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清華招辦寫給甘肅考生的回信引出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

高招錄取還未正式啟動,清華大學招辦卻火了!

一封甘肅高分殘疾考生的求助信

這名考生名叫魏祥,來自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內囊腫,魏祥出生後便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失禁。雖然幾次赴定西、西安和北京就醫求治,但病情始終未見好轉。而且,下崗多年的父親又身患不治之症,醫治無效於2005年去世。12年來,母子相依為命,是堅強的母親陪伴著魏祥穿梭于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高中的大街小巷、校門、教室,

成為魏祥求學路上的陪讀者、守護神。正是在母親的細心呵護和陪伴下,魏祥12年來克服身體殘障,刻苦求學,完成了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並且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648分的優異成績。

但是,母子倆狂喜之餘,又新添愁雲,由於魏祥的身體原因,無論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親人的隨身陪護,而母親如果陪他上學,只能放棄工作,僅有的經濟來源將要斬斷……於是,在母親同事的幫助下,

魏祥把求助信發到了“大美甘肅”上。

清華展開一場愛心接力

這份信發出後,在網上迅速傳播,魏祥遭遇疾病折磨仍奮發自強,與媽媽相依為命的故事,同樣引起了清華大學招生辦負責人的關注。

在網上看到這個消息後,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劉震立即和甘肅招生組組長薛建團取得聯繫。薛建團為此專門去了一趟甘肅省招生辦,核實情況。今年清華大學在甘肅有23個貧困專項名額,

而魏祥的成績排在第十名左右,不出意外,他將肯定被清華大學錄取。

劉震馬上在求助信後留言回復:“我是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魏祥同學已經報考我校。我校老師已經與他取得聯繫,為他提供一切盡可能的資助!清華不會讓任何一位優秀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輟學!”

當天深夜,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專門給劉震打來電話,詢問魏祥的錄取情況和入校後的生活安排情況;陳旭書記要求學生部門第一時間對接,

妥善安排解決魏祥母子的後顧之憂。

清華大學的各個部門和校友也立刻行動起來,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老師表示,在魏祥被確認錄取後會立刻開始資助。目前,清華大學物業中心已經給魏祥母子安排好了宿舍;清華大學甘肅校友會將和招生組老師一起趕赴定西,看望魏祥,並向他提供資助;清華大學還有意為魏祥媽媽安排工作崗位。

此外,清華大學多位元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主動提出資助和協助魏祥治療的意願……

一場圍繞著這位高分殘疾考生的愛心接力正在全力展開。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親愛的魏祥同學:

見字如面。

首先恭喜你即將來到清華大學,繼續你的學習和生活。我們看到了你寫給清華大學的文章《一位甘肅高分考生的請求》,相信你早已具備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品質,我們代表清華園歡迎來自甘肅定西的你!

《繁星·春水》中有這樣一首小詩:“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想來這句話應該符合你的童年記憶吧。在夢一般的年華里,卻要承受含淚的記憶,這淚水不包含歡喜,不代表留戀。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萬幸的是,你在經歷疾病和喪親之痛後,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

你說“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我和媽媽相依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體幾經折磨,痛不欲生,媽媽的精神瀕臨崩潰,孤零零的她沒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撐,可憐無比。”隻言片語,我們知曉你母親道阻且長的育子之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你作為兒子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歉疚。但正如你所說,今日以高分佳績考入清華,就是給了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

邱勇校長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曾說:“我是1983年進入清華的。我知道,無論那時還是現在,能夠來到清華上學都是不容易的,你們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同樣,對於你來說,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人生或許悲苦,但是請你足夠相信,相信清華,相信這個園子裡的每一位師生,因為我們都在為一種莫名的東西付出,我想這應該就是情懷。黨委書記陳旭老師也曾寄語自強計畫的學生:“自強就要做到自主,大學能收穫什麼取決於自己怎麼去努力。”所以也請你相信自己,可以在清華園裡找到熱愛,追求卓越。

現在,你的情況受到了清華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昨天深夜,邱勇校長專門打來電話,關心你的錄取情況和入校後的生活安排情況;陳旭老師也請學生部門第一時間對接,妥善安排解決你的後顧之憂。清華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老師也極力配合,在你被確認錄取後會立刻開始資助。清華大學多位元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主動提出資助和協助你治療的意願,後續學校相關部門都會跟進落實。請你相信,校內外有足夠多的支持,清華不會錯過任何一位優秀學子!

冰心贈葛洛的一首詩中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在清華園裡的所有學子,無論是生活困頓,抑或身體抱恙,都會有“愛” 與“情” 相伴。相信未來的你,也會和活躍在各領域的清華學子們一樣,穿花拂葉,除卻一身困頓,成就自己的不同凡響。

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對魏祥同學和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關注和關心。在此,我們想對在求學路上荊棘叢生的學子們說: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

2017年6月27日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清華招辦回信中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

魏祥所在的甘肅定西是國家級貧困縣,教育資源的匱乏註定這裡的孩子與發達地區相比,在追求人生夢想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對於魏祥,付出的艱辛更是加倍的:從小備受疾病折磨,家庭遭遇種種變故,19年來,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全靠母親背著他學習……年輕的魏祥所經歷的磨難已非常人所能想像。面對命運的一次次打擊,是什麼支撐著他堅定信念、永不放棄?

魏祥母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的一番話或許能找到些許答案:“咬牙堅持10多年,孩子的高考成績出來後,我們非常高興,說實話那一刻覺得所受的苦都值了。”648分的高考成績不僅實現了魏祥的夢想,而且也給含辛茹苦的母親送上了一份報恩之禮。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這曾是知乎網站上一個很火的提問。

有人說,並不是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他/她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的機會。”

想起不久前,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現在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像我這種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享受北京教育資源上得天獨厚的條件,對學習習慣和性格上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每一步基礎打的牢靠,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

與熊軒昂相比,魏祥的教育資源優勢幾乎為零:成長於貧困地區、從小身患重疾、過早遭遇父親亡故、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種惡劣的生存環境裡,在面對同一場決定人生方向的高考中,魏祥用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證明了自己。

近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說法常見諸輿論,因為地域的差異、階層的分化,讓越來越多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失去了上升的通道。

今天,魏祥的這個故事則告訴我們,在當下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寒門能否出貴子,很大程度上並不是一個關於“命運”的話題,而是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

繼續你的學習和生活。我們看到了你寫給清華大學的文章《一位甘肅高分考生的請求》,相信你早已具備了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品質,我們代表清華園歡迎來自甘肅定西的你!

《繁星·春水》中有這樣一首小詩:“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想來這句話應該符合你的童年記憶吧。在夢一般的年華里,卻要承受含淚的記憶,這淚水不包含歡喜,不代表留戀。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萬幸的是,你在經歷疾病和喪親之痛後,依然選擇了堅強和努力,活成了讓我們都尊敬和崇拜的樣子。

你說“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我和媽媽相依為命,身心深受煎熬,我的身體幾經折磨,痛不欲生,媽媽的精神瀕臨崩潰,孤零零的她沒了爸爸的陪伴和支撐,可憐無比。”隻言片語,我們知曉你母親道阻且長的育子之路,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你作為兒子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歉疚。但正如你所說,今日以高分佳績考入清華,就是給了媽媽一份殷殷的報恩之禮!

邱勇校長在2015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曾說:“我是1983年進入清華的。我知道,無論那時還是現在,能夠來到清華上學都是不容易的,你們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同樣,對於你來說,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人生或許悲苦,但是請你足夠相信,相信清華,相信這個園子裡的每一位師生,因為我們都在為一種莫名的東西付出,我想這應該就是情懷。黨委書記陳旭老師也曾寄語自強計畫的學生:“自強就要做到自主,大學能收穫什麼取決於自己怎麼去努力。”所以也請你相信自己,可以在清華園裡找到熱愛,追求卓越。

現在,你的情況受到了清華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昨天深夜,邱勇校長專門打來電話,關心你的錄取情況和入校後的生活安排情況;陳旭老師也請學生部門第一時間對接,妥善安排解決你的後顧之憂。清華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老師也極力配合,在你被確認錄取後會立刻開始資助。清華大學多位元校友也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主動提出資助和協助你治療的意願,後續學校相關部門都會跟進落實。請你相信,校內外有足夠多的支持,清華不會錯過任何一位優秀學子!

冰心贈葛洛的一首詩中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在清華園裡的所有學子,無論是生活困頓,抑或身體抱恙,都會有“愛” 與“情” 相伴。相信未來的你,也會和活躍在各領域的清華學子們一樣,穿花拂葉,除卻一身困頓,成就自己的不同凡響。

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對魏祥同學和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關注和關心。在此,我們想對在求學路上荊棘叢生的學子們說: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

2017年6月27日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

“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清華招辦回信中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

魏祥所在的甘肅定西是國家級貧困縣,教育資源的匱乏註定這裡的孩子與發達地區相比,在追求人生夢想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對於魏祥,付出的艱辛更是加倍的:從小備受疾病折磨,家庭遭遇種種變故,19年來,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全靠母親背著他學習……年輕的魏祥所經歷的磨難已非常人所能想像。面對命運的一次次打擊,是什麼支撐著他堅定信念、永不放棄?

魏祥母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的一番話或許能找到些許答案:“咬牙堅持10多年,孩子的高考成績出來後,我們非常高興,說實話那一刻覺得所受的苦都值了。”648分的高考成績不僅實現了魏祥的夢想,而且也給含辛茹苦的母親送上了一份報恩之禮。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這曾是知乎網站上一個很火的提問。

有人說,並不是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一個人的家庭環境會對他/她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決定你來到清華北大的不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你的家庭環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願意及能夠為教育付出的時間、金錢,你的眼界和視野,你能接觸到的一些資源的機會。”

想起不久前,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現在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而像我這種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享受北京教育資源上得天獨厚的條件,對學習習慣和性格上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每一步基礎打的牢靠,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

與熊軒昂相比,魏祥的教育資源優勢幾乎為零:成長於貧困地區、從小身患重疾、過早遭遇父親亡故、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種惡劣的生存環境裡,在面對同一場決定人生方向的高考中,魏祥用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證明了自己。

近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說法常見諸輿論,因為地域的差異、階層的分化,讓越來越多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失去了上升的通道。

今天,魏祥的這個故事則告訴我們,在當下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代,寒門能否出貴子,很大程度上並不是一個關於“命運”的話題,而是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