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說山寨品牌就沒有春天?看一窮二白創業的李嘉誠是如何拳打腳踢牛哄哄的壟斷對手和霸道管道商?

眾所周知,李嘉誠是亞洲首富,不過很多人長期以來誤以為李嘉誠是靠房地產發家的,其實不是,李嘉誠是靠塑膠花發家致富的。當年他一窮二白創業的時候,可不少受壟斷對手和霸道經銷商的欺負。

(一)搞定強勢競爭對手的致命絕招:山寨逆襲

有一天晚上,當李嘉誠隨手翻閱的時候,看到了一則讓他當晚失眠的資訊。在最新英文版《塑膠》雜誌的一個小角落裡,隱藏著這樣一則資訊:義大利一家公司憑藉自產的塑膠花暢銷整個歐洲。

對市場極其敏感的李嘉誠預感到自己的創業機會來了。

1957年春天,李嘉誠飛往義大利考察,在這家公司的門口,卻躊躇了:這樣搶手的產品,廠家絕對不會隨便就把專利賣出去了,要賣也得等到自己賺的差不多的時候甩手;就算他們賣,自己也買不起啊!怎麼辦?

李嘉誠每天在那家公司門前晃蕩久了,找到了辦法。原來,這家義大利公司業務太好,嚴重缺乏工人,

門口天天掛著招工啟事。李嘉誠就應聘雜工,藉此把塑膠花的生產流程徹徹底底給偷師到手了。對於不懂的技術難題,他還專門請那些核心員工吃飯,直到完全套明白。1957年年末,先前創業一直失敗的李嘉誠決定將把塑膠花作為公司的拳頭產品來發展。

等到塑膠花即將上市的時候,李嘉誠偷師的那家義大利塑膠花品牌進駐了香港市場,不過走的是奢侈品路線,主要在老牌英資洋行售賣,

賣的對象是富貴階層。李嘉誠根據自己的管道和研發實力,決定走差異化路線——低價大眾消費品路線。

李嘉誠一開始就索性將定價定到連跟風者都不能再低的程度。物美價廉的神速征服了香港,“李鬼”就這樣活生生氣死了“李逵”。

(二)繞過周扒皮經銷商的絕招:以敵制敵

有一天晚上,李嘉誠又在翻閱《塑膠》雜誌的時候發現,自家公司產的塑膠花產品,在歐美市場頗受歡迎。這則消息讓他鬱悶到不行!

當時,西方國家對華實行禁運,香港的對外貿易基本上為洋行壟斷。洋行利用在歐美的銷售網路,將李嘉誠的塑膠花打入了歐美市場,在歐美賺了大錢,而只支付李嘉誠公司廉價的進貨費。對此,李嘉誠完全不知情。

怎麼繞過這些周扒皮呢?李嘉誠經過打聽發現,不滿意洋行壟斷的不只是長江工業有限公司,還有境外的銷售商。他們也希望繞過香港洋行這個中間商,誰都不滿意目前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球型利潤分配模式。

於是,李嘉誠展開公關,不斷找各個境外銷售商直接洽談,給他們看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樣品。終於,一位元歐洲的大代理商看上了李嘉誠的塑膠花產品。他們還為此專門到長江工業有限公司來實地考察。李嘉誠適時建議他們做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的歐美總代,對方當然欣然同意,但是,這位元嚴謹的大代理商提出了一個條件: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必須有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或者實業公司作為自己的擔保。可是,李嘉誠找不到這麼大的擔保人。

最後,李嘉誠決定展開自己的公關能力,抹掉這一環。於是,李嘉誠在約定的最後期限,找到了大代理商下榻的酒店,先將設計師們連續幾個通宵趕出來的數款新產品樣品擺在了代理商的面前,然後又把報刊的相關報導拿了出來,例證了自己公司產品在歐美市場的風靡程度,然後預測了新產品的未來競爭。在引得對方頻頻點頭之後,李嘉誠才開誠佈公,和盤而出:“我只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小業主,目前香港的借貸政策還沒有向我們這樣的企業開放。”

對方被李嘉誠的真誠所打動,不再要求擔保。在這個境外經銷商的鼎力相助下,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的塑膠花終於成功打開了歐美市場。1958年,李嘉誠僅僅憑藉塑膠花系列產品,營業額及利潤成倍增長,營業總額達1000多萬港元,純利潤100多萬港元。至此,李嘉誠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他們還為此專門到長江工業有限公司來實地考察。李嘉誠適時建議他們做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的歐美總代,對方當然欣然同意,但是,這位元嚴謹的大代理商提出了一個條件: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必須有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或者實業公司作為自己的擔保。可是,李嘉誠找不到這麼大的擔保人。

最後,李嘉誠決定展開自己的公關能力,抹掉這一環。於是,李嘉誠在約定的最後期限,找到了大代理商下榻的酒店,先將設計師們連續幾個通宵趕出來的數款新產品樣品擺在了代理商的面前,然後又把報刊的相關報導拿了出來,例證了自己公司產品在歐美市場的風靡程度,然後預測了新產品的未來競爭。在引得對方頻頻點頭之後,李嘉誠才開誠佈公,和盤而出:“我只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小業主,目前香港的借貸政策還沒有向我們這樣的企業開放。”

對方被李嘉誠的真誠所打動,不再要求擔保。在這個境外經銷商的鼎力相助下,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的塑膠花終於成功打開了歐美市場。1958年,李嘉誠僅僅憑藉塑膠花系列產品,營業額及利潤成倍增長,營業總額達1000多萬港元,純利潤100多萬港元。至此,李嘉誠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