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成祖朱棣慶祝登基親自命名的城市,唯一有確切建城日期的城市

天津簡稱津,意思就是天子經過的渡口,別稱津沽、津門等。天津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國家中心城市,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拱衛北京的門戶。

天津在五千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海洋,

四千年前在黃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因為歷史上黃河曾經多次在天津附近入海,所以慢慢的這附近的區域越來越大,可以說天津是一座黃河帶來的城市。根據先秦時期的文獻記載,黃河在戰國之前的入海口都是在天津附近入海,此後黃河多次改道,入海口換了好幾個地方。

因為靠近海邊,所以最剛開始這裡是生產海鹽的地方,早在漢武帝時期就這天津武清設置了鹽官,此後這裡主要是生產鹽,一直到隋朝修通大運河之後,這裡的位置開始重要起來,金朝設置在天津地區設置了“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名稱來源

天津的命運的真正大發展是在明朝時期,西元1400年,

朱棣經過直沽渡河率兵南下,經過三年的努力,成功做了大明朝的皇帝,位了紀念這次起兵,把這塊區域起名為天津,意思就是天子經過的渡口,因為這裡是軍事要地,所以在1404年12月23日,天津正式築城設衛,史稱天津衛,這是中國古代唯一有準確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

1405年在天津設置了天津左衛,過了一段時間又設置了天津右衛。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置,一衛的士兵大概5600人,衛下面是千戶所和百戶所,三衛就是16800人,算是一個軍區了。但是他不是一個單純的軍區,因為他還負責種地,有點類似于現代的建設兵團。

清朝大轉折時期

清朝順治時期,天津三衛合一,雍正年間把天津衛升級為天津府,管轄周圍的六縣一州。

1860年,英國和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

其中一條就是把天津的一塊設置為租界,英國也是最早在天津設置租界的地方,最多的時候有九個國家在天津設立了租界,一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天津租界才正式收回。

天津設立租界之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熱鬧的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的天津很熱鬧,因為是租界的原因,經常有重要的政治人物來租借避難,黎元洪和末代皇帝溥儀都曾經住在天津。

還有老字型大小的帽莊“盛錫福”創始人劉錫三,曾經把工廠都搬進了租界,因為在外面太亂,根本沒法做生意,搬到租界之後越做越大,把日本草帽都擠出了中國市場。

三次成為直轄市

1928年國民政府佔領天津,設立了天津特別市,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地位,1930年就把天津直轄市地位又撤銷了,變成了河北的省會。1935年,又改成了直轄市,這次一直持續到1958年,一直都是直轄市,1958年又撤了直轄市地位回歸河北,到了1967年才又恢復了直轄市的身份,一直到今天。

今天的天津

如今的天津總共有16個區,包括濱海新區(副省級區)、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甯河區、薊州區。 截止2016年末,常駐人口1562.12萬,戶籍人口1044.4萬人。

曾經把工廠都搬進了租界,因為在外面太亂,根本沒法做生意,搬到租界之後越做越大,把日本草帽都擠出了中國市場。

三次成為直轄市

1928年國民政府佔領天津,設立了天津特別市,相當於現在的直轄市地位,1930年就把天津直轄市地位又撤銷了,變成了河北的省會。1935年,又改成了直轄市,這次一直持續到1958年,一直都是直轄市,1958年又撤了直轄市地位回歸河北,到了1967年才又恢復了直轄市的身份,一直到今天。

今天的天津

如今的天津總共有16個區,包括濱海新區(副省級區)、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甯河區、薊州區。 截止2016年末,常駐人口1562.12萬,戶籍人口1044.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