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輕人都不再做瓊瑤劇聖母了,老人還想著讓人家喝洗腳水

朋友說她家的老人,事真多。

說起這位老人,朋友說自己對她尊敬不起來。

為什麼?

這位老人,也是個重男輕女的模範。

三個女兒,全部不讓她們念書。

說家裡生活困難,像點樣的飯菜可著兒子們吃。

饞的女孩們眼冒精光,頓頓對著吃不出味道的番薯。

導致一個女兒結婚生子多年,看望母親時一眼瞄到又是一碗番薯,立馬噁心起來。

這是傷到了,她那貧瘠的胃對長期飼料一樣的東西產生了生理性厭惡。

而當時,已經是不再缺糧的現代生活了。

可,這位母親,依然下意識地把廢物利用,渣渣推給女兒去消化。

這樣的老人實在很難讓人尊重起來。

她的壞,是故意去壓榨女孩,同時帶點有恃無恐的意思。

到老了,老人死了老公,立馬作起來。

在家裡坐不住,光保姆就起碼換了18個,至少。

誰出的錢,

兒子。

她那滿心指望賴以養老的兒子。

那個佔據了幾乎全部資源的兒子,會把她服侍得妥妥的,是嗎?

兒子的媳婦,將誠惶誠恐地看她的臉色,就像她所喜愛的電視劇裡媳婦不是只能忍聲吞氣地侍奉婆婆一樣,她也將多了一個奴才,可以將自己的優越感發揮到極致。

但是,她心目中的女人的好日子並沒有到來。

老伴還在世時,她的媳婦娶進門來,並沒有如何如何地做一個鵪鶉一樣的小女人。

兒子也並沒有對她的話看得那麼重要,重要得賽過天去。

按照老人標準的賢良媳婦,放眼整個村裡,只能說不好找是因為好看的不怎麼有心眼,有心眼的不怎麼溫良恭順。

所以,兒子找的女人就是那種有點心思有些顏值的類型。

任老人死活不同意,說這個女人不是能好好過日子,不適合做一個孝順兒媳賢慧妻子。

兒子還是為了自己的眼睛,娶了這個一看就知道是個厲害角色的女人。

後來,老人老了,她的暮年自覺很委屈。

為什麼女兒兒子不能以我為主,討好我,圍著我一個人打轉?

女兒們各自交流心得,這個媽一天到晚想著讓人放下全部去伺候她,她也不想想,誰人沒有自己的家庭,別說伺候她,

就連看幾趟都是擠著時間的。

對於某些人來說,她的生命必須得是有人心甘情願給她踩還得笑著做奴才。

可是,那種陳腐的觀念,宣導女人做無腦人一樣博點長輩臉色,放到信息量大的今天,愚弄不再是封閉世界裡生存的人來是不成氣候的。

一個人,年輕也好年老也好,老想著做個矯情的公主、老佛爺的角色,這樣的人,恐怕連兒女也不太看得起。

他們也多多少少看穿TA的本質,要靠男人靠兒子靠迷了竅的“賢女人”來過好日子的人,TA的精神世界是虛浮的沒有依託的,在道德綁架難以生效時,“老佛爺”也只不過是一個賣弄矯情卻無人捧場的可悲可笑角色。

要靠男人靠兒子靠迷了竅的“賢女人”來過好日子的人,TA的精神世界是虛浮的沒有依託的,在道德綁架難以生效時,“老佛爺”也只不過是一個賣弄矯情卻無人捧場的可悲可笑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