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宜信唐寧:科技公司做金融,DNA可能不是很匹配

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已是美國的50倍,對待金融創新,

監管層應該採取何種的監管手段?要使金融科技覆蓋金融服務不發達的地區,又需要哪些產品和商業模式?對於這些行業熱點問題,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發展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分論壇進行了廣泛討論。

這其中包括學術界、監管層、以及企業界的代表,鈦媒體整理了包括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以及宜信創始人唐甯的討論發言。

黃益平:離杭州或離沿海地區越遠,互金的發展水準越低

作為論壇主持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分享了北大數位金融研究中心的三項研究指數。

第一個指數為“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其中最主要的是三點:

1、從2014年1月開始,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每年都在翻一番,百分之百的增長速度。

2、如果看全國各個地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水準,

可以看到地區之間的差別非常大。最發達的基本上就是沿海地區,都是紅色的,剩下大部分地區都是綠色的。有一個簡單的統計分析發現,每一個市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水準和這個城市跟杭州的距離成反比。也就是說,離杭州或離沿海地區越遠,發展水準越低。

3、中國互聯網金融在高速發展,但主要是由年輕人來推動的,90後是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最主要的力量。

第二個指數為“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來刻畫各個地區不同的發展水準。研究發現原來後進的這些市發展以更快的速度在趕超。用統計簡單來說它的相似度和分佈,我們會發現這四年來普惠金融發展水準接近程度迅速提高。

第三個指數為“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情緒指數”,這個情緒指數裡是用大資料的方法,根據媒體2000多萬篇文章,最後構造出來的一個指數,這個指數分成為關注度指數和情緒指數,

情緒指數又可以分成正面的指數和負面的指數。

這個指數反映的簡單的結論為,情感的波動非常大。從總體上反映了過去這個行業發展有的時候很正面,有的時候很負面,有的時候關注度很高,但是大家都是很積極地看待這件事情。但有的時候關注度很高,是因為出了很多風險。

總之,黃益平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確實是在高速發展,

但同時出現了很多風險。

李東榮:傳統金融機構和新興金融機構應接受一致管理

作為金融監管者,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強調,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的金融機構,都應該接受一致的管理,應該遵循風險管理的原則。

李東榮表示,要通過行業自律,使每個從業者知道哪些能幹,哪些不能幹。在提供信貸時,在追求利益的同時,還要遵守自己的社會公德、社會責任。這是全球在解決普惠金融過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難題。

李東榮告誡借貸者,資金需求方自己也要對風險的認識更清晰,要知道自身能夠承受怎樣的邊際成本。

對於監管和創新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李東榮介紹了監管層目前遵循了以下四項原則:

第一要採取穿透式的原則,就是從頭到尾跟著它,從負債端到資產端,要穿透過去。

第二是一致性的原則,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的金融機構,在監管的原則上應該是一視同仁的。

第三是協同式監管,在中國是分業監管。現在我們產品已經打破了行業界限,中國“一行三會”共同築起這個籬笆,防止他們鑽監管的空白,出現監管套利的行為。

第四是創新式監管,也就是現在英國比較提倡的監管沙箱,有些問題如果我們在一個既定範圍內能夠做到較好的控制、較好的監測,我們應該給它一些空間,讓它再試。只要風險在可測、可控範圍內,我們都應該給它空間。

唐寧:看好眾籌和智慧投顧

宜信創始人唐甯在論壇中表示,支付和網貸這兩個領域在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中最為靠前,但還有一系列細分領域的發展滯後了很長時間。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些細分行業的機會很大。

眾籌和智慧投顧是唐寧最看好的兩個細分領域。

唐甯說道,“這些創新創業企業,他們最早拿到資金的就是所謂的“3F”,家人、朋友和傻瓜給他們錢。一直到A輪才會有知名的機構投資人給他們錢。所以中間有18個月、24個月的空間,天使投資人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國有幾十萬天使投資人,在中國不到一萬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眾籌平臺可以在未來有非常大的發展。

對於智慧投顧,唐寧認為它可以解決中國大量中產階層的長期投資需求,而過去的人工的理財規劃師是不可能支持這批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服務。

此外,面對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甚至是商家涉足金融的現象,唐甯認為,金融業務是有非常強的風險屬性,金融首先是一個很難的業務,而且金融的社會性是非常非常強的,和一些類似於購物、遊戲還不完全一樣,它的風險外溢性是非常非常強的。“如果看美國幾十年前的嘗試,商家做金融最終大多數不是很成功。”

唐甯表示,“商家從非金融的角度上去做金融,DNA有可能不是很匹配。”當然,唐寧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商家不可以去做金融,“如果做金融的話,就要有同樣的金融底蘊,對於風險防控、金融監管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就可以去做金融。而且要把金融的業務按照相應監管框架的邏輯去做,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有跟既往業務衝突的問題。”

這是全球在解決普惠金融過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難題。

李東榮告誡借貸者,資金需求方自己也要對風險的認識更清晰,要知道自身能夠承受怎樣的邊際成本。

對於監管和創新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李東榮介紹了監管層目前遵循了以下四項原則:

第一要採取穿透式的原則,就是從頭到尾跟著它,從負債端到資產端,要穿透過去。

第二是一致性的原則,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的金融機構,在監管的原則上應該是一視同仁的。

第三是協同式監管,在中國是分業監管。現在我們產品已經打破了行業界限,中國“一行三會”共同築起這個籬笆,防止他們鑽監管的空白,出現監管套利的行為。

第四是創新式監管,也就是現在英國比較提倡的監管沙箱,有些問題如果我們在一個既定範圍內能夠做到較好的控制、較好的監測,我們應該給它一些空間,讓它再試。只要風險在可測、可控範圍內,我們都應該給它空間。

唐寧:看好眾籌和智慧投顧

宜信創始人唐甯在論壇中表示,支付和網貸這兩個領域在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中最為靠前,但還有一系列細分領域的發展滯後了很長時間。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些細分行業的機會很大。

眾籌和智慧投顧是唐寧最看好的兩個細分領域。

唐甯說道,“這些創新創業企業,他們最早拿到資金的就是所謂的“3F”,家人、朋友和傻瓜給他們錢。一直到A輪才會有知名的機構投資人給他們錢。所以中間有18個月、24個月的空間,天使投資人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國有幾十萬天使投資人,在中國不到一萬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眾籌平臺可以在未來有非常大的發展。

對於智慧投顧,唐寧認為它可以解決中國大量中產階層的長期投資需求,而過去的人工的理財規劃師是不可能支持這批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服務。

此外,面對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甚至是商家涉足金融的現象,唐甯認為,金融業務是有非常強的風險屬性,金融首先是一個很難的業務,而且金融的社會性是非常非常強的,和一些類似於購物、遊戲還不完全一樣,它的風險外溢性是非常非常強的。“如果看美國幾十年前的嘗試,商家做金融最終大多數不是很成功。”

唐甯表示,“商家從非金融的角度上去做金融,DNA有可能不是很匹配。”當然,唐寧強調這並不意味著商家不可以去做金融,“如果做金融的話,就要有同樣的金融底蘊,對於風險防控、金融監管有非常深刻的認識,就可以去做金融。而且要把金融的業務按照相應監管框架的邏輯去做,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有跟既往業務衝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