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空軍為什麼死活都不裝備殲31?真相令國人一盆冷水涼透心!

珠海航展最引人矚目的可能就是殲-31公開亮相,這是國產隱身戰鬥機首次在航展上面公開亮相,也表明我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具備出口隱身戰鬥機的國家。

從殲-31的外形來看,它的氣動佈局明顯採用了波束控制概念,所謂波束控制指的是將雷達照射波束集中到有限的幾個方向,這樣對方雷達就難以接收到連波回波,呈現閃爍狀態,不容易識別和跟蹤,殲-31採用的措施主要包括:機身邊緣平行,機體表面儘量減少鼓包、縫隙等雷達散射源,口蓋和艙門採用鋸齒狀,邊緣與機身邊緣平行,這樣可以將這些艙門的散射波納入到幾個主要反射波之中,
另外通過採用吸波材料,機腹彈艙等措施還可以降低飛機的RCS。

可以肯定殲-31不會對飛機進行較為全面的隱身處理,這是因為飛機進行隱身處理越全面,即使這樣殲-31的隱身設計也賦予其較大的空戰優勢,以目前隱身戰鬥機的門檻RCS=0.5平方米計畫,

也就是說比現有的第三代作戰飛機(RCS=5平方米)降低大約10倍,雷達探測距離與RCS的四次方根呈正比,降低10倍,可以減少探測距離大約50%左右,這也是一個相當可觀的優勢了,如果借助其他手段,如複雜地形背景、電子干擾掩護等,還可以進一步縮小對方的探測距離。

不過殲-31作為一種中型作戰飛機,它有一個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內油,前面說過隱身作戰飛機考慮到隱身要求,採用了機腹彈艙,用機身將機載武器遮擋,這是因為機載武器不僅自身有RCS,並且雷達電波會在機載武器和機體之間多次反射形成互反射效應,從而增加飛機的RCS,但是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彈艙和油艙爭壓機身空間。

對於殲-31這樣的雙發戰鬥機來說,

它需要兩套發動機控制系統、管路等,因此內部空間更加有限,所以在發動機推力一定,起飛重量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可能不能對它的載油給予太樂觀的估計,相應的它的航程、作戰半徑也就比較有限,我國空軍正在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這個缺點顯然難以接受,但是對於其他中小國家來說,可能國土防空是其主要作戰任務,所以這個缺點應該還是可以接受。

而憑藉較好的隱身能力,在機載雷達、導彈性能差不多的情況下,殲-31面對F-16、JAS-39這樣的三代作戰飛機的時候可以擁有首先發現,首先開火,擁有較大的優勢,這一點對地那些中小國家來說要,應該有很大的吸引能力。所以殲-31可能和JF-17/FC-1一樣,它在定位應該是一種軍援戰鬥機,它在我國空軍之中可能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中小國家的空軍裡面卻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對於殲-31來說,制約它發展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發動機,它的發動機目前仍舊採用俄羅斯的RD-93,這樣就限制它的市場範圍,因此殲-31下一步的發展可能是重點解決動力系統的國產化問題,以提高飛機的市場競爭能力

它在我國空軍之中可能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在中小國家的空軍裡面卻是當仁不讓的主力。對於殲-31來說,制約它發展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發動機,它的發動機目前仍舊採用俄羅斯的RD-93,這樣就限制它的市場範圍,因此殲-31下一步的發展可能是重點解決動力系統的國產化問題,以提高飛機的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