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味精是“害人精”?你家還敢吃嗎?

一直都流傳這樣的說法:生產味精的工廠周邊濃煙籠罩、寸草不生,

味精是害人精、百害無一利,因此很多朋友家裡都不敢吃味精,這種說法到底是真的嗎?

味精是怎樣製作而成的?

味精是調味品的一種,是以糧食為原料經過發酵而成,味精本身是一種非常安全的物質。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進入身體後可以分解生成谷氨酸,谷氨酸是人體需要的一種營養素,它可以參與人體的蛋白質合成反應,被人體吸收利用。

此外谷氨酸鈉有很好的鮮味,做菜時加入可以提鮮,吃到美味食物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產生愉悅感,所以味精本身並不是“害人精”,只要適量食用就不會給身體造成傷害。建議每天食用量不能超過6g。不可忽視的是味精中鈉含量較高,高血壓、骨質疏鬆的病人要少吃。兒童應少吃或者不吃,以免鈍化味覺,加重孩子的口味,對生長發育帶來危害。

雞精和味精哪種好呢?

很多人認為吃雞精比味精好,事實上大部分的雞精不含雞肉,主要成分是味精(谷氨酸鈉),然後加入呈味核苷酸鈉、香精等成分,不難看出味精和雞精屬於同一類東西,只是雞精比味精的鮮度更強更豐富而已。

使用味精有哪些禁忌呢?

不易高溫使用,味精在菜肴溫度很高的時候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焦谷氨酸鈉,會產生輕微的毒素,所以高溫油炸的食物不易添加味精。

海產品中不需要添加味精,因為海產品中本身就含有谷氨酸鈉的成分,再次添加實際是一種浪費。拌涼菜時不易直接加味精,可以用溫水溶解後再加入,有更好的提鮮作用。

生活中不要盲目的聽信傳言,要學會分辨真偽。在保證健康的同時享受美味豈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