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鐵十四局三公司雙福項目部黨支部到“中國扶貧第一村”學習慰問

中鐵十四局三公司雙福項目部黨支部到“中國扶貧第一村”學習慰問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登刊的一封反映寧德地區磻溪鎮赤溪村扶貧狀況的讀者來信,引發社會關注和中央的重視,

當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説明貧困地區儘快改變面貌的通知,拉開了新時期扶貧開發的序幕,赤溪村因此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

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

美麗的赤溪村

赤溪村整潔寬敞的道路

6月25日,中鐵十四局三公司雙福項目黨支部一行來到福鼎市赤溪村,參觀了赤溪村的經濟發展和扶貧工作展,學習了赤溪村黨總支部先進事蹟和經驗,並為赤溪村的生活困難黨員送關心送溫暖。

一行人參觀了赤溪新村、赤溪展示廳、蝴蝶園等地,深入瞭解赤溪村發展歷程。村黨支部書記杜家柱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用生動的語言,通過豐富的素材向大家回顧和展示了赤溪村的歷史變化和發展面貌。

他介紹道:“赤溪村依託太姥山、九鯉溪的美麗風光和佘族民俗文化特色,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歷經十年“輸血”就地扶貧、十年“換血”搬遷扶貧、十年“造血”的“旅遊+產業”扶貧,

赤溪村從三十多年前的貧困村,成為了如今的美麗村莊,人均純收入達到13000多元,全村貧困率從80年代的92%,下降到現在的1%,通村公路從零到3條三級公路直達,村裡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一應俱全,生活服務功能日益完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精准扶貧的典型。”

村黨支部書記杜家柱介紹赤溪村發展歷史

看望慰問生活困難黨員

目睹了赤溪村的巨大變化,大家被村民勤勞肯幹、不畏艱難、艱苦奮鬥的精神所感動。

黨員曹夢潔感慨道,

“短短32年,赤溪村由一個極為貧困的窮苦村莊發展成人見人愛的美麗鄉村,難以想像村民們在黨員領導幹部的引領下付出了多少精力和熱血!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覺再高的山、再險的路在人們辛勤的付出和勞作下都不是難題了,什麼也比不上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時,專案部黨支部向當地做出貢獻的生活困難黨員們贈送了食用油等慰問品,增進專案在建單位和本地政府人民的感情,爭取以高品質、高標準的高速公路建設服務好本地人民群眾,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王麗 曹夢潔 肖永順)

爭取以高品質、高標準的高速公路建設服務好本地人民群眾,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王麗 曹夢潔 肖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