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洋時代最牛軍閥,向日本借了一半清政府《馬關條約》賠款

大家知道,北洋時期是軍閥大混戰,軍閥之間不僅互相攻伐,也在找各自的靠山,有的依靠英美,有的依靠日本,那麼他們是不是真的賣國求榮呢?歷史的真相也許會讓你有一些啟示。

北洋軍閥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爆發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政府徹底失敗而告終。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給日本2.3億兩白銀,這2.3億兩白銀是日本當時國力20年的總收入,可見對日本的刺激有多大,由此也真正助長了日本侵佔全中國的野心。

而在20年後的北洋政府時期,有一位軍閥,從日本借來相當於《馬關條約》一半清政府的賠款,並且最終並沒有還給日本。這位軍閥算是替清政府出了一口惡氣。

甲午戰爭

這位軍閥是誰?他就是段祺瑞,“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四任北洋政府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

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日本侵佔東北全省之後邀請段祺瑞建立傀儡政府,被他嚴詞拒絕。

段祺瑞

段祺瑞在1916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實際掌權期間,先後八次以交通部長的名義通過西原龜三向日本借款總額接近1.5億日元,

它們被統稱為“西原借款”。有人統計,這只是段祺瑞借款的一小部分,而實際的更是高達5億日元。1.5億日元在當時是什麼概念,我們可以粗略的算一下,清朝在甲午戰爭賠償給日本的2.3億兩白銀相當於3.4億日元,扣除各種軍事費用,總共日本也就淨賺1.5億日元。而段祺瑞則利用這一借款,建立軍隊,緩解了政府財政壓力,在當時的皖系軍閥流傳著“官員無欠薪,
軍警無欠餉”的說法,著實讓其他軍閥羡慕。

段祺瑞

當然,段祺瑞向日本借款對我國主權也有一定損害,比如把東北鐵路,森林和採礦等一系列中國主權出賣給日本,當時的東北主政人已經是張作霖了,張作霖的態度使得日本當時從中也沒有得到多少好處,

只是這為日本全面侵華埋下了伏筆。

張作霖

1929年,日本爆發“昭和恐慌”經濟危機,於是急忙派遣官員向段祺瑞討要借款。正所謂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可是段祺瑞卻表態說:“咱們對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時,這些借款誰打算還他呀,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

西原借款

後來段祺瑞下臺了,日本的借款更是成了一堆爛帳,繼任政府也不承認這筆借款的合法性。無奈,日本不得不發行債券拯救日本的銀行,由於段祺瑞打死都不肯還帳,逼的當時負責討債的日外交部業務員佐分利貞男自殺謝罪。因此,這筆借款最終不了了之。

只要咱們國家強起來,到時候一瞪眼全拉倒!”

西原借款

後來段祺瑞下臺了,日本的借款更是成了一堆爛帳,繼任政府也不承認這筆借款的合法性。無奈,日本不得不發行債券拯救日本的銀行,由於段祺瑞打死都不肯還帳,逼的當時負責討債的日外交部業務員佐分利貞男自殺謝罪。因此,這筆借款最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