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說日本二戰時裝甲鋼品質不好 實際上美國都不如它

二戰日本戰列艦編隊

傳統說法,二戰日本海軍裝甲鋼品質不高。

但近些年解密公開的美英檔案,完全推翻了這些傳言。尤其是英國海軍的測試表明:日本專門為大和型戰列艦開發的表面硬化裝甲VH(試驗用樣本厚度15英寸),性能超過英國海軍最佳表面硬化裝甲,也超過德國裝甲(來自提爾匹茨);日本的均質重型裝甲MNC,性能同樣超過英國裝甲。根據英國的評估,日本重裝甲優於英德。但日本的輕型裝甲CNC性能較為低劣。而美國測評的4塊VH裝甲,
一塊(7英寸)優於美國最佳樣本;一塊(12.8英寸)與美國平均水準相當;一塊(15英寸)劣於美國平均水準;最後一塊,美國沒有類似樣本可以比較(也就是最厚的660毫米裝甲)。

舾裝中的大和號戰列艦,該艦採用日本自行研製的VH表面硬化裝甲

日本是如何用短短三十多年時間,

製造出一流的海軍裝甲鋼呢?不妨回顧一下其早期歷程。

19世紀晚期,日本建立近代化海軍之初,裝甲板大都是從海外進口的。這一時期,世界海軍特種鋼材技術正突飛猛進。1886年,法國開發出Ni鋼板(Ni含量3.25%)。隨後又出現了改進型的Ni-Cr鋼板,防彈能力相當於煉鐵裝甲板的兩倍。接著,採用革命性表面滲碳技術的KC裝甲(德國克虜伯)登場,解決了硬度和韌性相容的課題,

抗彈性能相當於煉鐵裝甲的三倍;Ni裝甲的1.8倍;Ni-Cr裝甲的1.5倍。

大和號戰列艦所使用的裝甲板

19世紀晚期,日本在進口外國裝甲板的同時,也進行過一些國產裝甲的製造試驗。但因為缺乏基礎設備,大體都沒有投入實用。20世紀初,日本海軍為日俄戰爭做準備。

考慮到戰時難以及時獲得海外進口鋼板,日本迫切需要國產裝甲鋼板。為此,在進口國外鋼板之際,日本人展開了廣泛的技術情報搜集。1901年,日本吳造兵廠利用1000噸水壓機,製造了2塊6英寸KC裝甲板。用15公分口徑火炮試射的結果是:一塊破碎;另一塊被打中了三彈,均未擊穿,鋼板也沒有龜裂。

這次試驗結果大大激發了日本人製造國產裝甲板的熱情。於是又向海外派出很多技術人員,

利用購買外國軍艦的機會,在外國工廠實習鋼板加熱作業技術。到日俄戰爭時,日本人已經開始利用國產KC裝甲來維修破損軍艦。於是,日本人又興致勃勃的著手製造更厚重的裝甲板。1906-1907年之間,日本人增設了壓延機,試驗製造7-9英寸裝甲鋼板,卻遭受了多次失敗。他們終於意識到,那怕是增加1英寸都不是那麼容易的。1907年,日本終於製造出合格的7英寸裝甲。但9英寸裝甲板性能仍不過關。

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金剛號是由英國建造,而榛名號則是由國內造船廠建造,日本借此積累大量經驗

1908年以來,日本引進了3000-6000噸水壓機,終於製造出優秀的9英寸裝甲鋼板。在試驗過程中,日本人又開出了新的熱處理手法,獲得了製造12英寸厚重裝甲的技術。不過其性能並不怎麼優良。1911年,日本最後從海外進口的大型戰艦“金剛”在英國開工。在訂購“金剛”的同時,日本也引進了KC裝甲的英國改進型——VC裝甲(維克斯滲碳裝甲)。VC裝甲後來成為日本海軍戰列艦的主流重裝甲型號,直到30年代為大和型開發出新式的VH裝甲為止。

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金剛號是由英國建造,而榛名號則是由國內造船廠建造,日本借此積累大量經驗

1908年以來,日本引進了3000-6000噸水壓機,終於製造出優秀的9英寸裝甲鋼板。在試驗過程中,日本人又開出了新的熱處理手法,獲得了製造12英寸厚重裝甲的技術。不過其性能並不怎麼優良。1911年,日本最後從海外進口的大型戰艦“金剛”在英國開工。在訂購“金剛”的同時,日本也引進了KC裝甲的英國改進型——VC裝甲(維克斯滲碳裝甲)。VC裝甲後來成為日本海軍戰列艦的主流重裝甲型號,直到30年代為大和型開發出新式的VH裝甲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