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浮潛死亡率是游泳的幾十倍 專業教練告訴你如何避免危險

去海島度假,與大海來一場親密、浪漫之約是很多現代人放鬆的首選。除了在海邊葛優癱以外,浮潛也逐漸成為近些年來海島旅遊的必玩項目。

浮潛運動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浮潛即只借助面鏡、呼吸管、腳蹼進行的水面浮游活動。由於有呼吸管和腳蹼,所以即使是不會游泳或者水性不佳的人,也能體驗到漂浮在水面上近距離觀賞淺海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的樂趣。

BUT

自2017年初以來,赴泰國普吉島、甲米島、蘇梅島的中國遊客迅速增加。

但與此同時,遊客意外受傷、溺亡事故也時有發生,僅今年前4個月,就有6名中國遊客在浮潛時溺水身亡。

為此,中國駐泰國宋卡總領館發佈警示,

遊客在沒有經過系統性專業培訓的情況下,切勿參加浮潛,因為浮潛的死亡率是游泳的幾十倍。

為何浮潛會成為看上去很美實際卻很危險的運動?

很多人認為,浮潛並不下到深海,只是戴著面鏡和呼吸器浮在水面,多半在淺水區進行,看上去是一項沒有危險的運動。然而,對於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人來說,浮潛是非常危險的。

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就浮潛的危險性話題採訪了PADI水肺潛水教練侯賢懿 。

浮潛的危險來自哪些方面?

1溺水風險

由於很多參加浮潛的遊客並不會游泳,

也從未系統地學習過浮潛技巧,因此並不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呼吸管排水,一旦海浪高過露出水面的呼吸管或者遊動時呼吸管沒入水下,浮潛者便會喝進大量海水,然後因嗆水而恐慌,進而不停地掙扎,此時若未及時得到救助,就可能發生溺水,嚴重的可能導致大腦缺氧甚至死亡。

對此,有人表示,用幹式呼吸管不就解決了?

其實不然,全幹式呼吸管是指在管子上方進氣的部位加裝一個單向進氣閥,因為有了這個單向閥,即使管子整根沒在水裡,也不會進水。不過,多了個部件,吸氣的阻力也會稍微增大,管子頂部有活動的浮閥,一旦有水即將淹沒呼吸管,浮閥就會因為浮力而封閉管口,阻止進水。但如果管子一直在水下,

水性不好的人一直吸不到氣的話,也會感到恐慌,然後張口吸水,結果和上面描述的一樣。而且,全幹式呼吸管還有浮閥失靈的風險。

另外,浮潛過程中當面鏡進入少量或大量海水時,不懂面鏡排水技巧的人會由於鼻子吸水而嗆水,進而引發恐慌。

2被帶至深海的風險

大海可不是像游泳池那樣的平靜水域,即使看上去很平靜的海面也會有水流,並且水流強度還會根據潮汐而變化。沒有經驗的浮潛者在沉醉于水下美景的同時,很有可能遇到水流把自己帶至更深更遠的區域,如果沒人及時發現,極有可能因無法自行回到岸邊而導致危險發生。

3被水面上的船隻撞擊的風險

浮潛者是面朝下觀看水中景物的,由於耳朵也在水下,所以聽不到水面上的任何聲音。這時,水面上高速行駛的船隻如果無法及時發現有人在浮潛,就極有可能撞到浮潛者,發生嚴重的事故。

4超呼吸致缺氧窒息的風險

不諳水性的遊客,很多都是第一次使用呼吸管浮潛。當其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處於無法站立的深水區時,由於緊張就會加速呼吸節奏,高頻次地大口吸氣大口吐氣,就會形成超呼吸。超呼吸會導致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造成人體缺氧、窒息、暈厥,如果不能立即採取急救措施,就有死亡危險。

“我有一個好朋友就是自己去浮潛時發生意外死亡的。”侯賢懿說,“我的朋友不會游泳,以為這樣也能參加浮潛,便自己拿著面鏡、呼吸管浮潛去了,當時也沒有人陪伴他。等漁船發現他的時候,已經死去幾個小時了。很多人不信浮潛有危險,執意要參加,要知道游泳池也是能淹死人的。人在恐慌的情況下就會失去判斷能力,其實很多淹死的人都是死在水面上的,他們慌亂後會不停地撲騰不停地嗆水,最後窒息身亡。”

如何避免浮潛的風險?侯賢懿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找專業潛水機構和教練學習正確的浮潛技巧,包括熟練掌握面鏡排水、呼吸管排水、閉氣鴨式下潛、水面蛙鞋踢動技巧等;

2、在海水中浮潛時穿著救生衣或攜帶其他浮具;

3、穿著顏色明亮鮮豔的服裝或者攜帶水面信號裝置;

4、不要在波濤洶湧或水流強勁的水面浮潛;

5、不要一個人行動;

6、必須讓至少一個岸上的人知道自己的浮潛計畫,例如何時下水、多長時間回來,並要求其在岸上觀察接應;

7、即使是看起來非常平靜的水域,也要穿著腳蹼浮潛;

8、在靠近岸邊或潛水船隻的地方進行浮潛活動,不要遠離,更不要游出安全警示區域。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作者/武曉莉

大海可不是像游泳池那樣的平靜水域,即使看上去很平靜的海面也會有水流,並且水流強度還會根據潮汐而變化。沒有經驗的浮潛者在沉醉于水下美景的同時,很有可能遇到水流把自己帶至更深更遠的區域,如果沒人及時發現,極有可能因無法自行回到岸邊而導致危險發生。

3被水面上的船隻撞擊的風險

浮潛者是面朝下觀看水中景物的,由於耳朵也在水下,所以聽不到水面上的任何聲音。這時,水面上高速行駛的船隻如果無法及時發現有人在浮潛,就極有可能撞到浮潛者,發生嚴重的事故。

4超呼吸致缺氧窒息的風險

不諳水性的遊客,很多都是第一次使用呼吸管浮潛。當其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處於無法站立的深水區時,由於緊張就會加速呼吸節奏,高頻次地大口吸氣大口吐氣,就會形成超呼吸。超呼吸會導致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造成人體缺氧、窒息、暈厥,如果不能立即採取急救措施,就有死亡危險。

“我有一個好朋友就是自己去浮潛時發生意外死亡的。”侯賢懿說,“我的朋友不會游泳,以為這樣也能參加浮潛,便自己拿著面鏡、呼吸管浮潛去了,當時也沒有人陪伴他。等漁船發現他的時候,已經死去幾個小時了。很多人不信浮潛有危險,執意要參加,要知道游泳池也是能淹死人的。人在恐慌的情況下就會失去判斷能力,其實很多淹死的人都是死在水面上的,他們慌亂後會不停地撲騰不停地嗆水,最後窒息身亡。”

如何避免浮潛的風險?侯賢懿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找專業潛水機構和教練學習正確的浮潛技巧,包括熟練掌握面鏡排水、呼吸管排水、閉氣鴨式下潛、水面蛙鞋踢動技巧等;

2、在海水中浮潛時穿著救生衣或攜帶其他浮具;

3、穿著顏色明亮鮮豔的服裝或者攜帶水面信號裝置;

4、不要在波濤洶湧或水流強勁的水面浮潛;

5、不要一個人行動;

6、必須讓至少一個岸上的人知道自己的浮潛計畫,例如何時下水、多長時間回來,並要求其在岸上觀察接應;

7、即使是看起來非常平靜的水域,也要穿著腳蹼浮潛;

8、在靠近岸邊或潛水船隻的地方進行浮潛活動,不要遠離,更不要游出安全警示區域。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作者/武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