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豐都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採用生物技術讓牛糞變廢為寶

豐都高家鎮厚池壩養牛場,原本臭烘烘的牛糞經過處理成了搶手的有機肥。

記者 陳維燈 攝

本報訊 牛糞堆積如山,卻沒有散發出熏人的臭味,周圍也沒有蒼蠅和蚊子成群飛舞;原本臭烘烘的牛糞經過多重處理後,成了改良土壤結構、營養豐富的有機肥……這是6月27日,記者隨“重慶環保世紀行”採訪團,在豐都縣高家鎮恒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厚池壩肉牛養殖場牛糞綜合利用廠看到的情形。

作為我市的肉牛養殖大縣,為了減少畜禽養殖給環境造成的污染,

近年來,豐都縣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引進多家生物有機肥開發公司,專門負責規模養殖企業牛糞的無害化處理,採用生物技術生產生物有機肥,讓牛糞變廢為寶。

豐都縣環保局局長隆厚文介紹,豐都是畜禽養殖大縣,2016年肉牛養殖存欄量為21.17萬頭,加上生豬、雞、鴨等畜禽養殖,全縣畜禽養殖量為157.85萬頭生豬當量,年產生畜禽糞便325.52萬噸。如何處置這些畜禽糞便,

成為擺在豐都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以高家鎮恒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厚池壩肉牛養殖場為例,該養殖場肉牛存欄量一直保持在1.5萬頭左右。

“面對養殖區內堆積如山的牛糞,我們也一度發愁。”恒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進介紹說,2012年,豐都成功引入河北省泰華錦業資金興建重慶沃特威生物有機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入駐以後,採用高溫滅菌、快速發酵等技術對牛糞進行批量處理,

讓牛糞成為乾淨、自然的優質有機肥料。

據瞭解,牛糞還田雖然有一定的肥效,但是生牛糞進入土壤後需要在自然發酵後才能具有肥效,這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燒苗現象。此外,牛糞中的蛔蟲卵等也會給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牛場產生的糞便如果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隆厚文介紹,牛糞生產有機肥最終破解了難題,

同時也解決了豐都環保工作中一大難題。

記者在厚池壩肉牛養殖場看到,牛的排泄物被運送到處理場地後,首先要添加輔料和生物複合菌種進行有氧發酵;在高溫殺菌滅害後,進入陳化車間進行25天以上的厭氧發酵,進一步發酵分解;經過幹化處理後加入特種有益菌,即成商品性生物有機肥。

豐都縣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用牛糞做原料生產有機肥,既能充分利用牛糞這個生物質再生資源,

又可保證養牛產業走上良性迴圈經濟的軌道,“在很多人眼裡,牛糞是廢棄物、污染物,處理起來非常麻煩,可是以牛糞為原料生產出來的有機肥,對蔬菜水果生產非常有益。目前,豐都的紅心柚、花椒、烤煙等特色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普遍使用這類有機肥。”

截至目前,豐都縣境內各養牛場牛糞處理率已達到80%以上,每年以牛糞為原材料生產有機肥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