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迪士尼票房無憂,夢工廠卻再陷危機?動畫巨頭間的廝殺才剛剛開始

夢工廠近年來票房不佳,而迪士尼翻拍經典IP樂此不疲。經過收購重組,迪士尼+皮克斯與夢工廠+照明娛樂的兩大陣營未來對決將愈發激烈!

文丨知之

迪士尼又雙叒叕一次舊瓶裝新酒!

憑藉王牌IP的強大影響力、艾瑪·沃森的超高知名度與首度賣腐的劇情噱頭,迪士尼真人版《美女與野獸》北美首映榮登票房榜首,國內上映三天便輕鬆突破3億票房大關,且漲勢依舊迅猛,預計最終票房可達6億。

而反觀另一動畫巨頭——夢工廠,近期作品表現平平,

自去年11月叫停《瘋狂原始人2》後,如今另一部動畫《無賴》也宣佈流產。此外,據美國媒體報導,其與中方合資的東方夢工廠又將面臨被美國投資方、夢工廠動畫的母公司康卡斯特撤資45%(即放棄全部股份)的重創。

有人說,這下迪士尼的中國市場可以高枕無憂了。但真有這麼簡單嗎?事實上,華特迪士尼與環球影業的正面較量才剛剛開始!

難以磨合!環球影業或捨棄東方夢工廠?

近日,據美國媒體報導,中美合資影視公司東方夢工廠(Oriental DreamWorks)將遭遇巨大變動——康卡斯特計畫放棄所持有的東方夢工廠45%股份。如果這個計畫最終成型,那這段中國與好萊塢公司聯繫最為緊密的紐帶之一將被切斷。

還有消息稱,東方夢工廠在巔峰時期,

位於上海的東方夢工廠員工超過250人,如今這個數量已經低於100。不久前,公司再次解雇了約40名動畫師。

關於東方夢工廠的運作,華人文化投資基金回應:

1. 東方夢工廠目前運行正常,製作、衍生產品等各項業務按計劃推進中,稍後將如期發佈新片計畫。

2.東方夢工廠引進了多位好萊塢動畫創意製作的頂尖人才,並加大本土團隊核心人才的比重,全公司將繼續穩定保持百人以上的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華人文化並未對“康卡斯特計畫放棄自己在東方夢工廠所持有的45%股份”一事進行具體回應。

2012年,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牽頭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SAIL)與美國夢工廠在“中美經貿合作論壇”上簽署協定,在上海合資組建上海東方夢工廠影視技術有限公司,合資項目由中方控股54.55%、美方持股45.45%。

東方夢工廠既是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的動漫電影企業,

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投資項目之一,作為中國資本與美國技術完美聯姻的產物,東夢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期盼著這場聯姻能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可事與願違的是,東方夢工廠前期的運行機制並不是特別理想。此前東方夢工廠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好萊塢不相信中國人的創作實力,於是包攬了東方夢工廠項目所有的創意及製作部分,繼而以合拍片的名義享受了國家優惠政策,東方夢工廠的創作研發團隊便無處施展才能。

說到底,雙方的文化差異始終是一條鴻溝,美國人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打造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難免會有偏差。成立幾年的東方夢工廠在高額的運營成本之下並未結出什麼成果,直至《功夫熊貓3》東方夢工廠全程參與制作,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拍片才算面世。

醞釀多年的《功夫熊貓3》在國內票房超10億人民幣,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東方夢工廠的創作實力,可最終該電影5.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還是低於預期,且較之《功夫熊貓》與《功夫熊貓2》都低了一億多美元。

2008-2016年夢工廠全球票房收入

夢工廠創辦者卡森伯格曾表示東方夢工廠只是夢工廠“中國夢”的一小步,他設想東方夢工廠會在未來十年裡成為能與迪士尼比肩的綜合娛樂集團。

然而,當2016年上海迪士尼火爆開張,同在上海的東方夢工廠卻危機連連,裁員不斷,5年間更換了3任CEO:Guenther Hake(曾任迪士尼大中華區消費品部高級副總裁)、James Fong(曾任亞馬遜副總裁)、朱承華(原東方夢工廠衍生品副總裁)。

去年8月,美國康卡斯特旗下NBC環球以38億美元的低價正式完成對夢工廠動畫的收購,《瘋狂原始人2》、《無賴》等幾個電影項目隨之停滯,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夢工廠的資金困境,或許當時夢工廠的財務狀況已使其不敢輕易下重金製作《瘋狂原始人2》試水票房。

而“夢工廠之父”卡森伯格也隨後離職,由曾任華納動畫部主席的克裡斯·迪法利亞接任。不到一年時間,康卡斯特集團就計畫或將放棄東夢45%股份,若這一計畫確定實施,無疑是對中美影業合作的一次猛擊。

夢工廠2011-2014年季度淨收入

夢工廠這幾年並不好過。從2012年起,夢工廠兩年內共4部影片票房接連失利。1.45億美元成本的《守護者聯盟》北美勉強過億,其後的《極速蝸牛》、《天才眼鏡狗》及《馬達加斯加的企鵝》的票房成績與高額預算也不成正比。夢工廠2013年淨利潤僅1720萬美元,而2014年光是第四季度就損失了2.63億美元!

雖其間有《瘋狂原始人》、《馬達加斯加3》、《馴龍高手2》這樣的票房“例外”,但這幾部電影的收益並不能填補夢工廠的巨額虧損。

夢工廠在2015年宣佈裁員500人(約占員工總數1/5)、解雇3名高管,並從2016年起每年只做一部原創和一部續集,原計劃今年上映的《馴龍高手3》也將推遲至2018年,可是這樣“節衣縮食”並未使夢工廠度過寒冬。去年上映的《魔發精靈》在中國僅5000萬的尷尬票房,再次令整個夢工廠如履薄冰。

環球影業在這時剛剛接手略顯疲軟的夢工廠,在趨利避害的考量之下選擇丟掉難以磨合且運營成本高的東方夢工廠,也不是沒有可能。

真人電影+主題公園,動畫巨頭套路趨同

曾幾何時,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這世界三大動畫巨頭並駕齊驅,你追我逐。直到2006年4月迪士尼將勁敵皮克斯全面收購,三分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同時使迪士尼原創故事的創新能力節節攀升。而如今環球影業左手新秀照明娛樂,右手老牌夢工廠,一時間竟與迪士尼難分伯仲,可以說當下動畫業的主戰場屬於華特迪士尼與環球影業。緊隨其後的20世紀福克斯(藍天工作室)、華納兄弟(華納動畫集團WAG)、索尼影業(索尼動畫) 與派拉蒙影業(派拉蒙動畫)則偶爾展露鋒芒。

在這些動畫製作公司中,後起之秀照明娛樂尤其值得關注。

2008年,由克裡斯·梅勒丹德利創立的照明娛樂被環球影業公司收入旗下,隨後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卑鄙的我》以6900萬美元的低成本取得近5.5億美元的票房收益,續集《卑鄙的我2》與其系列獨立電影《小黃人大眼萌》票房分別為約9.7億和11.6億美元。

其近期作品《歡樂好聲音》製作成本僅3700萬,卻斬獲5.2億的全球票房。對比同等票房卻成本偏高數倍的《功夫熊貓3》,照明娛樂更勝一籌。出色的成本控制、以小搏大的經營策略以及背後環球強大的資金支持將會助力照明娛樂迅速壯大,成為迪士尼最大的競爭對手。

照明娛樂動畫電影預算及票房

對於迪士尼來說,在《愛麗絲漫遊仙境》、《沉睡魔咒》、《灰姑娘》《奇幻森林》等動畫改編真人影片大獲成功之後,真人電影《美女與野獸》的第 N次翻拍依然商業表現不俗,這將會使迪士尼繼續大量翻拍自家經典動畫的真人版。目前已知的專案就有由蓋·裡奇執導的真人版《阿拉丁》與妮基·卡羅執導的真人版《花木蘭》。有消息稱被環球影業收購的夢工廠也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更賺錢的動畫改編真人電影上去,因此未來兩個公司的螢幕抗衡可能主要表現在翻拍自家經典IP的真人電影方面。阿拉丁大戰史萊克?花木蘭大戰瘋狂原始人?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外,主題公園的收益相比週期頗長的電影盈利來得更快。環球影城2016年迪士尼樂園淨利潤93.91億美元,同比上漲12%,而環球影城也不示弱,去年營收49.5億元,同比增長12.7%。不同的是,迪士尼樂園中出現的白雪公主、唐老鴨、米老鼠等人物都是自己的原創IP,而環球影城主要以購買協力廠商IP授權或是與其合作的方法來運營,因此康卡斯特集團花費鉅資收購夢工廠的重要原因便是間接獲取夢工廠大量的高人氣IP,從而便於環球影城主題樂園建設。

資料來源: NBC環球2016年報表

其實,我們也不宜對東方夢工廠與中美合作過度悲觀。沒有了好萊塢的技術和資本注入,東方夢工廠也許能更自由、專注地開發帶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產品,建立起健全的生產機制。

迪士尼在去年宣佈未來至少要將18部經典動畫改編成真人電影。將一道佳餚反復翻炒,即便加入再多調味劑,也難免損耗營養;即便味道再鮮再美,也難以多次咀嚼下嚥。一味地翻拍自家經典IP,在經典IP基礎上創作續集,甚至開始賣腐博眼球,迪士尼會否也將遭遇創作瓶頸?長此以往觀眾的審美會否疲勞?從不久前的一些案例中我們似乎可以察覺出一些徵兆:

首先是續集數量大量增多。據統計,2016年美國本土共計有36部續集(包括前傳和衍生作品)上映,而在前兩年,續集電影不足30部。

其次是續集電影票房連連撲街。比如大投資的《獨立日2》《獵神》票房不堪入目,中低成本的《超級名模2》《鄰居大戰2》票房成績也不甚理想。派拉蒙影業因《忍者神龜2》《賓虛》等電影導致去年全年利潤的下降幅度超過了1500%!

據《虎嗅》報導稱:2007年至2011年,全美五大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華納兄弟、派拉蒙環球影業和迪士尼)的總利潤下降了40%;並且,目前來自電影的利潤在這些公司或其母公司總利潤中的占比還不到10%。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影視行業原創力的重要性。

而被收購後的夢工廠與環球影業正好形成了優勢互補,有了環球影業強大的資本支撐及傳播管道,加之接下來幾部關注度頗高的原創動畫作品,夢工廠或許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就目前來看,華特迪士尼與環球影業的角逐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迪士尼的霸主地位坐穩了嗎?恐怕未必。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郵件:285295690@qq.com

此前東方夢工廠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好萊塢不相信中國人的創作實力,於是包攬了東方夢工廠項目所有的創意及製作部分,繼而以合拍片的名義享受了國家優惠政策,東方夢工廠的創作研發團隊便無處施展才能。

說到底,雙方的文化差異始終是一條鴻溝,美國人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打造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難免會有偏差。成立幾年的東方夢工廠在高額的運營成本之下並未結出什麼成果,直至《功夫熊貓3》東方夢工廠全程參與制作,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拍片才算面世。

醞釀多年的《功夫熊貓3》在國內票房超10億人民幣,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東方夢工廠的創作實力,可最終該電影5.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還是低於預期,且較之《功夫熊貓》與《功夫熊貓2》都低了一億多美元。

2008-2016年夢工廠全球票房收入

夢工廠創辦者卡森伯格曾表示東方夢工廠只是夢工廠“中國夢”的一小步,他設想東方夢工廠會在未來十年裡成為能與迪士尼比肩的綜合娛樂集團。

然而,當2016年上海迪士尼火爆開張,同在上海的東方夢工廠卻危機連連,裁員不斷,5年間更換了3任CEO:Guenther Hake(曾任迪士尼大中華區消費品部高級副總裁)、James Fong(曾任亞馬遜副總裁)、朱承華(原東方夢工廠衍生品副總裁)。

去年8月,美國康卡斯特旗下NBC環球以38億美元的低價正式完成對夢工廠動畫的收購,《瘋狂原始人2》、《無賴》等幾個電影項目隨之停滯,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夢工廠的資金困境,或許當時夢工廠的財務狀況已使其不敢輕易下重金製作《瘋狂原始人2》試水票房。

而“夢工廠之父”卡森伯格也隨後離職,由曾任華納動畫部主席的克裡斯·迪法利亞接任。不到一年時間,康卡斯特集團就計畫或將放棄東夢45%股份,若這一計畫確定實施,無疑是對中美影業合作的一次猛擊。

夢工廠2011-2014年季度淨收入

夢工廠這幾年並不好過。從2012年起,夢工廠兩年內共4部影片票房接連失利。1.45億美元成本的《守護者聯盟》北美勉強過億,其後的《極速蝸牛》、《天才眼鏡狗》及《馬達加斯加的企鵝》的票房成績與高額預算也不成正比。夢工廠2013年淨利潤僅1720萬美元,而2014年光是第四季度就損失了2.63億美元!

雖其間有《瘋狂原始人》、《馬達加斯加3》、《馴龍高手2》這樣的票房“例外”,但這幾部電影的收益並不能填補夢工廠的巨額虧損。

夢工廠在2015年宣佈裁員500人(約占員工總數1/5)、解雇3名高管,並從2016年起每年只做一部原創和一部續集,原計劃今年上映的《馴龍高手3》也將推遲至2018年,可是這樣“節衣縮食”並未使夢工廠度過寒冬。去年上映的《魔發精靈》在中國僅5000萬的尷尬票房,再次令整個夢工廠如履薄冰。

環球影業在這時剛剛接手略顯疲軟的夢工廠,在趨利避害的考量之下選擇丟掉難以磨合且運營成本高的東方夢工廠,也不是沒有可能。

真人電影+主題公園,動畫巨頭套路趨同

曾幾何時,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這世界三大動畫巨頭並駕齊驅,你追我逐。直到2006年4月迪士尼將勁敵皮克斯全面收購,三分天下的格局被打破,同時使迪士尼原創故事的創新能力節節攀升。而如今環球影業左手新秀照明娛樂,右手老牌夢工廠,一時間竟與迪士尼難分伯仲,可以說當下動畫業的主戰場屬於華特迪士尼與環球影業。緊隨其後的20世紀福克斯(藍天工作室)、華納兄弟(華納動畫集團WAG)、索尼影業(索尼動畫) 與派拉蒙影業(派拉蒙動畫)則偶爾展露鋒芒。

在這些動畫製作公司中,後起之秀照明娛樂尤其值得關注。

2008年,由克裡斯·梅勒丹德利創立的照明娛樂被環球影業公司收入旗下,隨後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卑鄙的我》以6900萬美元的低成本取得近5.5億美元的票房收益,續集《卑鄙的我2》與其系列獨立電影《小黃人大眼萌》票房分別為約9.7億和11.6億美元。

其近期作品《歡樂好聲音》製作成本僅3700萬,卻斬獲5.2億的全球票房。對比同等票房卻成本偏高數倍的《功夫熊貓3》,照明娛樂更勝一籌。出色的成本控制、以小搏大的經營策略以及背後環球強大的資金支持將會助力照明娛樂迅速壯大,成為迪士尼最大的競爭對手。

照明娛樂動畫電影預算及票房

對於迪士尼來說,在《愛麗絲漫遊仙境》、《沉睡魔咒》、《灰姑娘》《奇幻森林》等動畫改編真人影片大獲成功之後,真人電影《美女與野獸》的第 N次翻拍依然商業表現不俗,這將會使迪士尼繼續大量翻拍自家經典動畫的真人版。目前已知的專案就有由蓋·裡奇執導的真人版《阿拉丁》與妮基·卡羅執導的真人版《花木蘭》。有消息稱被環球影業收購的夢工廠也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更賺錢的動畫改編真人電影上去,因此未來兩個公司的螢幕抗衡可能主要表現在翻拍自家經典IP的真人電影方面。阿拉丁大戰史萊克?花木蘭大戰瘋狂原始人?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外,主題公園的收益相比週期頗長的電影盈利來得更快。環球影城2016年迪士尼樂園淨利潤93.91億美元,同比上漲12%,而環球影城也不示弱,去年營收49.5億元,同比增長12.7%。不同的是,迪士尼樂園中出現的白雪公主、唐老鴨、米老鼠等人物都是自己的原創IP,而環球影城主要以購買協力廠商IP授權或是與其合作的方法來運營,因此康卡斯特集團花費鉅資收購夢工廠的重要原因便是間接獲取夢工廠大量的高人氣IP,從而便於環球影城主題樂園建設。

資料來源: NBC環球2016年報表

其實,我們也不宜對東方夢工廠與中美合作過度悲觀。沒有了好萊塢的技術和資本注入,東方夢工廠也許能更自由、專注地開發帶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產品,建立起健全的生產機制。

迪士尼在去年宣佈未來至少要將18部經典動畫改編成真人電影。將一道佳餚反復翻炒,即便加入再多調味劑,也難免損耗營養;即便味道再鮮再美,也難以多次咀嚼下嚥。一味地翻拍自家經典IP,在經典IP基礎上創作續集,甚至開始賣腐博眼球,迪士尼會否也將遭遇創作瓶頸?長此以往觀眾的審美會否疲勞?從不久前的一些案例中我們似乎可以察覺出一些徵兆:

首先是續集數量大量增多。據統計,2016年美國本土共計有36部續集(包括前傳和衍生作品)上映,而在前兩年,續集電影不足30部。

其次是續集電影票房連連撲街。比如大投資的《獨立日2》《獵神》票房不堪入目,中低成本的《超級名模2》《鄰居大戰2》票房成績也不甚理想。派拉蒙影業因《忍者神龜2》《賓虛》等電影導致去年全年利潤的下降幅度超過了1500%!

據《虎嗅》報導稱:2007年至2011年,全美五大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華納兄弟、派拉蒙環球影業和迪士尼)的總利潤下降了40%;並且,目前來自電影的利潤在這些公司或其母公司總利潤中的占比還不到10%。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影視行業原創力的重要性。

而被收購後的夢工廠與環球影業正好形成了優勢互補,有了環球影業強大的資本支撐及傳播管道,加之接下來幾部關注度頗高的原創動畫作品,夢工廠或許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就目前來看,華特迪士尼與環球影業的角逐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迪士尼的霸主地位坐穩了嗎?恐怕未必。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郵件:2852956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