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值得驕傲!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生電影節展映的這些影片全部拍攝於鄂爾多斯!

“看中國·內蒙古行”展映儀式

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順利舉辦

當地時間6月24日下午四點

第30屆

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大學生電影節

在市中心電影院舉行了“看中國”展映

展映小廳座無虛席

2016年度特拉維夫大學

“看中國·內蒙古行”外方指導教師

施托伊爾·多夫·伯里斯主持

特拉維夫大學生電影節始創於1986年,全部由特拉維夫大學影視系學生操辦,旨在推動全球年輕電影人的創意與激情。

今年,電影節迎來其30歲周年,共有世界各地70多所影視院校的250多部影片參展,其中大部分是短片。

已經參與“看中國”2015、2016年度和即將赴華參加2017年度項目活動的特拉維夫大學影視系部分師生參加了展映,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羅軍副院長出席並頒獎。

施托伊爾·多夫·伯里斯首先邀請2015年帶隊訪問西安的教師阿薩夫向觀眾介紹其精彩的中國之旅。

阿薩夫說,在短短5天拍攝、5天后期中要完成一部短片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們很欣慰,

我們的學生們創造了奇跡,他們做到了!

羅軍副院長向觀眾簡短介紹了“看中國”專案的初衷和運作情況。

“看中國”是會林文化基金和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文化體驗項目,每年邀請100位世界各地的青年電影人來華拍攝中國文化短片。

專案已經陸續邀請了10位以色列青年訪華,製作出頗具實力的短片。

“今年7月,我們將在開封的河南大學迎接新一批以色列導演。”

羅軍代表組委會向2016年度“金目獎”一等獎獲得者、《牧馬之原》導演迪馬頒發了獎盃。

手捧獎盃,他激動萬分:“我對鄂爾多斯的馬文化充滿了好奇,

我對那段拍攝記憶猶新。”

迪馬說:“非常感謝‘看中國’的再次邀請,我將再次前往中國,這次我要拍那裡的茶文化。我知道很難,但是我願意拍這個選題,因為茶對中國人很重要。”

獲得三等獎的彭納丹由於赴美錯過了展映現場。

散場時,他的母親專門走向還沒來得及下臺的羅軍,拉著他的手一字一頓地說:“我是納丹的媽媽,非常感謝你們!”。

本次電影節共展映了五部反映鄂爾多斯當代文化的短片。

展映之後,4位年輕導演上臺與觀眾互動。被問起拍攝物件的選擇時,成吉思汗守陵人的拍攝者哈達兒說:“我起初聯絡的是另一位元拍攝物件,可惜由於幾種原因不能拍攝。正在我猶豫而痛苦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這對父子,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的電影”。

迪馬向大家展示《風采·民族·文化》中有關

他的影片《牧馬之原》的介紹

展映結束後,羅軍和多夫在影院門口意猶未盡地聊天,一位衣著時髦的老夫人走過老說:

“我看了展映,你們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

獲得三等獎的彭納丹由於赴美錯過了展映現場。

散場時,他的母親專門走向還沒來得及下臺的羅軍,拉著他的手一字一頓地說:“我是納丹的媽媽,非常感謝你們!”。

本次電影節共展映了五部反映鄂爾多斯當代文化的短片。

展映之後,4位年輕導演上臺與觀眾互動。被問起拍攝物件的選擇時,成吉思汗守陵人的拍攝者哈達兒說:“我起初聯絡的是另一位元拍攝物件,可惜由於幾種原因不能拍攝。正在我猶豫而痛苦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這對父子,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的電影”。

迪馬向大家展示《風采·民族·文化》中有關

他的影片《牧馬之原》的介紹

展映結束後,羅軍和多夫在影院門口意猶未盡地聊天,一位衣著時髦的老夫人走過老說:

“我看了展映,你們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