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近代溥心佘小楷書《心經》血書

溥心佘小楷書《心經》(刺血而書)

溥心佘(1896-1963),名儒,字心佘,

別號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之孫。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於青島威廉帝國研修院修西洋文學史。曾任中國畫學研究會評議。抗日戰爭期間,靠賣書畫為生。1949年去臺北,曾任教于臺北國立師範大學。

《光宣以來詩壇旁記》雲:“近三十年中,清室懿親,以詩畫詞章有名于時者,莫如溥貝子儒。……清末未嘗知名,入民國後乃顯。畫宗馬夏,直逼宋苑,題詠尤美。人品高潔,今之趙子固也。

其詩以近體絕句為尤工。”

溥心佘得傳統正脈,受馬遠、夏圭的影響較深。他在傳統山水畫法度嚴謹的基礎上靈活變通,創造出新,開創自家風範。溥心佘的清朝皇室後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榮華富貴之後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畫中營造的空靈超逸的境界令人嘆服。《雪中訪友圖》茂密的松林生於岡巒之上,路徑隱于林壑之中,曲折流淌的溪水將觀者的目光引向畫面的深處,

深山幽僻處兩位逸士和一抱琴童子踏雪前往山中訪友。全畫用筆精細周到,敷色淡雅,突出表現了山中雪後的寧靜與秀美,表達了畫家對淡泊生活的嚮往。

溥心佘作為清皇室的貴裔,對他而言,那是一個家國充滿苦難的時代,特殊的出身背景不免給予他一生有決定性的影響。

溥氏自幼即受到傳統嚴謹的禮教薰陶,個性內向好學,因而打下了深厚的學養基礎,也使他背負了傳承文化道統及國家情感的重大壓力與使命感。十九歲那年溥氏赴德國留學,研習生物與天文等西學,前後在德國生活學習達八年之久,也獲得了極高的學位肯定,但無論他是否鑽研過西學,似乎對他以後治藝為學的生涯而言,並沒有重大的影響與延續。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於青島威廉帝國研修院修西洋文學史。曾任中國畫學研究全評議。抗日戰爭期間,靠賣書畫為生。

1949年去臺北,曾任教于臺北國立師範大學。1963年逝世於臺北。

也使他背負了傳承文化道統及國家情感的重大壓力與使命感。十九歲那年溥氏赴德國留學,研習生物與天文等西學,前後在德國生活學習達八年之久,也獲得了極高的學位肯定,但無論他是否鑽研過西學,似乎對他以後治藝為學的生涯而言,並沒有重大的影響與延續。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於青島威廉帝國研修院修西洋文學史。曾任中國畫學研究全評議。抗日戰爭期間,靠賣書畫為生。

1949年去臺北,曾任教于臺北國立師範大學。1963年逝世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