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顆子彈省下一億兩 馬關條約裡中國的最後一點顏面

一顆子彈省下一億兩 馬關條約裡中國的最後一點顏面

甲午中日戰爭可以說是所有中國人的切膚之痛,腐敗的清廷和他虛有其表的北洋水師,被上千年來一直向自己學習,奉自己為老師的日本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為國捐軀的鄧世昌,他的英骨還埋藏在深海之中,可甲午戰爭雖然輸了,但致遠號、靖遠號的奮勇抗爭還算是給中國留了遮羞布,可後面和日本談判的《馬關條約》,卻是讓中國顏面掃地。

《馬關條約》的中方代表李鴻章是個厲害人物,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可惜雖然李鴻章才華橫溢,但腐敗的清朝如同一間破爛的屋子一般,在風雨飄搖之中被吹得搖搖晃晃,李鴻章能夠做的只能是給窗戶和門糊上一層薄薄的紙張,

讓他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沒有那麼糟糕,所以他被稱為“大清的裱糊匠”。

日本的伊藤博文非常敬仰李鴻章,在《馬關條約》談判之前,清政府已經向日本求和了三次,其中兩次還派了使者,但使者都被日本方面拒絕了,

慈禧生怕戰爭再打下去,自己的的位置就要保不住了,所以在得知日本方面想要和李鴻章談判的要求之後,慈禧便立刻召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入京,任命他為全權代表赴日議和。

在日本,李鴻章的身份畢竟只是一個作為失敗方來談判的代表,自然沒辦法受到什麼很好的待遇,伊藤博文甚至還在談判中直接說出了日本方面窺覬臺灣的想法:“豈止臺灣而已!不論貴國版圖內之何地,

我倘欲割取之,何國能出面拒絕?”這樣的羞辱除了李鴻章這樣經過大風大浪的人之外還有誰能忍得了呢?

總之,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極盡羞辱,而李鴻章為了不讓戰爭再繼續下去,只能委曲求全,惟恐和議中止。

起初,日本方面對《馬關條約》的戰爭賠款是3萬萬兩白銀,

也就是3億兩,按現在的市價一兩差不多相當於200元人民幣來說,日本方面的要求可是600億啊!

這樣的要求讓李鴻章完全無法接受,他在日本待了一段時間,在一次出行時從路右邊的人群中躥出一名二十三四歲青年男子,這個男子日本右翼政黨的崇拜者,他寄希望于通過槍殺李鴻章來結束和談,繼續和中國打下去,他從人群中沖出來以後,一把按住轎子朝李鴻章的臉上開了一槍。

李鴻章在中槍之後立刻被送到醫院休養,借此機會,他以自己被槍擊為理由要求日方降低賠償的標準,日方在經過此事之後也自知理虧,將賠償的金額從3億兩白銀降低到2億兩白銀,減少了三分之一。

李鴻章靠著自己的堅強和智慧,在被槍傷之後還能保持理智的頭腦,給自己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說是中國在《馬關條約》中的最後一點顏面了。

這個男子日本右翼政黨的崇拜者,他寄希望于通過槍殺李鴻章來結束和談,繼續和中國打下去,他從人群中沖出來以後,一把按住轎子朝李鴻章的臉上開了一槍。

李鴻章在中槍之後立刻被送到醫院休養,借此機會,他以自己被槍擊為理由要求日方降低賠償的標準,日方在經過此事之後也自知理虧,將賠償的金額從3億兩白銀降低到2億兩白銀,減少了三分之一。

李鴻章靠著自己的堅強和智慧,在被槍傷之後還能保持理智的頭腦,給自己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說是中國在《馬關條約》中的最後一點顏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