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梁朝偉範冰冰等成奧斯卡評委,張藝謀鞏俐曾因不投票而被除名

武漢晚報6月29日訊在不久前閉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行業論壇上,

奧斯卡前主席希德·甘尼斯建議奧斯卡應該有全球視野和胸襟,希望評委構成更多元,也讓更多中國電影人進入評委會。沒想到,今天北美媒體就報導,奧斯卡電影獎的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佈了擴充評委陣容,今年新增774位評委,其中有20餘位中國電影人。

新增774位評委 努力改變“老白男”結構

每年年初頒發的奧斯卡金像獎,都由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吸納的數千名評委投票產生。

過去,奧斯卡金像獎的評委會常被形容為“老白男”,即,老年、白人、男性佔據了評委的絕大多數。以2016年的6261位評委為例,其中92%是白人,75%是男性,這還是最近幾年努力改善評委構成的結果。今年新增的774位評委在多樣性方面更突出,成員來自57個國家,其中39%是女性,30%為非白人。

怎樣成為奧斯卡評委?硬性要求並不嚴苛,比如演員只要參演過至少3部院線放映的長片,

導演只要拍過2部院線放映的長片,但這些作品必須符合“在電影行業展示過出色的成就”標準。

除那些文藝佳作的電影人,商業大片的也有資格成為評委。比如,“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雷神”克裡斯·海姆斯沃斯、“星爵”克裡斯·帕拉特、“神奇女俠”蓋爾·加朵等,

都是今年的新增評委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奧斯卡評委不止導演、演員,而是共有17個門類,涵蓋製片人、編劇、音效師等電影行業的各個部門。

中國評委們能促進中國電影走向國際嗎?

今年新增的20多位中國評委,包括張曼玉、姜文、劉嘉玲、梁朝偉、甄子丹、範冰冰、陳可辛、許鞍華、杜琪峰、遊乃海、馮小剛等。

第一位在奧斯卡擔任評委的中國人是盧燕,鄔君梅、陳沖、陳凱歌、顧長衛、李安、吳宇森、王家衛、李連傑、侯孝賢、賈樟柯、章子怡等,也在之前受邀成為評委。

奧斯卡評委已經改了規則,不再是終身制。

評委將自動獲得一個為期十年的投票權,在這十年內如果評委一直活躍在電影產業內,就會獲得第二個十年投票權,之後便是第三個十年,而倘若在第三個十年依然活躍,那麼這位為電影奮鬥終身的評委就將獲得終身投票權。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評委身份並不是人人都看重。比如,憑《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三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張藝謀,以及演員鞏俐,都曾獲邀擔任奧斯卡評委,但他們後因多年沒投票而退出。陳凱歌也表示當選評委後連續幾年都沒有參與投票,顧長衛在履行了幾年投票權利之後,也沒了耐心,還透露搬了幾次家後,連選票都收不到了,認為被除名也無所謂。

比起中國電影人擔任評委,人們更期待中國電影能在奧斯卡獲獎。儘管李安導演憑《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三次拿到過奧斯卡,但這些電影都是美國片,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電影獲得過奧斯卡。

在上海電影節的行業論壇上,製作過奧斯卡獲獎影片《雨人》的好萊塢著名製片人馬克·詹森曾建議:“中國的電影人不該製作美國式的電影,應該全情投入講好屬於自己的故事。”

都曾獲邀擔任奧斯卡評委,但他們後因多年沒投票而退出。陳凱歌也表示當選評委後連續幾年都沒有參與投票,顧長衛在履行了幾年投票權利之後,也沒了耐心,還透露搬了幾次家後,連選票都收不到了,認為被除名也無所謂。

比起中國電影人擔任評委,人們更期待中國電影能在奧斯卡獲獎。儘管李安導演憑《臥虎藏龍》、《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三次拿到過奧斯卡,但這些電影都是美國片,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電影獲得過奧斯卡。

在上海電影節的行業論壇上,製作過奧斯卡獲獎影片《雨人》的好萊塢著名製片人馬克·詹森曾建議:“中國的電影人不該製作美國式的電影,應該全情投入講好屬於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