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鄂爾多斯榮獲2017年中國商標金獎

6月30日,由國家工商總局、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聯合舉辦的中國商標金獎頒獎大會在江蘇省揚州市召開,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商標運用獎。

該獎項是中國商標領域的最高榮譽獎項,有中國商標界“奧斯卡”美譽。每兩年一屆的頒獎,競爭異常激烈,“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是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獲獎企業,同時也是中國羊絨服裝領域唯一一家獲獎品牌。

“鄂爾多斯”榮膺中國商標運用金獎,這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重大,這是世界級的獎項,這樣的獎項頒給我們,是對我們品牌工作一直以來的巨大鼓勵,這對於我們鄂爾多斯品牌在國內、國際市場品牌推廣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都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鄂爾多斯控股集團副總裁王臻說。


在羊絨產業,鄂爾多斯即是品質羊絨的代名詞。鄂爾多斯集團誕生自1979年創立的伊克昭盟羊絨衫廠,作為自治區改革開放的試驗廠,經過30多年的持續發展,已從當初投資200多萬元以補償貿易方式建成的羊絨衫廠,壯大成為總資產超700億元、年銷售超400億元、員工4萬餘人、累計上繳利稅超200億元的地方領軍企業和行業龍頭,

位居內蒙古民營企業榜首和中國企業500強之列。

38年磨一劍

鄂爾多斯集團的前身伊克昭盟絨毛廠,極具內蒙特色的一個國營小廠,從60年代起就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山羊絨加工企業,但當時產品品質並不出眾,而且在產業鏈中地位和利潤都遠遠不如國外同行。

1979年,自治區紡織工業公司與日本三井物產採用補償貿易的合作方式,

在原伊克昭盟絨毛廠的基礎上,籌建了羊絨衫廠。1981年,總投資3355萬元的伊克昭盟羊絨衫廠正式投產,一座年產500萬噸無毛絨和30萬件羊絨衫的現代化工廠呈現在人們面前,結束了我國只出口原絨和羊絨初加工的歷史。同年10月,這個新品牌一炮打響,榮獲當年世界服裝展示會“全優產品”稱號,投產第一年實現的利稅比老廠10年總和還多,除了一次性收回總投資之外,
當年還創匯2800萬美元。

這份成績單和改革的效果讓所有剛剛開眼看世界的國人感到震驚,很快,王林祥帶領全廠員工毅然進行了管理體制改革和分配體制改革,以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理順了企業的內部關係,調動了大家的所有潛力,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80年底末,隨著國家改革開放進入快車道,伊盟羊絨衫廠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並與伊盟紡織工業公司分立,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衫廠,一個新的品牌就此誕生,一段新的傳奇即將書寫。

彼時,國內的羊絨市場極其混亂,加上各種市場規則和法制不健全,羊絨製品品質參差不齊,在國際上聲名掃地,外商甚至聯合抵制中國羊絨。這便是羊絨工業發展史上著名的“絨毛大戰”。在這個需要人來扛起大旗、穩定市場的時刻,鄂爾多斯集團站了出來,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支持和協調下組建了“內蒙古KVSS羊絨企業集團”,這個企業聯合體橫跨華北和西北六省區,以中國第一羊絨企業的地位領導、引導和主導中國羊絨材料市場,進而改變世界羊絨產業。前後歷時五年,終於避免了中國羊絨原料市場“土崩瓦解”的態勢,1994年,羊絨市場再度復蘇,鄂爾多斯也一躍成為中國羊絨業之王。

勤勞的鄂爾多斯人沒有為眼前的成就沾沾自喜,他們不僅要做中國羊絨之王,還要成為世界羊絨之王,不光要抓住原料生產和銷售,還要開拓市場、鍛造品牌。從上世紀90年代起,集團實施“內外銷並重”的行銷策略,“鄂爾多斯”商標先後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註冊,數十家行銷公司和直銷店遍佈全球。

同時,以198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廣告語和鄂爾多斯時裝藝術團全國巡演為標誌,正式開始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國內建成了數十家銷售公司和上千家銷售網站,使鄂爾多斯的市場佔有率始終保持行業第一。正因為在市場推廣和品牌構建上的孜孜不倦,1992年,“鄂爾多斯”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著名商標;1999年,又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了紡織行業第一品牌,並將這個“擂主”保持至今。

一流企業做標準

進入新世紀,國內服裝市場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國家實力和百姓收入大幅提高,也對服裝品質、品牌效應提出更高的需求。在求新圖強上,鄂爾多斯一直走在前面,2003年,羊毛衫品類成立,開始向大服裝品牌延伸,先後成立了男裝、女裝等七個專業公司,引入國際水準的創意設計資源,進行四季化和時尚化產品的開發。2004年和2006年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第三屆鄂爾多斯國際羊絨商品交易會,羊絨製品的產銷規模達到了600萬件以上;2008年,聘請法國的時尚大師吉樂-杜福爾為設計總監,2009年,聘請國際名模劉雯為品牌形象代言人。這一系列的改革和舉措,將鄂爾多斯從功能性服裝品牌升級為了時裝品牌、紡織行業標誌性品牌,坐穩了集團在羊絨行業和服裝行業的領頭羊地位。

2016年,在國家和自治區“扶持民族品牌、打造高端產品”戰略的支援下,集團開啟了品牌的戰略轉型和升級。以旗下四大品牌,更精准和差異化的服務不同的消費客群。分別是頂級羊絨品牌“1436”、面向新興中產人群的時尚化國際化的“ERDOS”、面向成熟品質客群的專業化的“鄂爾多斯1980”、面向都市年輕客群的“BLUE ERDOS”,其中“1436”於2008年入選中華國賓禮,2014年入選北京APEC峰會領導人專屬配飾品牌。

一流企業做標準,鄂爾多斯即是羊絨產業國際標準的制定者,集團的科研基地——國家羊絨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也是國際羊絨行業最具影響力組織之一 CCMI(國際羊絨駝絨製造商協會)唯一的中國企業成員。工程中心自組建以來,已累計完成行業關鍵性、共性以及前沿性技術攻關、工程技術轉化與推廣等科研項目270 余項,其中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4 項、國家重點新產品 11 項、國家火炬計畫 5 項。主持制定 IWTO 國際標準 1 項,ISO 國際標準 2 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17 項,企業標準 39 項。申請國家專利 262 項。

發揮資源優勢

鄂爾多斯集團以羊絨起家,因羊絨而興盛,然而遼闊的草原上不光只有羊絨,無數的礦產資源或在那裡靜靜荒廢,或正被粗放開採、低效利用。鄂爾多斯人又一次站了出來,依託人力和資源優勢,將二次創業瞄準了現代重工業,地點就在當時被很多人稱為“中國污染最嚴重”的蠻荒之地——棋盤井鎮。

2003年,當大家剛開赴棋盤井的時候,自然環境和生活狀況不可謂不惡劣:棋盤井因為常年不下雨,土地乾涸,挖地幾尺都見不到濕土,地面上只要有車輛行走,便會塵土飛揚,再加上到處都是土法煉焦、石灰土窯、小矽鐵爐、小煉鐵爐,不颳風時,煙霧繚繞,怪味刺鼻,只要起風,又沙塵滾滾。加上當地生活配套設施不全,連吃飯喝水都成了問題。二次創業的艱苦,不僅僅體現在生活環境上,由於行業跨度較大,專業技術人員少,專業知識和項目經驗不足,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邊學習、邊提高、邊工作,曾經在羊絨行業叱吒多年的老將們,在這裡都變成了重頭再來的新兵。

幾萬幹部職工十幾年的埋頭苦幹,鄂爾多斯集團以一企之力將棋盤井改頭換面。如今的棋盤井工業園區,按照“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產業鏈、高附加值、高度節能環保”的新型工業化要求打造。下轄煤、電、冶金、化工及園區綜合服務、供水、物流等產業,園區內集團所屬成員企業54家,員工逾20000人。

到目前為止,園區總投資400多億元,原煤產能550萬噸/年,洗煤能力550萬噸/年;電力總裝機容量308萬千瓦;矽鐵、矽錳、特種合金等鐵合金產品年產銷200萬噸以上;年產電石150萬噸,PVC40萬噸,燒鹼30萬噸,水泥100萬噸,蘭炭60萬噸,尿素210萬噸,合成氨120萬噸。

鐵合金產品遠銷國內各大鋼企和美國、歐洲、日韓等國家及地區;其中,矽鐵合金產銷量居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矽都”;園區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大基地、大集群、大項目、大循環”建設的成功案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試點企業”,自治區級“迴圈經濟示範企業”, “創新方法應用試點企業”,是自治區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大型工業園區。

如今,當我們踏足棋盤井工業園區,一座現代化的工業新城映入眼簾,而只有鄂爾多斯人自己知道,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勇氣和智慧的工業園區曾經讓多少人付出青春與心血,化解了多少風險和壓力,破解了多少難題和關隘。

商標金獎,是每個鄂爾多斯人的榮譽,也是38年來,鄂爾多斯人不懈努力的回報。

更名為鄂爾多斯羊絨衫廠,一個新的品牌就此誕生,一段新的傳奇即將書寫。

彼時,國內的羊絨市場極其混亂,加上各種市場規則和法制不健全,羊絨製品品質參差不齊,在國際上聲名掃地,外商甚至聯合抵制中國羊絨。這便是羊絨工業發展史上著名的“絨毛大戰”。在這個需要人來扛起大旗、穩定市場的時刻,鄂爾多斯集團站了出來,在內蒙古自治區的支持和協調下組建了“內蒙古KVSS羊絨企業集團”,這個企業聯合體橫跨華北和西北六省區,以中國第一羊絨企業的地位領導、引導和主導中國羊絨材料市場,進而改變世界羊絨產業。前後歷時五年,終於避免了中國羊絨原料市場“土崩瓦解”的態勢,1994年,羊絨市場再度復蘇,鄂爾多斯也一躍成為中國羊絨業之王。

勤勞的鄂爾多斯人沒有為眼前的成就沾沾自喜,他們不僅要做中國羊絨之王,還要成為世界羊絨之王,不光要抓住原料生產和銷售,還要開拓市場、鍛造品牌。從上世紀90年代起,集團實施“內外銷並重”的行銷策略,“鄂爾多斯”商標先後在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註冊,數十家行銷公司和直銷店遍佈全球。

同時,以198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廣告語和鄂爾多斯時裝藝術團全國巡演為標誌,正式開始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國內建成了數十家銷售公司和上千家銷售網站,使鄂爾多斯的市場佔有率始終保持行業第一。正因為在市場推廣和品牌構建上的孜孜不倦,1992年,“鄂爾多斯”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著名商標;1999年,又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了紡織行業第一品牌,並將這個“擂主”保持至今。

一流企業做標準

進入新世紀,國內服裝市場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國家實力和百姓收入大幅提高,也對服裝品質、品牌效應提出更高的需求。在求新圖強上,鄂爾多斯一直走在前面,2003年,羊毛衫品類成立,開始向大服裝品牌延伸,先後成立了男裝、女裝等七個專業公司,引入國際水準的創意設計資源,進行四季化和時尚化產品的開發。2004年和2006年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第三屆鄂爾多斯國際羊絨商品交易會,羊絨製品的產銷規模達到了600萬件以上;2008年,聘請法國的時尚大師吉樂-杜福爾為設計總監,2009年,聘請國際名模劉雯為品牌形象代言人。這一系列的改革和舉措,將鄂爾多斯從功能性服裝品牌升級為了時裝品牌、紡織行業標誌性品牌,坐穩了集團在羊絨行業和服裝行業的領頭羊地位。

2016年,在國家和自治區“扶持民族品牌、打造高端產品”戰略的支援下,集團開啟了品牌的戰略轉型和升級。以旗下四大品牌,更精准和差異化的服務不同的消費客群。分別是頂級羊絨品牌“1436”、面向新興中產人群的時尚化國際化的“ERDOS”、面向成熟品質客群的專業化的“鄂爾多斯1980”、面向都市年輕客群的“BLUE ERDOS”,其中“1436”於2008年入選中華國賓禮,2014年入選北京APEC峰會領導人專屬配飾品牌。

一流企業做標準,鄂爾多斯即是羊絨產業國際標準的制定者,集團的科研基地——國家羊絨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也是國際羊絨行業最具影響力組織之一 CCMI(國際羊絨駝絨製造商協會)唯一的中國企業成員。工程中心自組建以來,已累計完成行業關鍵性、共性以及前沿性技術攻關、工程技術轉化與推廣等科研項目270 余項,其中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 4 項、國家重點新產品 11 項、國家火炬計畫 5 項。主持制定 IWTO 國際標準 1 項,ISO 國際標準 2 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17 項,企業標準 39 項。申請國家專利 262 項。

發揮資源優勢

鄂爾多斯集團以羊絨起家,因羊絨而興盛,然而遼闊的草原上不光只有羊絨,無數的礦產資源或在那裡靜靜荒廢,或正被粗放開採、低效利用。鄂爾多斯人又一次站了出來,依託人力和資源優勢,將二次創業瞄準了現代重工業,地點就在當時被很多人稱為“中國污染最嚴重”的蠻荒之地——棋盤井鎮。

2003年,當大家剛開赴棋盤井的時候,自然環境和生活狀況不可謂不惡劣:棋盤井因為常年不下雨,土地乾涸,挖地幾尺都見不到濕土,地面上只要有車輛行走,便會塵土飛揚,再加上到處都是土法煉焦、石灰土窯、小矽鐵爐、小煉鐵爐,不颳風時,煙霧繚繞,怪味刺鼻,只要起風,又沙塵滾滾。加上當地生活配套設施不全,連吃飯喝水都成了問題。二次創業的艱苦,不僅僅體現在生活環境上,由於行業跨度較大,專業技術人員少,專業知識和項目經驗不足,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邊學習、邊提高、邊工作,曾經在羊絨行業叱吒多年的老將們,在這裡都變成了重頭再來的新兵。

幾萬幹部職工十幾年的埋頭苦幹,鄂爾多斯集團以一企之力將棋盤井改頭換面。如今的棋盤井工業園區,按照“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產業鏈、高附加值、高度節能環保”的新型工業化要求打造。下轄煤、電、冶金、化工及園區綜合服務、供水、物流等產業,園區內集團所屬成員企業54家,員工逾20000人。

到目前為止,園區總投資400多億元,原煤產能550萬噸/年,洗煤能力550萬噸/年;電力總裝機容量308萬千瓦;矽鐵、矽錳、特種合金等鐵合金產品年產銷200萬噸以上;年產電石150萬噸,PVC40萬噸,燒鹼30萬噸,水泥100萬噸,蘭炭60萬噸,尿素210萬噸,合成氨120萬噸。

鐵合金產品遠銷國內各大鋼企和美國、歐洲、日韓等國家及地區;其中,矽鐵合金產銷量居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矽都”;園區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大基地、大集群、大項目、大循環”建設的成功案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試點企業”,自治區級“迴圈經濟示範企業”, “創新方法應用試點企業”,是自治區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大型工業園區。

如今,當我們踏足棋盤井工業園區,一座現代化的工業新城映入眼簾,而只有鄂爾多斯人自己知道,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勇氣和智慧的工業園區曾經讓多少人付出青春與心血,化解了多少風險和壓力,破解了多少難題和關隘。

商標金獎,是每個鄂爾多斯人的榮譽,也是38年來,鄂爾多斯人不懈努力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