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隆帝如何看待崇禎上吊自殺?乾隆:糊塗,不負責任!

明朝的滅亡是漢人政權的悲劇,也是崇禎的悲劇,崇禎是我國498位皇帝中屈指可數的以死殉國的君主。就這一點來說,崇禎沒有丟掉漢人的骨氣,說他雖然剛愎自用,非明君,但終歸是漢魂猶在。

許多年來,大家都在爭論,明朝到底亡在誰手裡?崇禎?天啟?

1644年崇禎在煤山自縊後留下了感人的遺書:朕涼躬聖意,有傷天德,死去無顏見祖宗。故去面冠,以發覆面,任賊分割,無傷百姓一人!即使在300年後的今天讀來,也是十分令人感動的,

但我們評價崇禎帶了過多的同情成分,100多年後乾隆是怎麼評價崇禎的呢?

“十全老人”乾隆大帝出於大清帝國長治久安的考量,很不贊同明亡之後政治家、歷史學家對崇禎帝的評價,認為崇禎帝以死報國固然悲壯,但並不值得效法。一個偉大的君主不是自殺,

而是要憑藉自己的智慧讓帝國千秋萬代傳承下去。崇禎帝悲壯地死了,並不能置換其應負的責任。 乾隆帝認為,故有善守之主,必無敗亡之理。既然將一個帝國折騰沒有了,帝國第一責任人必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崇禎帝在臨死前將明帝國衰敗、滅亡的責任全部推給臣子,僅此事實就足以說明崇禎帝的糊塗、顢頇、不負責任。

乾隆的看法估計也是大多數人的看法。崇禎一直埋怨朝中無人,朝中無人,埋怨朝中無人的後果就是亂用人,最信任的內閣大學士溫體仁面對全國性流寇動盪,竟漫不經心以為小事一樁、疥癬一塊。崇禎帝最後將亡國的責任推給群臣,推給溫體仁,但“亡國之君,各賢其臣,於體仁又何責焉?”那麼多文臣武將不用,

十七年換了五十相,竟讓溫體仁獨佔八年,巍然不動。這究竟是大臣的錯,還是崇禎的錯?

崇禎一生疑心太重,剛愎自用,對誰也不放心,除掉魏忠賢後,不聽大臣建議,擴大牽連,導致大臣人心惶惶,錯過最佳改革機會。交給袁崇煥遼東重任,

卻又自毀長城,殺掉袁崇煥。一個皇帝卻將國家滅亡的責任歸咎于大臣,實在是......那17年也不是大臣在坐天下呀,你的天下是朱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