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新“華西村”如何上演“變形記”?

揚子晚報網訊從農業“小白”到水稻專家;從“別墅少年”到住在豬圈邊的山村木屋也能面不改色;從高能耗企業的“斷舍離”,

到開始玩電競、機器人……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是怎麼保持穩健增長的?近日,記者專訪了黨委書記吳協恩。面對蒸蒸日上的新華西村“變形記”,小吳書記劇透了這些年來他作為掌舵者所施展過的那些“變形計”。

“華三代”變形

“別墅少年”住山村木屋被水煮蛋感動

現在被稱為“華三代”的村裡年輕人們,

剛畢業父母就會按照華西村的“傳統”配備 “三件寶”——工作、別墅和小轎車。如此優渥的條件,讓有些“華三代”略顯浮躁,吳協恩看在眼裡,受到電視節目《變形記》的啟發,從2013年開始,組織華西村年輕人到貧困山區去體驗生活。

22歲的華西村村民小邵,跟三十幾個華西年輕人一起翻山越嶺到貴州省穿洞村體驗生活,晚上九點才到村民家裡,兩個小時後小邵就給領隊打電話,

“馬上回去,一刻都不想留!”這是一個用木頭搭建的破舊老屋,年久失修。牆上都是蜘蛛網、被子已經泛黑,房間裡還有幾頭豬在跑……

目前華西已經選派過去200多人,他們跟當地村民同吃同住一起下地,開始很不習慣,淳樸的村民怕他們不適應,自己一年到頭捨不得吃攢了賣錢的雞蛋,悄悄拿白水煮了給他們補充營養,看著啃著雜糧的老鄉,小邵這些“華三代”被深深觸動,

回來後不但更孝順父母,工作上也特別認真,較著勁想比誰幹得更好。插秧苗,住農舍,他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祖輩們早年創業的不易。

“農小白”變形

從“農盲”學成水稻種植“工匠”

種水稻的老祖宗是中國人,但是日本的大米卻普遍口感更好。不服氣的吳協恩想讓華西也種出安全香醇的大米,到日本考察了十幾個農場,最終選定了在水稻生產方面久負盛名的福井縣朝日農場作為“教練場”。

回來後華西村貼出告示,要招7名35歲以下的年輕人去日本學習水稻種植。經過層層篩選和日本老師面選,最終確定了7人。這7個人都是大學以上學歷,卻全是農業“小白”,沒有務農經歷。在朝日農場,7個學徒跟著日本老師學習怎樣能“把田平得像鏡面一樣”,學會了育苗、插秧、施肥、加工、操作農業器械甚至拆卸農機……每天收工後,累得坐在地上都能睡著。

回村後,

華西千畝稻田成了他們的舞臺。從農資採購、平田開始,樣樣活都親力親為。下了高檔汽車就上拖拉機,用物聯網操控灌溉,自主研發平田設備和播種自動上土裝置,自己設計包裝電商推廣……今年1月, “華西牌”大米評上了“江蘇好大米金獎”。

“世界村”變形

機器人送餐上海辦電競嘉年華

很多人對華西村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鋼鐵和化纖等傳統產業“打江山”,可是實際上,村裡在莫三比克開採出了花崗岩,還要去上海辦電競嘉年華,以後你來華西村吃飯,可能給你上菜的就是送餐機器人……吳協恩說,華西村的目標是爭取在3—5年時間內,使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利潤貢獻率實現“三七開”。

華西村產業的“變形計”,不僅是對一批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的“斷舍離”,眼下炙手可熱的資本運作、人工智慧一樣沒漏。去年華西村把旅行社和餐廳開到了朝鮮,本月初天下第一機器人館正式開館,這裡有第三代中科世界送餐機器人,可精確定位,準確無誤地將菜品送到指定位置。而上海耀宇文化公司不僅在電競行業成為了規則制定者,還準備在上海打造一個以電競為主題的嘉年華樂園。

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從東部到西部,從國內到國外,從生產醬油襪子等日用品到高科技研發,華西村早已經變形成為“世界村”。2016年,華西已擁有遍佈世界和全國各地的企業254家,資產總額達534億元,上繳稅收13.20億元。

還要去上海辦電競嘉年華,以後你來華西村吃飯,可能給你上菜的就是送餐機器人……吳協恩說,華西村的目標是爭取在3—5年時間內,使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利潤貢獻率實現“三七開”。

華西村產業的“變形計”,不僅是對一批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的“斷舍離”,眼下炙手可熱的資本運作、人工智慧一樣沒漏。去年華西村把旅行社和餐廳開到了朝鮮,本月初天下第一機器人館正式開館,這裡有第三代中科世界送餐機器人,可精確定位,準確無誤地將菜品送到指定位置。而上海耀宇文化公司不僅在電競行業成為了規則制定者,還準備在上海打造一個以電競為主題的嘉年華樂園。

從天上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從東部到西部,從國內到國外,從生產醬油襪子等日用品到高科技研發,華西村早已經變形成為“世界村”。2016年,華西已擁有遍佈世界和全國各地的企業254家,資產總額達534億元,上繳稅收13.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