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藩市同性戀大遊行裡的年輕人,是這個時代的詩人和嬉皮士|CBNweekly

三藩市這個包容他們的城市,也仿佛再次經歷50年前的那場“愛之夏”。

從上週五開始,同性戀遊行的痕跡已經在三藩市這座城市裡漸漸顯露出來。最主要的街道Market周圍被封路,預示著有重要活動發生。

今年的同性戀遊行在上週六和上周日持續了兩天。

每年一進入6月,彩虹旗會像手游《Pokémon GO》中的皮卡丘一樣隨時在三藩市的某個角落裡冒出來。除了全球最大的同性戀者聚集區卡斯楚街的人行橫道早就驕傲地刷上了彩虹色,三藩市的商場裡、知名技術公司的辦公樓裡、餐廳裡,就連健身房裡也會用小心思拼出彩虹色,以示支持。

三藩市街頭隨處可見的彩虹色。

這是我來三藩市的第四年。前三年的每一次遊行我都沒錯過。每一年,我都會被這個城市對自由與愛的追求所觸動,當然,每年我也都能在遊行的隊伍裡看到矽谷技術公司的身影,比如Facebook的紮克伯格、蘋果的庫克都會出現在遊行隊伍裡。這兩年的一個新變化是: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

航空公司、銀行、連鎖超市也出現在了遊行隊伍裡——除了表達和支持對自由與愛的追求,遊行多多少少加了點色彩——這是公司向年輕人展示企業形象和文化的機會之一。

相比過去,這次遊行讓我想到的不僅僅是技術公司會以什麼形式出現在遊行隊伍裡。我更好奇的是那些沒上街的普通人這一天在做些什麼,三藩市這個城市能不能承受這樣一場浩大的遊行活動。

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寫到過,三藩市是個“很小”的城市,陸地面積不到130平方公里,甚至比北京三環以裡的範圍還小(北京三環面積約為159平方公里)。上個週末的兩天裡,讓我有些意外的是,這個城市真的是為遊行“傾城出動”。

雖然我在上周日吃午飯時聽到周圍的人在討論的是融資和矽谷最近的八卦,但路過幾個知名的餐廳,門口的隊伍至少短了一半,

年輕人聚集的地方之一Dolores Park在遊行當天上午不怎麼熱鬧,下午卻人滿為患——它離卡斯楚街不遠,很多人參加完遊行,買杯啤酒坐在草地上休息一會兒,儘管這天天氣並不太好。

街上到處都是穿著彩虹色衣服和誇張服飾的年輕人。離開遊行的Market主街,許多人依然在喊著口號,人們見面時會碰拳頭大聲說“Happy Parade”(遊行愉快),氛圍比前不久金州勇士拿到NBA聯盟總冠軍當夜還要熱鬧(隔天的大型慶祝活動就是另一說了)。

年輕人們揮舞著彩虹旗,高喊口號。

這個屬於三藩市的夏日狂歡,也讓我想到傳說中的“愛之夏”和三藩市文化復興運動。因為沒有經歷那個大時代,這個城市的精神內核對我來說顯得神秘而抽象,只能在街上和書中看到些零星的表徵和解釋——我常常會和朋友聊到這一點,到底是什麼,讓矽谷成為矽谷,三藩市成為如今的三藩市。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車庫、斯坦福大學、技術公司,還有什麼?地理學可以解釋為什麼三藩市的夏天寒冷徹骨要穿羽絨服、為什麼金門大橋最有名的景色叫霧鎖金門,這些都是三藩市獨一無二的地方。那麼,街上狂歡的年輕人呢?他們的獨特源自什麼?

遠離市場街的城市之光書店可能是很多遊客來三藩市的必到之處。在它的斜對面有一個小小的博物館——Beat Generation Museum,也就是所謂“垮掉的一代”博物館。它特意開在城市之光書店的附近,周圍有三藩市最有歷史的酒吧之一(建於1919年)、以及叫作Naked Lunch的餐廳——這是垮掉的一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作者之一William Burroughs II的代表作。

Beat Generation博物館的售票員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嬉皮士。在我去博物館時,訪客稀少,他正好有時間,頗有興致地跟我講了幾位詩人的軼事,比如城市之光書店附近的North Beach區曾經是眾多詩人居住的地方,這個博物館裡的每一樣東西是從哪兒來的,以及為什麼這個博物館一定要開在城市之光附近。

最重要的是,他反復強調所謂“垮掉的一代”並非異類,只是敢於質疑主流文化和挑戰權威。大概是把我當作了遊客(我確實也是這個城市的客人),他跟我說你一定要去金門公園附近的Haight Ashbury看看,“垮掉的一代”後來影響並塑造的嬉皮士文化腹地就在那裡。

金門公園和它緊鄰的Haight Ashbury在三藩市的西南邊,和城市之光書店的直線距離正好能給這個城市畫一條對角線。這裡可要比North Beach冷多了。我其實去過Haight Ashbury很多次,以至於在2016年參加火人節的時候,幾次忍不住問那些風沙裡“群魔亂舞”的年輕人所穿的服飾是不是在Haight Ashbury上買的。或者,他們是否就住在Haight Ashbury。這也是為什麼,在火人節的時候,我對營地的朋友們說,這裡的“奇裝異服”並不奇怪,火人節就是一個沙漠版的三藩市。

三藩市西南邊的Haight Ashbury。

50年前,幾十萬人湧入三藩市,伴隨著音樂與毒☆禁☆品,他們來體驗“反主流文化”和“追求自我解放”。那個瘋狂的夏天被拍成了紀錄片《American Experience——Summer of Love》。

如今還有一些親歷者會回憶當年的點滴往事。在這些故事裡,嬉皮士大多數是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延續,“愛之夏”是他們厭倦“主流文化”的束縛所做出的反抗。我在三藩市本地的一些活動議程上還看到,今年會有一系列活動在金門公園附近舉辦,以紀念1967年的那個夏天。

1967年的那個瘋狂的夏天。

儘管50年過去了,依然還能從這個城市裡找到當年這些“大事件”的蛛絲馬跡。除了城市之光和Beat Generation博物館,Haight Ashbury,矽谷的一些特別的活動也在透露著這份淵源:2006年開始舉辦的Maker Faire、今年進入第31個年頭的火人節、以及每年6月底的同性戀遊行,都是矽谷年輕人熱衷的活動。這些活動對動手創造的鼓勵、對建造理想國的追求、對自由與愛的讚美,熱衷的人群多少是重疊的,實際上是同一類人: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詩人與嬉皮士。

已經舉辦了30屆的火人節,同樣是矽谷年輕人熱衷的活動。

不過,不同時代的人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50年前的“愛之夏”後,嬉皮士文化傳播影響了後來的反對民族主義與反越戰鬥爭。到了我們這個時代,使命變成了對低效或失效體系的挑戰、對同性平權的支持、對種族與性別歧視的抗爭和對多元文化的追求。

一些紀念“愛之夏”的文章也會提到,50年前人口湧入三藩市造成城市的嚴重負擔,三藩市經歷了公共秩序混亂、濫用藥品等等問題。何其相似,50年後,類似的事情繼續發生著。

《三藩市紀事報》在最近刊發的一份報導中指出,隨著三藩市這個城市的財富逐年增加,創造的億萬富翁和政府支持款項增加,三藩市的流浪漢問題、城市垃圾和安全問題依然讓人擔憂,“流浪漢問題理應比過去解決的更好”,這篇報導中寫道。

但實際上,“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這個財年中,三藩市市政府給流浪漢和政府救濟房問題的支持款項是2.75億美元,比前一年的2.41億美元增長3400萬美元。而接下來這一年的支出預計是3.05億美元。”逐年增加的支出帶來的結果是,政府在2016年收到22608份關於此項問題的民眾抗議,比前一年增長了5倍。

“我擔心的不是創業者和投資圈,而是聯邦政府和矽谷這些城市在一些基礎設施上的建設和態度,能不能跟上矽谷的需要。”這是我最近採訪一個矽谷的投資人時,聊到他們對這個行業有什麼擔憂時得到的回答。

我的朋友中,有人去看了遊行,也有人沒有去。沒有去的人各有各的原因,但大家有一些感受是類似的:既為生活在這個充滿自由與愛的城市而驕傲、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忍受四處轟鳴的建築工程、以及昂貴的生活成本。

今年我沒有去現場看遊行。如果你能想像出這個城市的另一面:封路和擁堵是這個城市為即將到來的大活動所做的準備、或者說是付出的代價。Google地圖用深紅色來表示101高速公路的擁堵程度。而且前兩年就聽朋友說,在遊行這天,市中心停車的價格會漲到60美元一天,是平時的2至3倍。

我經歷了前半部分,姑且把它當作遊行的序曲吧。上週五遊行前的晚上,我被堵在Market街周圍的輔路裡,幾個街區內的汽車、行人和員警亂作一團,理應由使用者貢獻資訊的Waze地圖不知道為什麼並沒有提前預警主要幹道從上週五就被封了,毫無準備的司機只能通過不講理的闖紅燈或者強行繞路以求早點脫身。三藩市的道路並不比北京、上海的平坦和通暢,不乏坑坑窪窪的路面、醉酒的流浪漢和不客氣的喇叭聲。看著眼前這個城市正在付出的代價,當時我想像著遊行會像以往一樣“一派歡樂祥和”,覺得有點諷刺。

李蓉慧

《第一財經週刊》駐矽谷記者,對矽谷有興趣請發郵件至

lironghui@yicai.com

到底是什麼,讓矽谷成為矽谷,三藩市成為如今的三藩市。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車庫、斯坦福大學、技術公司,還有什麼?地理學可以解釋為什麼三藩市的夏天寒冷徹骨要穿羽絨服、為什麼金門大橋最有名的景色叫霧鎖金門,這些都是三藩市獨一無二的地方。那麼,街上狂歡的年輕人呢?他們的獨特源自什麼?

遠離市場街的城市之光書店可能是很多遊客來三藩市的必到之處。在它的斜對面有一個小小的博物館——Beat Generation Museum,也就是所謂“垮掉的一代”博物館。它特意開在城市之光書店的附近,周圍有三藩市最有歷史的酒吧之一(建於1919年)、以及叫作Naked Lunch的餐廳——這是垮掉的一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作者之一William Burroughs II的代表作。

Beat Generation博物館的售票員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嬉皮士。在我去博物館時,訪客稀少,他正好有時間,頗有興致地跟我講了幾位詩人的軼事,比如城市之光書店附近的North Beach區曾經是眾多詩人居住的地方,這個博物館裡的每一樣東西是從哪兒來的,以及為什麼這個博物館一定要開在城市之光附近。

最重要的是,他反復強調所謂“垮掉的一代”並非異類,只是敢於質疑主流文化和挑戰權威。大概是把我當作了遊客(我確實也是這個城市的客人),他跟我說你一定要去金門公園附近的Haight Ashbury看看,“垮掉的一代”後來影響並塑造的嬉皮士文化腹地就在那裡。

金門公園和它緊鄰的Haight Ashbury在三藩市的西南邊,和城市之光書店的直線距離正好能給這個城市畫一條對角線。這裡可要比North Beach冷多了。我其實去過Haight Ashbury很多次,以至於在2016年參加火人節的時候,幾次忍不住問那些風沙裡“群魔亂舞”的年輕人所穿的服飾是不是在Haight Ashbury上買的。或者,他們是否就住在Haight Ashbury。這也是為什麼,在火人節的時候,我對營地的朋友們說,這裡的“奇裝異服”並不奇怪,火人節就是一個沙漠版的三藩市。

三藩市西南邊的Haight Ashbury。

50年前,幾十萬人湧入三藩市,伴隨著音樂與毒☆禁☆品,他們來體驗“反主流文化”和“追求自我解放”。那個瘋狂的夏天被拍成了紀錄片《American Experience——Summer of Love》。

如今還有一些親歷者會回憶當年的點滴往事。在這些故事裡,嬉皮士大多數是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延續,“愛之夏”是他們厭倦“主流文化”的束縛所做出的反抗。我在三藩市本地的一些活動議程上還看到,今年會有一系列活動在金門公園附近舉辦,以紀念1967年的那個夏天。

1967年的那個瘋狂的夏天。

儘管50年過去了,依然還能從這個城市裡找到當年這些“大事件”的蛛絲馬跡。除了城市之光和Beat Generation博物館,Haight Ashbury,矽谷的一些特別的活動也在透露著這份淵源:2006年開始舉辦的Maker Faire、今年進入第31個年頭的火人節、以及每年6月底的同性戀遊行,都是矽谷年輕人熱衷的活動。這些活動對動手創造的鼓勵、對建造理想國的追求、對自由與愛的讚美,熱衷的人群多少是重疊的,實際上是同一類人: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詩人與嬉皮士。

已經舉辦了30屆的火人節,同樣是矽谷年輕人熱衷的活動。

不過,不同時代的人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50年前的“愛之夏”後,嬉皮士文化傳播影響了後來的反對民族主義與反越戰鬥爭。到了我們這個時代,使命變成了對低效或失效體系的挑戰、對同性平權的支持、對種族與性別歧視的抗爭和對多元文化的追求。

一些紀念“愛之夏”的文章也會提到,50年前人口湧入三藩市造成城市的嚴重負擔,三藩市經歷了公共秩序混亂、濫用藥品等等問題。何其相似,50年後,類似的事情繼續發生著。

《三藩市紀事報》在最近刊發的一份報導中指出,隨著三藩市這個城市的財富逐年增加,創造的億萬富翁和政府支持款項增加,三藩市的流浪漢問題、城市垃圾和安全問題依然讓人擔憂,“流浪漢問題理應比過去解決的更好”,這篇報導中寫道。

但實際上,“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這個財年中,三藩市市政府給流浪漢和政府救濟房問題的支持款項是2.75億美元,比前一年的2.41億美元增長3400萬美元。而接下來這一年的支出預計是3.05億美元。”逐年增加的支出帶來的結果是,政府在2016年收到22608份關於此項問題的民眾抗議,比前一年增長了5倍。

“我擔心的不是創業者和投資圈,而是聯邦政府和矽谷這些城市在一些基礎設施上的建設和態度,能不能跟上矽谷的需要。”這是我最近採訪一個矽谷的投資人時,聊到他們對這個行業有什麼擔憂時得到的回答。

我的朋友中,有人去看了遊行,也有人沒有去。沒有去的人各有各的原因,但大家有一些感受是類似的:既為生活在這個充滿自由與愛的城市而驕傲、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忍受四處轟鳴的建築工程、以及昂貴的生活成本。

今年我沒有去現場看遊行。如果你能想像出這個城市的另一面:封路和擁堵是這個城市為即將到來的大活動所做的準備、或者說是付出的代價。Google地圖用深紅色來表示101高速公路的擁堵程度。而且前兩年就聽朋友說,在遊行這天,市中心停車的價格會漲到60美元一天,是平時的2至3倍。

我經歷了前半部分,姑且把它當作遊行的序曲吧。上週五遊行前的晚上,我被堵在Market街周圍的輔路裡,幾個街區內的汽車、行人和員警亂作一團,理應由使用者貢獻資訊的Waze地圖不知道為什麼並沒有提前預警主要幹道從上週五就被封了,毫無準備的司機只能通過不講理的闖紅燈或者強行繞路以求早點脫身。三藩市的道路並不比北京、上海的平坦和通暢,不乏坑坑窪窪的路面、醉酒的流浪漢和不客氣的喇叭聲。看著眼前這個城市正在付出的代價,當時我想像著遊行會像以往一樣“一派歡樂祥和”,覺得有點諷刺。

李蓉慧

《第一財經週刊》駐矽谷記者,對矽谷有興趣請發郵件至

lironghui@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