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起學習《詩經》吧!第8天《芣苢》

今天學習《詩經》裡面《國風》《周南》第8篇《芣苢》。

《芣苢(fú yǐ)》是婦女采芣苢子時隨口唱的短歌。

1.原文、朗讀、注釋及譯文

【注釋】

采采:采了又采。

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車前草,其種子都可以入藥,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古人以為其子可治婦女不孕和難產。

薄言:發語詞,含有勉力之意。言:語助詞。

有:採取。

掇(duō):拾取,伸長了手去采。

捋(luō):順著莖滑動成把地採取。

袺(jié):用手捏著衣襟兜著。

襭(xié):用衣襟角系在衣帶上兜回來。

這篇似是婦女采芣苢子時所唱的歌。開始是泛言往取,

最後是滿載而歸,歡樂之情可以從這歷程見出來。

【譯文】

采了又采車前子,采呀快去采了來。采了又采車前子,采呀快快采起來。

采了又采車前子,一枝一枝拾起來。采了又采車前子,一把一把捋下來。

采了又采車前子,提著衣襟兜起來。采了又采車前子,別好衣襟兜回來。

2.解讀

這首詩從勞動的發展過程,表現了心理發展過程。不斷的採取,伴隨著不斷的歌唱,越采越多,越唱越高興。

語言的反復,篇章的重疊,表現了對勞動的熱愛。

抗著沉重的木頭喊著號子,做著單調的活兒哼著小調,哄著嬰兒入睡唱著搖籃曲,這是某種有目的的行為,還是萬物依循節奏感而運動的天性?這種充滿節奏感的運動是神奇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

節奏構成了變化。一強一弱,一張一弛,一陰一陽,由此持續下去,事物便不斷運動和變化,在變化發展中突破單調和沉悶,產生出五彩斑斕的現象來,卻又在節律中保持著統一。節奏也是自然的法則之一。人遵循節奏,同時也是追求自然。所謂生活的體驗,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節奏的體驗和感悟。它是一種超越單調沉悶、劃一呆板的努力,是一種新陳代謝的努力。

普通百姓當然不會去深究這當中的道理,而是憑著直覺和天性去追尋自然的節奏變化,從中直接把握生命的自然律動,體悟生命律動與自然節律的同一。於是,就有了“杭育杭育”、“采采副儀”富於韻律感的聲音,有了搖籃曲、小夜曲等。

文學藝術的最深厚的根源,就在這種直接而深刻的生命體悟之中。

可以想像每到春天,成群的婦女,在那平原曠野之上,風和日麗之中,歡歡喜喜地采著車前草的嫩葉,

一邊唱著那“采采芣苢”的歌兒。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生活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關於車前草小的時候我也采過很多,是看醫書上記載的,一般在在端午節前十五天,踩好後嗮幹,泡茶喝,對治療咳嗽很管用,試用,現在下鄉下農村看不到也找不到了,以前很多,現在很少見,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哎!

三千年前的《詩經》裡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開滿了千姿百態的奇花,還有動物。

芣苢,車前,又名:車前草、五根草,車輪菜,多年生草本,連花莖高達50釐米,具鬚根。具有止瀉、利尿、祛痰、鎮咳、平喘等作用。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河邊等地。根莖短縮肥厚,密生須狀根。葉全部根生,葉片平滑,廣卵形,邊緣波狀,間有不明顯鈍齒,主脈五條。

一起學習《詩經》吧!

開滿了千姿百態的奇花,還有動物。

芣苢,車前,又名:車前草、五根草,車輪菜,多年生草本,連花莖高達50釐米,具鬚根。具有止瀉、利尿、祛痰、鎮咳、平喘等作用。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河邊等地。根莖短縮肥厚,密生須狀根。葉全部根生,葉片平滑,廣卵形,邊緣波狀,間有不明顯鈍齒,主脈五條。

一起學習《詩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