,不重視是否豬吃

當你看到小豬補料槽內糞尿混雜;當你發現槽內僅剩下大粒的玉米粒,細粉讓蒼蠅吃掉時;當你看到槽中有發黴產生的白毛時;當你看到槽中有蠕動的蠅蛆;會想到這個窩中的小豬是不吃料的,為小豬補料只是走形式。上面的現象都是我在豬場看見過,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磨料過粗口味差影響食欲,料槽放在偏僻的角落不會引起豬的興趣,如果沒有飼養員的引導也很難學會採食。所以在訓練小豬補料時,要從選料、磨料、訓練方法多方面著手,首先選一種小豬喜吃的料,也就是口味適合小豬;其次在加工時要注意,不可過粗;三是要有可行的訓練方法,料槽要放在小豬最易接觸的地方等。如果這些都做到了,訓練小豬吃料並不是件難事。

10、只重視成活率,不重視均勻度

現在的飼養條件,要想讓仔豬提高成活率並不難,但如果讓仔豬提高均勻度,也就是斷奶時仔豬都能合格卻很難,因為讓初生重小的豬趕上初生重大的豬,或讓哺乳期間出現的病弱豬斷奶正常,需要技術上、管理上、飼料等方面的協同作用,也就是要讓生產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如果批仔豬斷奶時平均體重達到7公斤,但大一些的可達9-10公斤,小的只有3-5公斤,那這批豬的成績就不理想,因為體重小的豬斷奶後很難順利成長,且多鬧病,為以後的全進全出造成困難。

讓一批仔豬斷奶時均勻,除為豬群提供更好的飼養管理條件外,還需要對弱小豬進行特殊的照顧。這樣需要讓一些弱小的仔豬吃偏飯,比其它豬吃更多的奶,享受更優越的條件;技術上涉及固定乳☆禁☆頭,並窩與寄養,定時餵奶,胃管投喂等;管理上防壓、防瀉、頻繁抓豬等。但如果這樣做了,它的作用不僅僅是救活了一頭小豬,而且為以後的保育和生長的管理奠定了基礎。

洞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也可通過人的努力去彌補,如果每一個職工都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位,就能盡可能少地出現漏洞,也會將已出現的洞補上,但願豬場的洞越來越小,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