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民在山上炸石頭,炸出一座神秘古墓,為一民族英雄洗刷三百年冤屈

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出於政治需要,可能會被明朝的人物製造偏見,比如大名鼎鼎的抗清英雄鄭成功,就被清朝統治者狠狠地黑了一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看一段正史記載,

“成功使人將監國魯王沉於海中”,這段話來自清朝官方史書《清史稿》,意思是說鄭成功把魯王朱以海扔海裡淹死了。魯王何許人也?鄭成功又為何要殺他?

朱以海是根紅苗正的明朝宗室,他的十一世祖是第一任魯王朱檀,而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

也就是說朱以海是朱元璋的十二世孫。

朱以海被封在山東,剛當上王爺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並計畫出兵山東。朱以海聽到這個消息,連忙收拾鋪蓋跑人,一口氣跑到了浙江台州,在哪裡隱居起來。後來南京弘光政權被清軍攻破,南明舊臣便在紹興迎朱以海監國,也就是當代理皇帝。

當上代理皇帝後,朱以海也頗有一番振作,想收復舊土,重建大明。但無奈的是,南明內部爭權奪利,宗室之間也不團結,另一個比較傑出的宗室唐王朱聿犍就不服從朱以海的指揮,另外搞了個山頭,建立隆武朝廷,朱聿犍又稱隆武帝。

同室操戈的結果,當然是被敵人逐一擊敗,隆武帝朱聿犍在福建被殺,而魯王朱以海也吃盡了敗戰,

寓居金門。按清朝的說法,這時候朱以海與手下大將鄭成功產生了矛盾,鄭成功嫌他礙事,阻礙自己專權,於是把他沉於海底。

如果事實真是這樣,鄭成功就成了弑君的野心家,民族英雄就多了不光彩的一面。一直以來,人們都這麼認為,直到1959年一天,

金門的幾個農民在山上炸石頭,卻無意之間炸出了一座神秘古墓,墓葬的規模不大,陪葬的物品也是十分少,只有幾個瓷碗,還有一些明朝的銅錢。

農民們連忙把情況上報文物局。考古專家很快便趕到,經過一番研究,終於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他正是南明監國朱以海。墓中還出土了“皇明監國魯王壙志”,壙志詳細記載了魯王朱以海死亡的原因、時間等,魯王死亡時間是1662年,原因“王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

也就是說,朱以海根本不是被鄭成功沉於海底,而是因哮喘病而死。自此,鄭成功蒙受了三百年的冤屈終於得以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