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家三代火車司機:52年馳騁祖國正北方

祖孫三代火車司機翻閱獎狀

“一推銀閘把拉動鐵長龍”,

火車司機牽動的一節節車廂,承載著每位國人成長中的點滴回憶。內蒙古呼和浩特路局包(頭)西機務段老王家三代火車司機把草原列車開的很“響”。半個世紀來,王有、王旭東、王鵬祖孫三代一次次推動蒸汽、內燃、電力火車的銀色閘把,駕馭不同時代、不同機型的“鋼鐵長龍”馳騁在祖國正北方。“寧可身子熱、不讓臉上燙”的老王家憑藉爺孫三代的傳承與堅守點燃火車司機的責任與擔當,
見證草原鐵路的變遷與發展……

“寧可身上熱 不讓臉上燙”

第一代蒸汽機車

“來了鐵路就要開火車!因為光榮!自豪!”今年70多歲的王有翻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發黃的照片上,年僅31歲的王有通過5年司爐、5年副司機的“試煉”,終於成長為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名蒸汽機車司機長。

1958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新中國的鐵路事業進入有計劃、大規模的建設時期。1958年11月1號,呼和浩特鐵路局成立。

1965年夏天,21歲的王有新婚不久就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奔赴巴彥淖爾,“開火車”成了王有上個世紀的“鐵路夢”。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技術速度只有20公里的蒸汽機車,前面是蒸汽機和鍋爐,中間是司機室,後面是煤水車。“夏天鑽雨、冬天鑽風”成了王有心頭抹不去的鐵路記憶。

不同時期的肩章

“咱寧可身上熱,也別讓臉上燙!”王有笑著說,幹活兒累點兒讓身上發熱咱不怕。怕的是工作幹不好,別人戳咱脊樑骨,讓咱臉上發燙。191.7公里從臨河站到石嘴山(後改為惠農)站單程貨運最長執行時間達22個小時。

遇到上坡時,添十幾鍬煤、蒸汽機車才吐一口氣,這才能看見輪子嘎吱、嘎吱轉上四分之一。“一趟車下來,除了牙是白的,身上都蒙著一層黑,但‘累、髒、熬心’的工作環境沒能磨滅王有開火車的初心。司爐工作一年之後,王有不僅達到“14分鐘投280鍬”、燒出簸箕型火床的標準,還練就白球鞋燒煤也不髒的投碳技巧。

時光荏苒,蒸汽機車氣勢磅礴地喘息逐漸被內燃機鏗鏘有力的轟鳴聲代替。

時隔19年,老王家第二代火車司機王旭東憑著父親這股子韌勁兒,才18歲高中畢業就成功通過鐵路局統一招工考試,成為一名“大車”。

腳踏實地刻苦鑽研 “火車頭”獎章見證內蒙古鐵路輝煌

王旭東三個版本的火車司機證

“這是咱鐵路局上內燃機時的駕駛證,”王旭東將駕駛證背後的提職命令翻出來遞給王鵬。“十一五”時期,呼和浩特鐵路局開展了建局50周年來以來首次大規模鐵路建設,實施鐵路電氣化改造,結束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沒有電氣化鐵路的歷史。

1994年,已經開了10年蒸汽機車的王旭東放下開蒸汽機車時背著的“油包”,拎著乾淨的背包、穿著乾淨的工作服坐在乾淨整潔的內燃機車司機室。“火車機型更新,最大的改變是提速讓實際行駛距離縮短了。” 191.7公里從臨河開往惠農的火車,王旭東平均7、8個小時就能完成一趟火車值乘任務,比王有開的蒸汽機車時快了一倍。勞動強度降低、運行速度提升、工作環境改善在王旭東眼裡則是“平穩操縱、安全正點”的火車駕駛要求更高了

怎麼把內燃機車開好?王旭東從滿牆的業務書中尋找答案。由於長時間學習、摸索,王旭東連續多年被評為機務段、鐵路局、鐵道部先進。2003、2005年秋天,王旭東參與值乘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牽引運輸任務,安全正點到達,順利完成任務。2009年,包西機務段第二次動力轉型,第一台電力機車出庫上線。2010年王旭東和當兵復原的王鵬一同考取了電力火車駕駛證,如願開上了電力機車。

王旭東所獲得的榮譽

“咱幹一行,愛一行,可幹得好壞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自己做的出來,”王旭東家中至今保存著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不同時期的駕駛證及調令。滿抽屜獎章、獎狀不僅記錄著王旭東駕駛火車的“成績單”,也見證了內蒙古鐵路事業不斷推進的 “成績表”。眾多獎牌裡,王旭東最喜歡的是一枚編號311的金色“火車頭”獎章。“連續三年段先進,再評上路局先進,連續三年局先進,才有資格參評‘火車頭’獎章的資格,”王旭東將獎章紅綬帶捋直放在王鵬手心。“幹啥活兒,咱力爭要做到最好,待人實誠、對事認真,榮譽和腳踏實地的付出啥時候都是成正比的。”

“爭取早日開動車,不拖老王家後腿!”

王鵬年幼時“實習”開火車的照片

確認儀錶各項指標正常。

距王有出任第一代蒸汽機車司機的第46個年頭,王有的孫子王鵬退伍擇業成為包頭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王鵬出車時,爺爺王有總會翻出孫子兒時的照片。照片裡7歲的王鵬手握閘把目視前方,“實習”開火車的姿勢有模有樣。“小時候,經常聽爺爺、爸爸講他們開著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的趣事兒。”王鵬童年沉浸在火車的故事中,他喜歡聽爺爺講起蒸汽機車爬坡時,輪子嘎吱、嘎吱的動靜;他喜歡偷偷翻開父親行車書包裡的手帳,體驗父親火車駕車途中遇到的點滴;喜歡頂著正午烈陽蹲在家門口,細數正點抵達臨河站的火車機型……

火車司機登記出車資訊

2010年和父親一同考取電力火車駕駛證的王鵬如願登車“試駕”。面對密密麻麻的電路圖和各種電子模組,王鵬“除了興奮還是興奮”。“跑車頭一年就趕上電力機車更新,喜歡的不得了,”王鵬回憶道,仍是臨河到惠農的191.7公里,爺爺需要22個小時完成的車程,眼前的電力機車只需要2個多小時就能安全、正點到達。“爺爺老說開火車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兒”,可在王鵬眼裡現在火車司機之所以難當,是因為鐵路牽引動力設備反覆運算更新越快,就有越多的新技能新知識需要更新。王有出車時背的書包裡多是工具,而王鵬出車時書包裡總放著四五本業務書,因為“遇到突發情況,專業書裡往往能找到解決‘疑難雜症’的好辦法。”

王鵬翻閱車站注意事項

2011年以來,呼鐵局不斷優化機車交路,改進乘務方式,為運輸經營增長搭建了新平臺。從舊式韶山型機車到最新式和諧性機車,電力機車的不斷進步有效提升草原鐵路的運能運力。

“安全、正點、到達是對我們火車司機的基本要求,”6年的火車司機經驗讓退伍轉業的王鵬由一名運輸新手變身駕車“老兵”。每次出勤前王鵬都要仔細查看電力機車接觸器和繼電器的觸頭、觸指,手摸、錘觸、敲擊不放過任何一個故障隱患。“與其他鐵路工種不同,火車司機要把功夫使在前頭,”王鵬邊排查電力機車邊說。現在人們總講回饋,運行列車最主要的事是完成一項項“前饋”工作。只有排查到位才能準確無誤完成每次出車任務。

王鵬登上火車等待發車

2015年,內蒙古動車組列車正式投運。每天15列“公交化”的動車往返於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三地,形成了三小時鐵路經濟圈,內蒙古多條高鐵線路也在不斷新建。看著包頭火車站急速前行的動車,王鵬心動了。“要早日開上動車,不能給咱火車司機‘世家’拖後腿!”

王旭東與王鵬翻閱火車工具書

工作間隙,王鵬報了交通管理專業班學習動車原理,一下班他就鑽進有經驗司機長宿舍請教專業技術。跑車、學習、回家,“三點一線”的生活節奏成為王鵬的工作日常。“爺爺從司爐到司機長,爸爸從蒸汽機電力機車,我怎麼也得開上動車,不然就拉了全家的後退,”89年出生的王鵬打趣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王鵬終於考取了動車資格駕駛證。“早一天開上動車,帶爺爺體驗一把現在的草原速度”成了王鵬如今最大的心願。

一切正常,準備發車!

記者手記

“鐵路上幹一輩子的人多了,我們家很普通。”是採訪時祖孫三代都常掛在嘴邊的話。從上個世紀王有“來了鐵路就要開火車!”到新世紀王鵬“不給老王家拖後腿,爭取早日開動車!”老王家一門三代火車司機,用“普通”的傳承書寫著內蒙古鐵路人的篤定與堅守。

草原列車的車輪滾滾向前,車轍裡印記無數“普通”的火車司機用平凡的執著一次又一次推動手中的“銀閘把兒”,一次又一次推動“中國速度”在內蒙古大草原不斷提檔升級。他們用點滴堅守匯流成內蒙古自治區半個世紀鐵路事業蓬勃發展的不竭的動力,承載著鐵路人的夢想與榮耀駛向遠方、一往無前。

”王旭東將駕駛證背後的提職命令翻出來遞給王鵬。“十一五”時期,呼和浩特鐵路局開展了建局50周年來以來首次大規模鐵路建設,實施鐵路電氣化改造,結束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沒有電氣化鐵路的歷史。

1994年,已經開了10年蒸汽機車的王旭東放下開蒸汽機車時背著的“油包”,拎著乾淨的背包、穿著乾淨的工作服坐在乾淨整潔的內燃機車司機室。“火車機型更新,最大的改變是提速讓實際行駛距離縮短了。” 191.7公里從臨河開往惠農的火車,王旭東平均7、8個小時就能完成一趟火車值乘任務,比王有開的蒸汽機車時快了一倍。勞動強度降低、運行速度提升、工作環境改善在王旭東眼裡則是“平穩操縱、安全正點”的火車駕駛要求更高了

怎麼把內燃機車開好?王旭東從滿牆的業務書中尋找答案。由於長時間學習、摸索,王旭東連續多年被評為機務段、鐵路局、鐵道部先進。2003、2005年秋天,王旭東參與值乘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牽引運輸任務,安全正點到達,順利完成任務。2009年,包西機務段第二次動力轉型,第一台電力機車出庫上線。2010年王旭東和當兵復原的王鵬一同考取了電力火車駕駛證,如願開上了電力機車。

王旭東所獲得的榮譽

“咱幹一行,愛一行,可幹得好壞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自己做的出來,”王旭東家中至今保存著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不同時期的駕駛證及調令。滿抽屜獎章、獎狀不僅記錄著王旭東駕駛火車的“成績單”,也見證了內蒙古鐵路事業不斷推進的 “成績表”。眾多獎牌裡,王旭東最喜歡的是一枚編號311的金色“火車頭”獎章。“連續三年段先進,再評上路局先進,連續三年局先進,才有資格參評‘火車頭’獎章的資格,”王旭東將獎章紅綬帶捋直放在王鵬手心。“幹啥活兒,咱力爭要做到最好,待人實誠、對事認真,榮譽和腳踏實地的付出啥時候都是成正比的。”

“爭取早日開動車,不拖老王家後腿!”

王鵬年幼時“實習”開火車的照片

確認儀錶各項指標正常。

距王有出任第一代蒸汽機車司機的第46個年頭,王有的孫子王鵬退伍擇業成為包頭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王鵬出車時,爺爺王有總會翻出孫子兒時的照片。照片裡7歲的王鵬手握閘把目視前方,“實習”開火車的姿勢有模有樣。“小時候,經常聽爺爺、爸爸講他們開著蒸汽機車、內燃機車的趣事兒。”王鵬童年沉浸在火車的故事中,他喜歡聽爺爺講起蒸汽機車爬坡時,輪子嘎吱、嘎吱的動靜;他喜歡偷偷翻開父親行車書包裡的手帳,體驗父親火車駕車途中遇到的點滴;喜歡頂著正午烈陽蹲在家門口,細數正點抵達臨河站的火車機型……

火車司機登記出車資訊

2010年和父親一同考取電力火車駕駛證的王鵬如願登車“試駕”。面對密密麻麻的電路圖和各種電子模組,王鵬“除了興奮還是興奮”。“跑車頭一年就趕上電力機車更新,喜歡的不得了,”王鵬回憶道,仍是臨河到惠農的191.7公里,爺爺需要22個小時完成的車程,眼前的電力機車只需要2個多小時就能安全、正點到達。“爺爺老說開火車是世界上最難的事兒”,可在王鵬眼裡現在火車司機之所以難當,是因為鐵路牽引動力設備反覆運算更新越快,就有越多的新技能新知識需要更新。王有出車時背的書包裡多是工具,而王鵬出車時書包裡總放著四五本業務書,因為“遇到突發情況,專業書裡往往能找到解決‘疑難雜症’的好辦法。”

王鵬翻閱車站注意事項

2011年以來,呼鐵局不斷優化機車交路,改進乘務方式,為運輸經營增長搭建了新平臺。從舊式韶山型機車到最新式和諧性機車,電力機車的不斷進步有效提升草原鐵路的運能運力。

“安全、正點、到達是對我們火車司機的基本要求,”6年的火車司機經驗讓退伍轉業的王鵬由一名運輸新手變身駕車“老兵”。每次出勤前王鵬都要仔細查看電力機車接觸器和繼電器的觸頭、觸指,手摸、錘觸、敲擊不放過任何一個故障隱患。“與其他鐵路工種不同,火車司機要把功夫使在前頭,”王鵬邊排查電力機車邊說。現在人們總講回饋,運行列車最主要的事是完成一項項“前饋”工作。只有排查到位才能準確無誤完成每次出車任務。

王鵬登上火車等待發車

2015年,內蒙古動車組列車正式投運。每天15列“公交化”的動車往返於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三地,形成了三小時鐵路經濟圈,內蒙古多條高鐵線路也在不斷新建。看著包頭火車站急速前行的動車,王鵬心動了。“要早日開上動車,不能給咱火車司機‘世家’拖後腿!”

王旭東與王鵬翻閱火車工具書

工作間隙,王鵬報了交通管理專業班學習動車原理,一下班他就鑽進有經驗司機長宿舍請教專業技術。跑車、學習、回家,“三點一線”的生活節奏成為王鵬的工作日常。“爺爺從司爐到司機長,爸爸從蒸汽機電力機車,我怎麼也得開上動車,不然就拉了全家的後退,”89年出生的王鵬打趣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王鵬終於考取了動車資格駕駛證。“早一天開上動車,帶爺爺體驗一把現在的草原速度”成了王鵬如今最大的心願。

一切正常,準備發車!

記者手記

“鐵路上幹一輩子的人多了,我們家很普通。”是採訪時祖孫三代都常掛在嘴邊的話。從上個世紀王有“來了鐵路就要開火車!”到新世紀王鵬“不給老王家拖後腿,爭取早日開動車!”老王家一門三代火車司機,用“普通”的傳承書寫著內蒙古鐵路人的篤定與堅守。

草原列車的車輪滾滾向前,車轍裡印記無數“普通”的火車司機用平凡的執著一次又一次推動手中的“銀閘把兒”,一次又一次推動“中國速度”在內蒙古大草原不斷提檔升級。他們用點滴堅守匯流成內蒙古自治區半個世紀鐵路事業蓬勃發展的不竭的動力,承載著鐵路人的夢想與榮耀駛向遠方、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