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走進古都西安

為適應旅遊業發展趨勢,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6月27日,河南省旅遊局組織“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走進古都西安,舉辦休閒之夏專題旅遊推廣活動。河南省旅遊局副局長周耀霞、陝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陳夢榆、駐馬店市政府副市長馮玉梅等領導出席推介會並致辭。

“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成員駐馬店、平頂山、許昌、漯河、信陽五市旅遊局和主要旅遊企業代表,以及陝西省旅行社、媒體代表共計200余人參加推介活動。

推介會現場

合影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和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中華5千年的文明史中,我國有3千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河南。現有有龍門石窟、安陽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大運河遺址河南段、陸上絲綢之路河南段5項世界文化遺產。

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華姓氏文化、功夫文化、儒釋道文化均發源于河南。因此,史學家把河南譽為“天然的中華歷史博物館”。

平頂山堯山(資料圖片)

平頂山中原大佛(資料圖片)

河南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山川壯美,風光秀麗,融南秀北雄於一體。以洛陽老君山、平頂山堯山、駐馬店嵖岈山、南陽老界嶺、寶天曼為代表的伏牛山風光,以信陽雞公山為代表的大別山風光,以焦作雲臺山、新鄉萬仙山為代表的南太行風光,以及中嶽嵩山風光,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河南還是全國的交通大省,區位優勢明顯,是我國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物資集散地,高速、高鐵承東啟西,連南貫北,逐步形成了網路化、米字型。

河南省旅遊局副局長周耀霞推介河南旅遊資源

周耀霞副局長表示,成立“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是河南省為適應旅遊業發展需求、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河南旅遊核心競爭力、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該聯盟成員單位包括駐馬店、平頂山、許昌、漯河、信陽五市旅遊局。聯盟五市地域相鄰、資源相近、客源市場相似,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近年來,聯盟五市重視旅遊開發和產品打造,在河南南部形成了嵖岈山、堯山、五彩大地、沙澧河、雞公山等一批優質生態旅遊資源,配套設施和接待服務能力不斷完善提升,完全可以滿足各類遊客的需求,更是休閒消夏的理想目的地。在暑期來臨之際,“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走進古都西安宣傳推介,期待吸引更多的陝西遊客來到豫南聯盟五市,體驗休閒消夏旅遊產品。

駐馬店市政府副市長馮玉梅介紹駐馬店市旅遊資源

駐馬店市政府馮玉梅副市長代表聯盟輪值主席單位重點介紹了駐馬店市旅遊資源情況。駐馬店地處河南省中南部,淮河北岸,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因歷史上在這裡設皇家驛站而得名。從氣候上講,駐馬店是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從文化上講,駐馬店是楚文化向漢文化的融合地帶,歷史悠久、文化豐厚;從地理地貌上講,駐馬店是山地丘陵向平原地區的過渡地區,既有秀美的山水風光,又有富饒的平原沃野。駐馬店交通區位優越,經濟社會和諧,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市”。近年來,駐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把發展旅遊業作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實現駐馬店富民強市、加快崛起的重要抓手,明確了打造生態休閒旅遊基地的目標,持續加大了對旅遊業發展的領導和投入力度,著力推進了旅遊項目建設、精品品牌創建、旅遊市場拓展、旅遊行業綜合監管、廁所革命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等工作,旅遊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多項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為河南省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樹立了一面旗幟。目前已形成了以“奇山、秀水、名寺、聖地”為代表的精品旅遊景區和以“登山、賞花、沐溫泉,禮佛、問道、品文化”為主打的休閒度假旅遊線路產品,培育了“錦繡天中、生態家園”的旅遊品牌,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逐步拉長,旅遊服務持續優化,旅遊業已成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龍頭。今天的駐馬店正是一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新興旅遊城市。

駐馬店嵖岈山(資料圖片)

駐馬店是2017年度“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輪值主席單位。陝西省尤其是西安市是河南省傳統的旅遊客源市場。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聯合在西安舉辦推介會,對於促進西安和豫南五市旅遊合作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將為聯盟開拓西安乃至中西部旅遊客源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次“老家河南·生態豫南”休閒之夏旅遊推廣活動主題突出、特點鮮明、形式新穎,贏得兩省旅遊業界和公眾廣泛肯定。

一是整合行銷,創新旅遊推廣新模式。作為全省重點培育的“老家河南”子品牌,“生態豫南”首次亮相省外,標誌著河南省“省局指導、聯盟主導、政企聯動”大推廣格局的逐漸形成。除推介會外,此次活動還選擇多家當地主流媒體進行廣告投放,推廣“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整體旅遊形象,提升“生態豫南”旅遊產品的影響力。

二是定位精准,打造特色旅遊產品。“生態豫南”整合了駐馬店、平頂山、許昌、漯河、信陽五個聯盟成員的資源,在資源開發、市場培育、宣傳行銷中廣泛合作,定位周邊高端消費市場,集中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新產品、新線路,大大加強了旅遊行銷的精准性,也為西安等重點客源市場消費者精心打造出了量身定制的優質產品。

三是3D全息,“旅遊+科技”帶來震撼體驗。此次推介,河南省首次全程採用國內領先的3D全息技術。聯盟五市旅遊推介呈現了奇峰競秀的嵖岈山、避暑勝地雞公山、國家級度假區堯山、花都鄢陵、食品名城漯河等一道道亮麗風景,還有河南特色的豫劇、茶藝、雜技等表演,也是精彩紛呈。美景如畫裡,風情動人心,無限風光仿佛觸手可及,豫南魅力驚豔全場。

3D推介

四是達成共識,推進區域合作交流。“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堅持“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理念,與陝西當地旅行社簽訂合作協定,搭建了豫陝兩省合作交流的平臺。雙方資訊互通、管道共用、客源互送,搶抓旅遊業新一輪發展機遇,務實合作謀求共贏,為兩省遊客提供更豐富、更優質、更優惠的旅遊產品,使更多旅遊消費者共用旅行業發展紅利。

配套設施和接待服務能力不斷完善提升,完全可以滿足各類遊客的需求,更是休閒消夏的理想目的地。在暑期來臨之際,“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走進古都西安宣傳推介,期待吸引更多的陝西遊客來到豫南聯盟五市,體驗休閒消夏旅遊產品。

駐馬店市政府副市長馮玉梅介紹駐馬店市旅遊資源

駐馬店市政府馮玉梅副市長代表聯盟輪值主席單位重點介紹了駐馬店市旅遊資源情況。駐馬店地處河南省中南部,淮河北岸,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因歷史上在這裡設皇家驛站而得名。從氣候上講,駐馬店是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從文化上講,駐馬店是楚文化向漢文化的融合地帶,歷史悠久、文化豐厚;從地理地貌上講,駐馬店是山地丘陵向平原地區的過渡地區,既有秀美的山水風光,又有富饒的平原沃野。駐馬店交通區位優越,經濟社會和諧,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市”。近年來,駐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把發展旅遊業作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實現駐馬店富民強市、加快崛起的重要抓手,明確了打造生態休閒旅遊基地的目標,持續加大了對旅遊業發展的領導和投入力度,著力推進了旅遊項目建設、精品品牌創建、旅遊市場拓展、旅遊行業綜合監管、廁所革命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等工作,旅遊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多項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為河南省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樹立了一面旗幟。目前已形成了以“奇山、秀水、名寺、聖地”為代表的精品旅遊景區和以“登山、賞花、沐溫泉,禮佛、問道、品文化”為主打的休閒度假旅遊線路產品,培育了“錦繡天中、生態家園”的旅遊品牌,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逐步拉長,旅遊服務持續優化,旅遊業已成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龍頭。今天的駐馬店正是一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新興旅遊城市。

駐馬店嵖岈山(資料圖片)

駐馬店是2017年度“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輪值主席單位。陝西省尤其是西安市是河南省傳統的旅遊客源市場。豫南旅遊推廣聯盟聯合在西安舉辦推介會,對於促進西安和豫南五市旅遊合作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將為聯盟開拓西安乃至中西部旅遊客源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次“老家河南·生態豫南”休閒之夏旅遊推廣活動主題突出、特點鮮明、形式新穎,贏得兩省旅遊業界和公眾廣泛肯定。

一是整合行銷,創新旅遊推廣新模式。作為全省重點培育的“老家河南”子品牌,“生態豫南”首次亮相省外,標誌著河南省“省局指導、聯盟主導、政企聯動”大推廣格局的逐漸形成。除推介會外,此次活動還選擇多家當地主流媒體進行廣告投放,推廣“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整體旅遊形象,提升“生態豫南”旅遊產品的影響力。

二是定位精准,打造特色旅遊產品。“生態豫南”整合了駐馬店、平頂山、許昌、漯河、信陽五個聯盟成員的資源,在資源開發、市場培育、宣傳行銷中廣泛合作,定位周邊高端消費市場,集中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新產品、新線路,大大加強了旅遊行銷的精准性,也為西安等重點客源市場消費者精心打造出了量身定制的優質產品。

三是3D全息,“旅遊+科技”帶來震撼體驗。此次推介,河南省首次全程採用國內領先的3D全息技術。聯盟五市旅遊推介呈現了奇峰競秀的嵖岈山、避暑勝地雞公山、國家級度假區堯山、花都鄢陵、食品名城漯河等一道道亮麗風景,還有河南特色的豫劇、茶藝、雜技等表演,也是精彩紛呈。美景如畫裡,風情動人心,無限風光仿佛觸手可及,豫南魅力驚豔全場。

3D推介

四是達成共識,推進區域合作交流。“老家河南·生態豫南”旅遊推廣聯盟堅持“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理念,與陝西當地旅行社簽訂合作協定,搭建了豫陝兩省合作交流的平臺。雙方資訊互通、管道共用、客源互送,搶抓旅遊業新一輪發展機遇,務實合作謀求共贏,為兩省遊客提供更豐富、更優質、更優惠的旅遊產品,使更多旅遊消費者共用旅行業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