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利用人像對比技術 刑偵情報研判能手助23個流浪者回家

趙宇(中)在工作中

他在普通侵財案件中發現線索,

抓獲一個涉槍犯罪團夥;他創新使用人像比對技術,應用到確認流浪者的身份上,幫助他們回家……

“全國刑偵情報研判能手”、全市公安系統“愛民模範”——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刑偵支隊情報資訊(視頻偵查)大隊長趙宇,今天要跟我們聊聊他的故事。

嫌疑人反偵查也成線索

趙宇

今年36歲的趙宇從警16年,多年在刑偵一線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勇,多次立功受獎,是重慶刑偵戰線上有名的“偵查專家”。

情報研判分析,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核心資訊,發現尋找真相的“鑰匙”。

今年2月,有群眾報警稱未離身的銀行卡被人分4次取現2萬餘元。“一般這類盜刷銀行卡的案件,取現都是跨省。銀行卡是重慶本地的,取現也在本地的案例比較少見。”趙宇介紹,

接報後他意識到,這個普通案件可能不簡單。在趙宇的組織指揮下,專案組以視頻偵查為突破口。“犯罪嫌疑人反偵查意識非常高、手段也不一般。”趙宇介紹,嫌疑人取現後,多次在環境複雜場所換乘計程車,中間還換衣服來逃避追蹤。

隨後的偵查發現,這是一個利用植有木馬的POS機竊取被害人銀行卡資訊及密碼,進而複製銀行卡盜刷、取現的犯罪團夥。

趙宇介紹,該團夥組織嚴密、分工明確,

反偵查能力極強。經過縝密偵查、布控、取證,趙宇帶領民警鎖定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獲全部團夥成員共計9人,繳獲POS機數百台、成品卡百余張、電腦4台。

在作案窩點,警方還發現了槍支兩把、子彈數十發、槍支零部件和管制刀具若干。經統計,該案涉案總金額30余萬元,涉及被害人20余人。

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工作人員介紹,諸如此類的案件不勝枚舉。在長年研判總結過程中,

趙宇形成了敏銳的偵查直覺,能迅速抓住案件突破點,打開僵局,並總結出了許多實用的技戰法。其中,他把侵財案件偵辦流程以淺顯易懂的圖表展示出來,通過跟班培訓等方式,使該戰法迅速在北碚區分局得到推廣,大大提升了對侵財案件的偵破水準。

幫助23個流浪者回家

趙宇佈置抓捕方案

近3年來,趙宇參與破案2000餘件,打擊犯罪嫌疑人600餘人。同事們給他起了個“拼命三郎”的外號。

除了工作拼命,趙宇也是個熱心腸。趙宇在做刑偵之前做過一段時間巡警,當時他發現許多流浪者記不清自己的資訊,常年流浪街頭或者被送往救助站。“誰會不想回家呢?或許一位流浪者的背後也有一個家庭在等待他們回歸。”當時趙宇開始關注這些流浪者。

從事刑偵工作之後,他對已經掌握的技術進行探索,將人像比對技術應用到流浪者的身份確認上。

“2015年5月,第一個通過人像比對的流浪者找到了家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3人通過這個創新的技術手段順利回家。”趙宇介紹,這些人中,有的曾滯留救助站長達一年多。當看到這些人和親人相聚、相擁而泣時,趙宇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家人對他報喜不報憂

驕人的工作成績背後,是長期大量繁瑣的日常基礎工作。常年的高負荷工作,讓趙宇患上了嚴重的頸、腰疾病。家人都知道他忙,家事都沒指望過他,發生事情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

一次天雨路滑,趙宇的母親外出不慎摔倒,老人一時無法動彈。母親心想,兒子這會兒可能在忙什麼案子,便不讓旁人通知趙宇。事後因行動不便送到醫院檢查,趙宇才知道。

在兒子的記憶中,趙宇是一位習慣性“缺位”的爸爸。他說,幼稚園經常舉辦親子活動,爸爸從未到自己上學的幼稚園參加過活動,自己經常放學回家一直等到睡覺,也見不到爸爸的身影。同學和老師問起來,他一開始還找些理由為爸爸“招架”,後來大家問得多了,理由也變了:“我爸爸是員警,在上班。”

談及工作和家庭,趙宇說:“這些年來,我從沒有對不起過自己頭頂這枚警徽,但要說最對不起的,其實是我的家人。”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實習記者 江飛波 文/圖

”當時趙宇開始關注這些流浪者。

從事刑偵工作之後,他對已經掌握的技術進行探索,將人像比對技術應用到流浪者的身份確認上。

“2015年5月,第一個通過人像比對的流浪者找到了家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3人通過這個創新的技術手段順利回家。”趙宇介紹,這些人中,有的曾滯留救助站長達一年多。當看到這些人和親人相聚、相擁而泣時,趙宇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家人對他報喜不報憂

驕人的工作成績背後,是長期大量繁瑣的日常基礎工作。常年的高負荷工作,讓趙宇患上了嚴重的頸、腰疾病。家人都知道他忙,家事都沒指望過他,發生事情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

一次天雨路滑,趙宇的母親外出不慎摔倒,老人一時無法動彈。母親心想,兒子這會兒可能在忙什麼案子,便不讓旁人通知趙宇。事後因行動不便送到醫院檢查,趙宇才知道。

在兒子的記憶中,趙宇是一位習慣性“缺位”的爸爸。他說,幼稚園經常舉辦親子活動,爸爸從未到自己上學的幼稚園參加過活動,自己經常放學回家一直等到睡覺,也見不到爸爸的身影。同學和老師問起來,他一開始還找些理由為爸爸“招架”,後來大家問得多了,理由也變了:“我爸爸是員警,在上班。”

談及工作和家庭,趙宇說:“這些年來,我從沒有對不起過自己頭頂這枚警徽,但要說最對不起的,其實是我的家人。”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實習記者 江飛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