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足馬力抽 加派人手撈 南湖新區積極應對歷史第三水位

6月24日上午 南湖水面多處出現漂浮物聚集

南湖新區加派人手進行湖面打撈

南湖屬於東洞庭湖子湖,岸線幽深,風光秀麗,擁有水面13.2平方公里,是全國少有的城市天然湖泊。南湖不僅是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湖泊水體,更是岳陽市中心城區其它水系的承載體,包括上游湖泊河道來水,幾乎全部的城市雨水和大部分溢流污水最終都是彙聚到南湖。

南湖水位高低直接影響到中心城區受漬面積和受災面積。對南湖水位的調蓄,可以緩解上游搶險救災的壓力,為應對新一輪降水贏得寶貴時間和空間。6月24日下午,岳陽市委書記胡忠雄在市防指督導防汛救災工作時就強調:南湖的調度至關重要,應放在更加特殊的位置。

6月25日18時,暴雨過後,南湖水位驟漲至29.4米,為歷史第三水位(2010年歷史最高水位29.86米)。

所幸的是,早在大規模降雨發生前兩天,南湖電排的工作人員科學預判了強降雨,將全部抽排水泵滿負荷運轉,每天可抽走139.8萬立方水,已經連續工作了6天,促使水位下降了約25-30釐米。雖然本次是歷史最高的降雨強度,得益于科學調度,南湖水位目前只到歷史第三。

即便如此,南湖目前水位仍然偏高,距離保證水位不遠。水下要開足馬力抽,水面則加派人手撈。

上游沖刷下來的漂浮物,特別是大片的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成為妨礙抽排、堵塞下游河道,影響洩洪救災的最大危害。

連日來,南湖新區召集人員,在水面實行24小時不間斷打撈,目前有近100名作業人員30多艘各類船隻,5台大型挖掘設備在漂浮物最多的黃梅港、南津港等南湖出水口緊張作業。通過晝夜打撈,保證南湖電排不被漂浮物影響抽排,減少下游河道擁堵物聚集。

隨著24日晚間和25日雨帶南移,南湖來水壓力減少,水位有望緩慢下降,也為快速開展災後重建工作帶來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