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環保公益、鄉村教育、校企人才合作——上汽通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之路

近年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和社會關係轉型,企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為社會的一員,企業肩負著發展經濟和促進社會進步的雙重使命。上汽通用自誕生之日起,

著力聚焦社會的痛點,以社會健康發展為己任,積極襄助公益事業,推動人、車、社會和諧發展,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公益項目和公益平臺,成為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表率。

環保公益事業

在全球工業化、城鎮化的現代化進程中,

環境問題逐漸凸顯,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峻問題。將環境保護納入企業社會責任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客觀要求和大勢所趨。上汽通用汽車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性能、更智慧、更節能、更環保”的綠色產品的同時,時刻牢記企業公民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全力助推環保公益事業發展,堅持追求與環境和社會和諧共贏發展。

2015年6月,上汽通用汽車聯手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創辦了國內首個環保公益眾籌平臺——“綠動未來”環保公益眾籌平臺,

專案內容涉及植樹防沙、海洋保護、垃圾分類、環保教育、濕地保護、清潔水源等多個領域,與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緊密相關。不僅如此,該平臺借助互聯網手段凝聚全社會的理念,廣泛傳播“全民環保”與“生活方式綠色化”理念,讓每一個微小的綠色創想得以實現,讓每一個公益實踐綻放更大價值,
進而推動中國環保公益事業的發展。

支持鄉村教育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肩負著祖國未來,而鄉村教育一直在師資力量和軟硬體設施上相對薄弱。上汽通用汽車心系鄉村教育事業,2006年,上汽通用汽車雪佛蘭品牌聯合《21世紀經濟報導》,

從推動鄉村素質教育角度出發,共同開啟了雪佛蘭紅粉筆鄉村教育計畫的新紀元。為了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孩子們創造更平等的教育環境,雪佛蘭•紅粉筆鄉村教育計畫不僅通過捐助必要的硬體設備與學習物資等手段,更從心出發,攜手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心企業、機構等,組織各行業的社會精英前往鄉村義務支教,幫助孩子們開拓眼界,啟發心智,喚起他們學習的動力,
樹立遠大的志向。

懷著“用你的眼界,改變他們的視界”的初心,十一年來,紅粉筆計畫已成為了頗具社會影響力的長期公益活動,吸引了600多名“粉筆頭”志願者,為2萬多名鄉村兒童架起一座與世界溝通的橋樑,打開了一扇夢想之窗,推動了鄉村素質教育的發展。

校企人才合作

教育是國之根本,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必須適合社會所需,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因此校企間的合作共用迫在眉睫。在校企合作中,學校通過企業的回饋與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導向,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更能培育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上汽通用於2005年正式將美國通用汽車ASEP專案(汽車維修服務技能校企合作專案)引入中國,並於2007年底與教育部簽署協議,正式啟動了該項目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按規劃,截止2017年底,ASEP和AYEC(上汽通用汽車青年教育培訓課程推廣專案)合作院校總數將超過100家,覆蓋全國絕大多數身份,培養學生超過10000名。

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項目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為宗旨,在支援教育機構、培養技術人才、提高就業率等多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作為校企人才合作領域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上汽通用為解決當今教育與就業之間的矛盾探索出了一條“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嶄新道路,展現出企業高度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20年來,上汽通用汽車始終秉持“實現社會責任最大化”的理念,主動回饋社會,奉獻社會,連續多次獲得“中國最受尊敬企業”、“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等獎項,並積極發揮業務鏈龍頭作用,帶動上下游共創綠色產業生態系統,為實現企業、行業、環境三者之間和諧永續發展而不懈努力。

校企人才合作

教育是國之根本,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必須適合社會所需,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因此校企間的合作共用迫在眉睫。在校企合作中,學校通過企業的回饋與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導向,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更能培育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上汽通用於2005年正式將美國通用汽車ASEP專案(汽車維修服務技能校企合作專案)引入中國,並於2007年底與教育部簽署協議,正式啟動了該項目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按規劃,截止2017年底,ASEP和AYEC(上汽通用汽車青年教育培訓課程推廣專案)合作院校總數將超過100家,覆蓋全國絕大多數身份,培養學生超過10000名。

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項目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為宗旨,在支援教育機構、培養技術人才、提高就業率等多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作為校企人才合作領域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上汽通用為解決當今教育與就業之間的矛盾探索出了一條“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的嶄新道路,展現出企業高度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20年來,上汽通用汽車始終秉持“實現社會責任最大化”的理念,主動回饋社會,奉獻社會,連續多次獲得“中國最受尊敬企業”、“中國最佳企業公民”等獎項,並積極發揮業務鏈龍頭作用,帶動上下游共創綠色產業生態系統,為實現企業、行業、環境三者之間和諧永續發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