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期看跌? 美元指數或開啟“疲軟”模式

市場對美元指數開始有了長期看跌的“苗頭”。

6月28日,美元指數隔夜跌至96.35,為一周以來最低水準。而6月28日亞市盤中,美元指數一直低位震盪。

此次美元指數下跌,主因是歐元兌美元的上漲帶動了美元在市場上的下跌。

6月27日晚間,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歐洲央行可能會很快從當前的寬鬆立場轉至中性立場。歐元隨即走高,歐元兌美元攀升至9個月高位。

此外,6月28日淩晨,美聯儲主席耶倫等多位高官的講話對美元也是一大暴擊。

在“全球經濟事務”會談中,耶倫再次表述一貫的立場,即美聯儲會循序漸進加息以及被動式縮表,疲軟通脹資料都是噪音。

對比6月中旬她在政策決議之後的發言,耶倫的觀點顯得更加謹慎和鴿派。而且耶倫對加息和縮表的具體路徑閉口不談。當日美元下行,盤中跌超1%。

費城聯儲主席2017年票委哈克(Patrick Harke)也發表講話,他稱今年將還有一次加息,這符合去年美聯儲所預計的2017年3次加息,並且重申通脹疲軟只是暫時現象,2%通脹目標將於2018年實現。

但是哈克的鷹派言論並沒有阻止美元的下滑,美元指數在跌破了短期支撐96.50之後,

加速跌勢。

實際上,近期公佈的美國資料並沒有改變美國經濟趨軟形象,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放緩的預期隨之升溫,

6月27日公佈的美國經濟資料整體表現並不樂觀,其中大城市房價指數表現不及預期,而諮商會消費信心指數則好於預期。美國5月耐用品訂單月率初值下降1.1%,為6個月以來最大跌幅。5月扣除飛機非國防耐用品裝船月率初值下降0.2%,不及預期上升0.3%。

此外芝加哥聯儲和達拉斯聯儲製造業指數也均不及預期。

資料表明美國二季度製造業活動可能降溫,也暗示二季度美國經濟復蘇不會很強。

另外,IMF還下調了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IMF將美國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由2.3%下調至2.1%,將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由2.5%下調至2.1%。下調預期是考慮到政策不確定性,需要去除一部分先前假設的刺激因素。

此前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決定將醫保議案投票延後,

以獲得更多共和黨參議員的支持。醫保議案是第一項開始推進的特朗普國內政策計畫,它遭遇到多位共和黨議員的阻礙。而投資人急切期待特朗普開始推進包括減稅、基建投資和放鬆監管等其他計畫。醫保議案投票延後,削弱了特朗普成功實現推進其稅改和基建支出計畫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