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自由家貧,父母雙亡,砍柴為生,因圍棋下的好,被推薦入翰林院,成為唐朝棋壇的第一國手

王積薪是唐朝棋壇的圍棋國手,自幼出身貧寒,父母雙亡,

以砍柴為生。因為他十分勤勞,砍的柴堆積如山,人們就叫他“積薪”。

王積薪上山砍柴渴了、累了的時候,就找山林中的寺廟討口水喝,或者休息一下,久而久之跟山林中的僧人混熟了。他看到僧人們下圍棋,非常感興趣,經常在一旁觀看,不知不覺學會了下棋。王積薪看寺中沒有水了就幫寺裡擔水,僧人們很喜歡他,就讓他一起下棋。王積薪聰明好學,進步極快,寺僧就讓他看《弈棋經》。

王積薪得到書的“養料”,加之寺僧的指點,棋藝進一步提高,不久就成為鄉里的第一高手。

後來,王積薪被推薦給翰林院,做了玄宗皇帝的棋待詔。這棋待詔是個什麼“官”呢?就是備皇帝召見下棋的人,相當於當時專業棋手。

唐玄宗南巡巴蜀,文武百官隨同一起前往。

王積薪也是隨行的人中的一個。

巴蜀的道路狹窄而又險要。由於隨行人員太多,每到一處需要歇息投宿時,這個地方的郵亭館舍,多數都讓官位顯貴的人佔用了。

王積薪沒有地方歇宿,只好沿著溪流向遠處找尋,借住在山中的孤寡老人家中,家中只有婆媳二人,都關著門,只給他提供飲用的水和取暖的火。

天剛黑,婆婆和媳婦就將門閉好歇息。王積薪棲息在屋外房檐下,

夜已經深了還是沒有入睡。

忽然聽到屋裡兒媳對婆婆說:"這麼好的夜晚沒有什麼好玩的,咱們婆媳倆下盤圍棋怎麼樣?"婆婆回答說:"好吧"。

王積薪聽了心中特別奇怪:"屋裡沒有點燈照明,婆媳又各在東、西二屋,她們是怎麼下的圍棋呢?"於是將耳朵貼在門縫旁邊偷聽。

過了一會兒,聽到婆婆說:"起東五南九置一子。"媳婦回答說:"在東五南十二置一子。"婆婆說:"起西八南十置一子。

"媳婦說:"在西九南十置一子。"婆媳倆每下一子都思考很長時間。天色更快過去了,王積薪暗中記下來婆媳倆隻下了三十六子。忽然聽到婆婆說:"你敗局已定了。我已經贏了九子!"對屋裡的媳婦也認可了。

天亮後,王積薪穿好衣服戴上帽子,

叩門請教。

婆婆說:"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擺一盤棋我看看。"王積薪立即從隨身攜帶的行囊裡拿出棋盤與棋子來,將他平生所掌握的最高妙的棋陣擺上。還沒有擺到十幾個子,婆婆對媳婦說:"這位先生可教給他幾個定勢。"於是,媳婦指導王積薪攻、守、殺、奪、救應、防拒的方法,說的都很簡略。

王積薪請求進一步講授一些較為深難的方法,婆婆笑著說:"只這些就可以讓你在人世間沒有敵手了!"王積薪真誠地表示感謝,告辭出來。走了十多步,又返回去想找找兩位婆媳,怎麼找也找不到這家人家了。從這以後,王積薪的棋藝沒有人能趕得上他。他隨即擺佈兩位婆媳下的那盤棋,用盡心力想布出勝九子的格局,始終沒有布出來。

就把這局棋名為'鄧艾開蜀勢',至今還有棋譜,而當世的人誰也解不了這局棋。

告辭出來。走了十多步,又返回去想找找兩位婆媳,怎麼找也找不到這家人家了。從這以後,王積薪的棋藝沒有人能趕得上他。他隨即擺佈兩位婆媳下的那盤棋,用盡心力想布出勝九子的格局,始終沒有布出來。

就把這局棋名為'鄧艾開蜀勢',至今還有棋譜,而當世的人誰也解不了這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