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了這些你還敢給你的寶寶把尿嗎?科學育兒很重要

身邊有很多新晉的寶媽,大家沒事兒就在群裡討論自己的育兒經驗,當然也有很多寶媽在抱怨家裡發生的瑣事,最近看到一個寶媽抱怨和婆婆生活不到一起,各種負能量滿滿,

離婚協議已寫好,但是為了孩子又不敢輕易放下婚姻。

新時代的媽媽很多都是按照書上或者網上的一些育兒知識在撫養孩子,而老人就按照老家的習慣帶孩子,各有各的意見,各有各的理由,自然會產生分歧,上面我說到的寶媽吐槽的瑣事有一件就是因為老人總給孩子把屎把尿而自己不同意。

說真的我自己也是從網上諮詢了一些兒科的醫生才慢慢改變了給孩子把尿的習慣,

整理資料的時候看到一位元著名的兒科專家的話,他的觀點是不僅不應給小嬰兒把尿,也不應給大嬰幼兒把尿。頻繁把尿容易造成肛裂,這與腹壓頻繁增高對本身較僵硬的肛門壓迫所致。”

原來,給嬰兒把尿並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

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會感覺尿排在紙尿褲內的不適感,先是尿完後給予家長提示,逐漸就會在尿前給予提示。家長需要耐心等待,2歲左右,嬰兒就會有一定表示了。到時因勢利導很容易形成排尿習慣,戒掉尿布。其次,因為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到三個月會抬頭時, 頸椎前凸,形成了第一個彎曲;六個月會坐時,
胸椎後凸,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一歲會走路時,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個彎曲,這樣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彎曲。如果把尿姿勢的不正確,還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發生脊柱側彎、駝背等情況,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用紙尿片或者尿褲的寶寶容易得紅屁屁嗎?

群裡很多寶媽也會討論紙尿褲選擇誰家的比較好,會不會透氣,會不會紅屁股,會不會起坨,說真的你要是一天換一片,再好的紙尿片也會紅屁股;

選擇一款品質好的紙尿片很重要,紙尿褲不同于大人的衛生巾,衛生巾裡面是棉,底層是不透氣的材料,嬰兒用的紙尿褲裡面是吸水因數,底層也是棉的,所以小屁屁是乾爽的,比起傳統布尿布來說,紙尿片或者尿褲更易於預防尿布疹,

增加嬰兒睡眠,同時也減少護理負擔。有些年輕的媽媽使用紙尿褲時,不注意選擇品牌和適合的產品,為了圖省事,常常好幾個小時以後才給換,這樣才造成寶寶“紅屁股”。我家寶貝用的花王和尤妮佳大概2-4個小時換一片,完全沒問題,沒有出現紅屁股,所以寶媽還是謹慎選擇紙尿片品牌。

紙尿片或尿褲的使用時間長,會導致O型腿嗎?

專家指出,嬰幼兒在成長初期,骨骼較軟,設計過寬、吸尿後更寬的紙尿片或者尿褲,使寶寶長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壓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長變形。吸了大量尿液後的重量更加加重了寶寶的腿部負重,導致腿部關節受力不均,同樣也會影響骨骼發育。所以媽媽們在選購紙尿褲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追求吸水性,或是襠部設計過寬的紙尿褲。大小美超薄乾爽U型紙尿片採用超薄透氣複合底層,有限的避免了這些問題。當然單片的紙尿片或尿褲使用時間不宜過長,避免襠部膨脹過寬造成寶寶腿部不適。

不把尿意味著不訓練寶寶如廁嗎?

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崔玉濤說,嬰幼兒時期,隨著各器官發育的逐漸完善,尿床問題一般都會慢慢消失。1歲半以後,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鍛煉。

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繫;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來說,寶寶長到一歲半以後,都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時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可以準備一個適合孩子使用的馬桶,當孩子表達便意時,建議他到馬桶那兒去處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馬上排便。還可以選擇相關的有趣繪本和圖書,要讓寶寶從思想上理解、感情上喜歡、行動上接受,能夠自覺自願的學習上廁所。當寶寶能自己控制住排尿時,一定別忘了給與及時的表揚;如果反抗,不要強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如廁的習慣。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時間開始喜歡站著尿,而且亂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遠。這是男寶寶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責備,要抓住這一時機引導男寶寶站著尿。

所以說整體上看把屎把尿不是一件好事,以上內容僅供寶媽們參考,祝您的寶寶健康茁壯成長~

紙尿片或尿褲的使用時間長,會導致O型腿嗎?

專家指出,嬰幼兒在成長初期,骨骼較軟,設計過寬、吸尿後更寬的紙尿片或者尿褲,使寶寶長期受到不良的外界壓力,容易引起骨骼生長變形。吸了大量尿液後的重量更加加重了寶寶的腿部負重,導致腿部關節受力不均,同樣也會影響骨骼發育。所以媽媽們在選購紙尿褲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追求吸水性,或是襠部設計過寬的紙尿褲。大小美超薄乾爽U型紙尿片採用超薄透氣複合底層,有限的避免了這些問題。當然單片的紙尿片或尿褲使用時間不宜過長,避免襠部膨脹過寬造成寶寶腿部不適。

不把尿意味著不訓練寶寶如廁嗎?

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崔玉濤說,嬰幼兒時期,隨著各器官發育的逐漸完善,尿床問題一般都會慢慢消失。1歲半以後,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鍛煉。

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繫;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一般來說,寶寶長到一歲半以後,都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時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可以準備一個適合孩子使用的馬桶,當孩子表達便意時,建議他到馬桶那兒去處理,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馬上排便。還可以選擇相關的有趣繪本和圖書,要讓寶寶從思想上理解、感情上喜歡、行動上接受,能夠自覺自願的學習上廁所。當寶寶能自己控制住排尿時,一定別忘了給與及時的表揚;如果反抗,不要強求孩子。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如廁的習慣。需要提醒的是,男孩有段時間開始喜歡站著尿,而且亂尿,或看自己哪次尿得遠。這是男寶寶的好奇心所致,父母不要責備,要抓住這一時機引導男寶寶站著尿。

所以說整體上看把屎把尿不是一件好事,以上內容僅供寶媽們參考,祝您的寶寶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