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多年收集3000多個品種語錄糧票 他希望能建一家糧票博物館

­ 作為糧票家族中重要的一員,語錄糧票是廣大糧票收藏愛好者孜孜以求的對象。

翔安瓊頭人林水併,利用業餘時間,經過20多年的努力,目前集有語錄糧票3000多個品種。他還寫了一本《語錄糧票收藏》工具書,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 林水併1988年開始系統收藏糧票,通過以票易票方式,到1990年收集到全國各省一套以上糧票。1993年轉為專題收藏,以語錄糧票為主。

­ 眾所周知,收藏種類繁多,單單票證類就有不少,即使範圍縮小到糧票,

也包含許多細分種類。收藏面越狹窄,其難度就越高。長期從事財務工作的林水併是個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的人。那時他在集美工作,他慧眼識珠,意識到糧票的價值所在,在糧票尚在使用時即開始系統收藏。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興致勃勃地忙活著這看似十分枯燥的事,廣交五湖四海的票友,奔赴各地收集、交流,不知多少年月,可他甘之如飴。

­ 這些語錄糧票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記載著一段段令人難忘的歷史。《語錄糧票收藏》除了向讀者展現數以千計的各地語錄糧票珍品,還向讀者解讀了許多語錄糧票背後的有趣故事。

­ 十多年前,林水併就開始奮筆疾書,開始這項“篳路藍縷”的著述。從糧票的概念、語錄糧票的概念定義開始,到語錄糧票與文革糧票、口號糧票的區別與關係的論述,再到語錄糧票的分類、鑒賞及價值判定為止,數易其稿,

又幾度擱置,力求完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以個人之力去做一件浩繁的事,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氣,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需要的是精心和縝密。林水併希望接下來能建立一家糧票博物館,提供一個糧票研究、鑒賞、展示的場所,徵集、保護、傳播新中國的制度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