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海龍:隧道通車就像女兒要出嫁

三分鐘就能過江,建有全國首個疏散中心,12節沉管拼出“水下長龍”……計畫

在大學的專業

屬於“又土又木”的土木工程系

“在大學學習時,就覺得做路做橋很有挑戰,不僅會給人激勵感,更是我對建築的一種仰望。”王海龍在大學的專業是道路與橋樑工程,他笑著說,這個專業屬於被人稱為“又土又木”的土木工程系,他希望自己可以參與到城市建設中去,為城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如今,南昌的多個重大重點項目都能尋覓到王海龍的身影。

2004年,南昌生米大橋的建設如火如荼,剛畢業的王海龍進入到生米大橋設計院實習,被設計院派為代表去專案工地上學習。他的努力得到了眾人的賞識,也就是這次偶然的機會,王海龍迎來了一次華麗地轉身,從一名設計院的實習生成為了項目中最基層的造價員,那一年,他23歲。

紅谷隧道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王海龍迎難而上

隨著在工地上的不斷歷練,

王海龍有了豐富的積累。

2009年,王海龍迎來了首個由他全權負責的大專案,每天加班至淩晨一兩點才離開。隨後,他又參與到了南昌火車站東廣場改造等項目。

2013年10月,王海龍受命建設市政公用集團旗下的紅穀隧道項目,這個項目難度極大,而且整個南昌都沒有建設過江隧道的經驗可循,但是,王海龍決定接下這個項目,雖然是一項極大的挑戰,但他卻要迎難而上。

每天早上出門第一件事

就是來工地轉轉

3個月的時間,從招標到開工,起初,王海龍僅有一份簡單的初步設計圖紙,設計、勘察、監理、施工等等,這些都需要他從中協調管理,而這個專案裡,雖然建設方有著豐富的隧道施工經驗,但水下沉管隧道的建設也是第一次。2014年1月,紅穀隧道正式開工建設,王海龍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一份信仰在激勵著我,讓我相信我有能力去完成它。”三年半的時間,

王海龍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早上出門第一件事就是來工地轉轉,之後再去辦公室,他深信只有在工地上才能發現問題。

沉管浮運時間

經過反復推敲終於確定

在紅穀隧道的施工過程中,項目難點很多,其中沉管浮運、圍堰的危險係數十分高,王海龍不敢掉以輕心。

2015年,終於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第一節沉管已經在幹塢預製完成,準備通過在贛江上浮運的方式運輸到隧址。

從幹塢出來,這節龐然大物需要途徑生米大橋、朝陽大橋和南昌大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況且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第一次。最終,王海龍和團隊確定採用大馬力拖輪牽引的方式,將沉管一路拉到隧址。

終於,在多方論證商討之後,第一節沉管浮運定在了

乘坐小船跟在拖船後面

一路護送沉管

浮運前,王海龍就一直睡不好,浮運前一天,王海龍不得不強迫自己休息了幾個小時,早上五點不到,他就趕往沉管所在的幹塢現場,所有的沉管都在這裡預製完成,再拖至贛江航道內。擔心浮運過程中會出現問題,王海龍一直乘坐小船跟在拖船的後面,一路護送沉管。“心裡很忐忑,雖然之前的方案都論證過,可還是擔心出事。”沉管穿過南昌大橋後,王海龍才稍稍放心。雖然第一節沉管浮運很成功,仍然出現了一點點小插曲,拖船牽引沉管的吊纜斷了一根,雖然並不影響整個浮運,王海龍還是被驚到了,及時調整了沉管的角度。

每安裝好一節沉管

都會進行縝密測試

每次沉管浮運之後,王海龍都要和各個部門的人分析原因吸取經驗,並及時改進方案。沉管到達贛江底,各節沉管的對接也十分關鍵,對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稍有偏差,隧道就會漏水。每安裝好一節沉管,王海龍都會進行縝密的測試,因此,所有的沉管都沒有出現過漏水的情況,就這樣,12節沉管最終安全浮運安裝完畢,紅谷隧道已經初具雛形。

紅穀隧道通車在即

王海龍心裡卻有些不舍

紅穀隧道通車在即,王海龍心裡卻有些不舍。“它就像我的孩子,從嬰兒期到幼兒期再到成人禮,如今就要出嫁了。”王海龍認為自己做這件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讓他有成就感和欣慰感的是隧道給南昌市民帶來的社會意義。隧道一天沒有通車,他心裡的石頭就一天放不下。

王海龍的孩子今年已經10歲了,但由於項目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對此,他感到很內疚。“回家的時候他們都睡了,雖然他們也會有些不理解,但對我的工作還是比較支持。”雖然王海龍陪孩子的時間並不多,但孩子卻非常懂事,等待隧道通車的那天,王海龍會帶著家人一起見證那一時刻。

早上五點不到,他就趕往沉管所在的幹塢現場,所有的沉管都在這裡預製完成,再拖至贛江航道內。擔心浮運過程中會出現問題,王海龍一直乘坐小船跟在拖船的後面,一路護送沉管。“心裡很忐忑,雖然之前的方案都論證過,可還是擔心出事。”沉管穿過南昌大橋後,王海龍才稍稍放心。雖然第一節沉管浮運很成功,仍然出現了一點點小插曲,拖船牽引沉管的吊纜斷了一根,雖然並不影響整個浮運,王海龍還是被驚到了,及時調整了沉管的角度。

每安裝好一節沉管

都會進行縝密測試

每次沉管浮運之後,王海龍都要和各個部門的人分析原因吸取經驗,並及時改進方案。沉管到達贛江底,各節沉管的對接也十分關鍵,對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稍有偏差,隧道就會漏水。每安裝好一節沉管,王海龍都會進行縝密的測試,因此,所有的沉管都沒有出現過漏水的情況,就這樣,12節沉管最終安全浮運安裝完畢,紅谷隧道已經初具雛形。

紅穀隧道通車在即

王海龍心裡卻有些不舍

紅穀隧道通車在即,王海龍心裡卻有些不舍。“它就像我的孩子,從嬰兒期到幼兒期再到成人禮,如今就要出嫁了。”王海龍認為自己做這件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讓他有成就感和欣慰感的是隧道給南昌市民帶來的社會意義。隧道一天沒有通車,他心裡的石頭就一天放不下。

王海龍的孩子今年已經10歲了,但由於項目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對此,他感到很內疚。“回家的時候他們都睡了,雖然他們也會有些不理解,但對我的工作還是比較支持。”雖然王海龍陪孩子的時間並不多,但孩子卻非常懂事,等待隧道通車的那天,王海龍會帶著家人一起見證那一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