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

百步亭三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龔漢華(左)正在向袁家社區書記孫建雲介紹黨建工作方法

大力培育“紅色頭雁”

記者宋磊 通訊員李長江

【編者按】 今年以來,全市各區、各部門按照市委關於實施紅色引擎工程、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策部署,聚焦“八個紅色”的重點工作專案,務實重行抓落實、拼搏趕超求突破,在工作實踐中探索推出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為紀念建黨96周年,本報特開設“紅色引擎工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欄目,

集中展示我市大力推進“紅色引擎工程”的亮點舉措與創新成果。

13日上午,江岸區百步亭社區三居委會門前小廣場熱鬧非凡,家風文化展、志願服務風采展等正在開展,這是該社區“一月一品”志願服務展示教學現場,周邊不少社區黨組織書記、負責人前來現場學習社區治理經驗,接受百步亭社區支部書記們的現場指導。“實踐式教學生動直觀、入腦入心,

令社區幹部感觸很深,希望‘紅色頭雁’越來越多。”活動組織者、百步亭三居委會黨支部書記龔漢華說。

近來,我市各區在培育“紅色頭雁”上積極推進,不斷探索,從培養形式、培訓內容、源頭儲備上推陳出新,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書記思想政治素質和服務群眾能力。

結對幫帶“書記講給書記聽”

工作能力提高推動社區志願服務紅紅火火

今年3月以來,江岸區採取集中授課輔導、跟班實踐學習、座談交流體會和結業學習測試等形式,

組織有關社區黨組織書記到百步亭社區開展集中輪訓,培優訓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百步亭社區9位黨支部書記劃分到江岸區45個社區,與其他社區書記“結對幫帶”,通過“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跟著書記學”,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傳授經驗。

同安社區黨委書記張紅說,以前,她對“紅色引擎工程”理解不准,不知工作如何開展。

幾個月前,百步亭文卉苑黨支部書記張青蘭主動與她結對,面對面向她傳授如何開展黨支部工作、組織黨員和群眾開展各類活動等經驗,令她能力提升很快。如今,張紅組織同安社區建立了多支社區志願者服務隊,志願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培訓改被動式為互動式

村幹部互曬互評共同學習提高

前不久,一場生動的村幹部培訓課在黃陂區委黨校開課。課上,村幹部們暢所欲言,

講述本村發展經驗和體會,氣氛活躍。“這樣的培訓有新意,能學到很多新東西。”李家集街朱鋪村黨支部書記朱俊剛高興地說。

5月以來,黃陂區在區委黨校分6期對650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了全覆蓋封閉輪訓,一改“一鍋煮”式教學,轉向辦精品小班的模式,通過專家授課、視頻教學、座談演講等方式,提升培訓實效。培訓突出“互動”,改“我說你聽”為“人人上臺”,開展分組討論交流,每位村(社區)書記現場曬出工作思路、任期打算,講述本村發展經驗和體會,通過互曬、互評、互比,引導學員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實施後備幹部培養工程

288個村均培養配備3至5位年輕幹部

為解決基層黨組織書記後繼乏人的問題,蔡甸區實施“基層後備幹部培養工程”,逐村(社區)建立2-3人的副職後備幹部、1-2人的主職後備幹部,從源頭儲備了一批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基層後備幹部隊伍。目前,蔡甸區288個村、44個社區,均培養、配備了3-5人的後備幹部。

培養工程由街鄉領導幹部“一對一”結對子,加強跟蹤培養,強化實踐鍛煉,形成將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成黨員——將優秀黨員培育成村(社區)幹部——將素質過硬的村(社區)幹部培育為黨組織書記的“紅色頭雁”成長路徑。

每位村(社區)書記現場曬出工作思路、任期打算,講述本村發展經驗和體會,通過互曬、互評、互比,引導學員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實施後備幹部培養工程

288個村均培養配備3至5位年輕幹部

為解決基層黨組織書記後繼乏人的問題,蔡甸區實施“基層後備幹部培養工程”,逐村(社區)建立2-3人的副職後備幹部、1-2人的主職後備幹部,從源頭儲備了一批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基層後備幹部隊伍。目前,蔡甸區288個村、44個社區,均培養、配備了3-5人的後備幹部。

培養工程由街鄉領導幹部“一對一”結對子,加強跟蹤培養,強化實踐鍛煉,形成將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成黨員——將優秀黨員培育成村(社區)幹部——將素質過硬的村(社區)幹部培育為黨組織書記的“紅色頭雁”成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