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花費巨大,從經濟角度看美國獲益知多少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由於這次戰爭實際上是1990年海灣戰爭的繼續,所以,也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

伊拉克戰爭中,美方投入了12萬人軍力以及大量的現代化新式武器,到2006年薩達姆·侯賽因被絞死,

伊拉克戰爭算是階段性的結束,美國在此期間花費巨大,因此,伊拉克戰爭又被稱為消費錢的戰爭。

(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

為何有這樣的說詞呢?

戰爭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人和武器!

一方面,美軍的現役軍人及退伍軍人的補貼都十分昂貴,

另一方面,美軍使用的高精尖武器更是動輒數億。

(伊拉克戰爭)

比如,在戰爭進攻階段(2003年3月19日至4月30日)的42天的時間內,聯軍發動了10萬架次的空襲,傾倒了9萬噸炸彈,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威力的7倍,其花費可想而知!

再比如,美軍在抓捕、擊斃薩達姆·侯賽因的兒子烏代·侯賽因和庫塞·侯賽因時,

相關方面統計共計花費1000萬美元以上。

(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

從2003年12月美軍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共計花費多少美元?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戰爭一開始就有學者專家關注與統計,

直到2013年,美國布朗大學提供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被認為最具權威性。

(美伊戰爭代價)

這份報告顯示,美國2003年在伊拉克的侵略戰爭共使其損失1.7萬億美元,再加上為了補貼退伍軍人而花費的4900億美元,(截止到2013年)美國政府共為伊拉克戰爭花費2.2萬億美元。

而且由於利息上漲,在未來的40年中,美國如今在伊戰中花費的2.2萬億美元40年後將膨脹至6萬億美元。

那麼,美國為何不惜耗費鉅資打這樣一場戰爭呢?當然這是美國基於全球的戰略利益考慮,如果站在經濟利益角度評價,說白了就是為了維護美元的霸主地位。

(絞刑架上的薩達姆·侯賽因)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使得薩達姆·侯賽因計畫用歐元結算伊拉克石油的夢想破滅,並為此搭上性命。

美國花費雖然巨大,但是籍此使得美元的霸主地位得以穩定十幾二十年,世界貿易在美元結算的過程中,坐收漁利的是美國。其實美國人是賺了,而且賺了很多很多。

再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其911後推行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符合美國國家根本利益的,當然這是政治利益的範疇,在此不予討論。

美國基於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不惜花費鉅資發動伊拉克戰爭,只是苦了伊拉克的無辜的、普通的民眾!

伊拉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經歷這場戰爭後,變得滿目蒼夷,數十萬計的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百萬平民無家可歸!

(伊拉克戰爭中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伊拉克兒童)

今天,動盪的伊拉克局勢讓這個古老國家的重建變得遙遙無期!

是符合美國國家根本利益的,當然這是政治利益的範疇,在此不予討論。

美國基於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不惜花費鉅資發動伊拉克戰爭,只是苦了伊拉克的無辜的、普通的民眾!

伊拉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經歷這場戰爭後,變得滿目蒼夷,數十萬計的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百萬平民無家可歸!

(伊拉克戰爭中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伊拉克兒童)

今天,動盪的伊拉克局勢讓這個古老國家的重建變得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