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國被英國900士兵征服並殖民了190年,獨立後總想超越中國

在這個世界上總想超越中國的這個國家,歷史石頭不說,大家也明白就是指印度。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譯為“羌獨”,東漢稱它為天竺、身毒這些名稱。唐代玄奘則根據當地發音,

稱做印度。嚴格來說當時的印度,只是一個地理概念,還不能稱之為一個“國家”。

印度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稱謂,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可以說,沒有英國殖民,就不會有印度這個國家。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要從印度的歷史說起。

古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西方人眼中最富庶的東方天堂,

一直被歐洲人嚮往。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國家是葡萄牙,此後荷蘭人法國人也積極介入。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鬥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

18世紀初,英國崛起,

不斷向東方擴張勢力,印度成為它的第一個目標。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發生了戰爭,史稱普拉西戰役,這場戰役改變了印度的歷史。

在普拉西戰役中,英國人只出動了900名英國士兵,加上2100名印度土著雇傭兵,與法國支持的印度王公聯軍7萬人對決。

結果戰況讓人大跌眼鏡,打了一天,死傷不到700人,英國傷亡70多人,聯軍傷亡600多人,最終聯軍被打的土崩瓦解。英國人此戰為征服印度鋪平了道路。之後英國人將法國的勢力從印度徹底清除。自此,英國人扶持傀儡政府,在印度開始了長達190年的殖民統治。

印度在英國統治下分成兩部份:一部份由公司直接統治叫“英屬印度”,另一部分是眾多的附屬國,叫“土邦印度”,實行間接統治。土邦共554個,遍及印度各地,而實際這些土邦又相對獨立。可以說,英國統治印度的秘訣在於“分而治之”四個字,表面看,印度是一個統一的龐大帝國,實際上,印度從未實現過統一。英國殖民者就是充分利用了印度國內的各種矛盾,

讓“印度人打印度人”,從而坐收漁利。

一、二戰爆發後,世界各殖民地獨立運動興起,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在二戰結束時,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印度於1947年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印度獨立後,擁有了表面上的統一,有了統一的法律、語言、制度、領土,這些都是英國人留下的,統治階層也都是英國人培養的。所以說沒英國,就沒現在的印度。不過,獨立後的印度經濟反而落後了。

現在的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也是第二大發展中國家。印度和中國都是亞洲大國,有龍象之稱,獨立後的印度當時的條件比中國還優越,但其經濟發展一直落後於中國。去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當年的宗主國英國,印度媒體用驕傲的語氣宣佈:“這是150年來首次,印度經濟超越了殖民時期的英國宗主國”。目前印度的發展速度也已經超過中國,印度人就開始時刻以超越中國為目標,不論是武器,還是科技等。

不得不說,這麼多年來,印度很多方面不僅僅是經濟一直落後中國,但是有一項,中國始終都無法超越印度。一輛自行車可以當一輛小貨車來用,摩托車也從來不當摩托車來用,最牛掰的要算扒火車,印度人總是可以將物品本身的功能無限放大。印度開掛(語義近似於“超常發揮”)這一項,早已超越中國數百年。

有目標肯定是好的,只要路子對,總是能達成目標。但是,在前進的路上,如果不能去掉一些不利的因素,超越中國的道路自然也會變得更加漫長。

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

印度獨立後,擁有了表面上的統一,有了統一的法律、語言、制度、領土,這些都是英國人留下的,統治階層也都是英國人培養的。所以說沒英國,就沒現在的印度。不過,獨立後的印度經濟反而落後了。

現在的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也是第二大發展中國家。印度和中國都是亞洲大國,有龍象之稱,獨立後的印度當時的條件比中國還優越,但其經濟發展一直落後於中國。去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當年的宗主國英國,印度媒體用驕傲的語氣宣佈:“這是150年來首次,印度經濟超越了殖民時期的英國宗主國”。目前印度的發展速度也已經超過中國,印度人就開始時刻以超越中國為目標,不論是武器,還是科技等。

不得不說,這麼多年來,印度很多方面不僅僅是經濟一直落後中國,但是有一項,中國始終都無法超越印度。一輛自行車可以當一輛小貨車來用,摩托車也從來不當摩托車來用,最牛掰的要算扒火車,印度人總是可以將物品本身的功能無限放大。印度開掛(語義近似於“超常發揮”)這一項,早已超越中國數百年。

有目標肯定是好的,只要路子對,總是能達成目標。但是,在前進的路上,如果不能去掉一些不利的因素,超越中國的道路自然也會變得更加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