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實驗中學畢業的看過來!你的母校被清華大學授予“2016年生源中學”!

明日天氣

多雲

9℃~20℃微風

新聞連連看

涪陵實驗中學有何了不起,

竟成為清華大學“2016年生源中學”?

3月19日,清華大學授予涪陵實驗中學“2016年生源中學”,並在該校舉行授牌儀式。多年來,涪陵實驗中學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為全國各大高校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優質學生。清華大學根據2016年生源情況、學生在校成績、素質等方面綜合考量,最終確定實驗中學為清華大學“2016年生源中學”。

授牌儀式現場

當天,清華大學藥學院國家千人計畫特聘教授、教學委員會主任陳立功,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系博士生導師鄒軍教授,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學院李瑞瑞教授三人,通過《生命科學的奧秘與製藥》專題講座、2017年清華大學招生涪陵實驗中學宣講會等方式,與實驗學子近距離交流。

世界睡眠日,他們露天大睡

3月21日是第17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宣傳主題“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睡眠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而現在每個人睡前似乎都是抱著手機的。3月20日下午,涪陵區藺市紅酒小鎮聯合藺市衛生院向景區遊客和市民宣導正確、健康的睡眠方式,特別是睡前放下手機。

市民露天大睡

當日下午,活動現場吸引了上百遊客積極參與其中,醫務人員開展了睡眠問題抽樣調查、指導睡眠等活動,現場與遊客做睡眠遊戲,介紹健康睡眠知識等。市民張軍表示,他身邊不少朋友或因工作學習壓力,或沉迷於網路遊戲,普遍存在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高等問題。醫生提醒,要想改善睡眠,心境平和是關鍵。此外生活要規律、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睡姿正確;睡前避免各種不良刺激;養成運動習慣,

這樣,入睡才更容易。

高效規範便民,涪陵這樣部署道路運輸行業工作

3月21日上午9時許,涪陵區道路運輸行業工作會召開,相關區級部門負責人、各鄉鎮街道分管負責人、交管所所長等150人參會。2017年道路運輸工作將堅持以“四城同創”為中心,以創建“公交都市”“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工程”為契機,堅持“改革和創新驅動”,

著力轉變“發展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努力構建“高效、規範、便民”的綜合運輸保障體系,切實提高服務品質和運行水準,保障道路運輸市場平穩有序。

會議現場

會議傳達貫徹2017年全市道路運輸管理工作會議和全區交通工作會議精神,回顧2016年道路運輸工作成績,部署2017年工作重點。

哦買噶!小男孩的大腿被護欄卡住

3月20日上午,涪陵區順江大道24號一學校內,一名小男孩不小心將腿卡在教學樓4樓走廊的護欄內,無法脫身。在嘗試多種解救方法均無奏效的情況下,學校老師立即撥打119報警求助電話,隨即,涪陵區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派出一輛搶險救援消防車、6各消防官兵趕赴現場救援。

解救現場

到達現場後,指揮員確定利用液壓擴張工具解救的方案,一組消防官兵先組織圍觀師生騰出空間,另一組消防官兵利用液壓擴張工具緩慢擴張護欄,待護欄間距擴大後,順利將男孩的大腿從護欄上取出。

這個社區充滿愛,每月20日都看到一群人忙碌的身影

3月20日,涪陵區崇義街道秋月門社區組織社區志願者在廊橋水岸開展志願者活動,進一步加強社區與居民之間的聯繫,大力宣傳文明城區創建活動,營造和諧社區。猜謎語結合了“四城同創”內容,讓市民在猜謎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相關宣傳。活動中,志願者們還採取發放宣傳材料、現場講解等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四城同創”宣傳活動。

秋月門社區居民參與“四城同創”有獎猜字謎

此次活動以“文明禮儀進社區,便民惠民促和諧”為主題,主要專案有理髮、磨刀、擦皮鞋等便民服務,參與者是有技藝、有愛心的社區志願者和社工。秋月門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光秀介紹,每月20日他們輪流在轄區3個社區開展便民服務日活動。

3月22日是個特殊日子,他們以這種方式迎接它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相關的紀念活動也開展了起來。3月20日,涪陵區婦聯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四城同創”工作,組織10個學生家庭共20人到江東汙水處理廠,參觀瞭解汙水處理的整個過程,從而增進學生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意識,助力“四城同創”。

小學生在江東汙水處理廠參觀

在汙水處理廠,參加活動的學生及家長,認真聽取了汙水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汙水處理的流程,觀看了中心控制室、脫泥機房、沉澱池、脫水裝置等一系列汙水處理設備設施,直觀瞭解了粗格柵、細格柵、改良型氧化溝、二次沉澱池、出水泵房等設施及生活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

區人大常委會調研人民調解工作

3月21日,涪陵區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對全區人民調解工作開展調研。

調研現場

當天上午,調研組成員先後前往清溪鎮雙龍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清溪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區道路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建築糾紛調解委員會、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消費糾紛調解委員會等地,調研人民調解工作開展情況。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明勇、黃華、於淑萍參加調研。

涪陵孝順兒女

百善孝為先

在涪陵區荔枝街道建涪三組一直傳頌著一位孝順媳婦的故事,人們常常津津樂道于她的善良、賢慧、懂事和孝順。她叫彭勝英,今年七十歲,家裡的婆婆張光珍已年過九旬,身患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習慣性便泌以及白內障等多種疾病,丈夫肖忠華也患有腦瘤、脾腫瘤等疾病,四個子女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家裡的事情全靠她一人承擔,她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勞,節衣縮食,不辭辛苦地照顧著婆婆、丈夫及教育子女,從沒聽她說過一次抱怨的話。

不論再忙再累,她每頓飯第一碗總是盛給婆婆,做飯總是依著老人的口味,燒得軟爛可口。夏天,她堅持每天給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凍著,她在老人床上鋪得暖暖的,特別婆婆身體不好,她還專門買來補藥為老人每天熬制,親自喂老人服下,她經常問婆婆想吃點什麼,只要婆婆開口的,下頓餐桌上准少不了。

彭勝英自從進了肖家門之後,吃苦耐勞,把整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建涪三組的居民以及認識她的人都叫她女漢子。經常超負荷勞作,彭勝英的身體都有些老毛病,患有嚴重的胃病和骨關節炎,身體疼痛時整夜睡不著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二天她也照常起來給家人做早餐,從來沒有生過氣,發過一句牢騷話。

自身疼痛又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及丈夫,街坊鄰居問她:“勝英,你成天忙裡忙外的累不累啊?”她總是把最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說:“不累”。人身都是肉長的,每天幫婆婆擦洗完都很晚了,然後自己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休息,婆婆把媳婦所做的一切看在眼裡卻只能疼在心裡。

彭勝英自己生病從不到大醫院治療,都是到小診所和藥房拿點藥緩解病痛,但每年婆婆患病都要到醫院去住院治療,彭勝英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不影響丈夫和子女的正常生活,她就沒白沒黑地守在婆婆的身邊,每天換樣給婆婆做吃的,婆婆身體非常虛弱,她就一口一口地嘗,一勺一勺地喂,在醫院,設施齊備,藥物治療及時,加上彭勝英的精心照料,婆婆很快好轉起來。

醫院的大夫、護士和同病房的人都對這個有福氣的老太太投來羡慕的目光,說:“您病倒的這幾天可把您閨女累壞了”。婆婆洋溢著滿臉的笑容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兒媳婦”。

婆婆患有習慣性便泌四十年,經常排大便很困難,每到這時彭勝英就用手去一點一點掏,以緩解婆婆的痛苦,人們無法做到的她確心甘情願去做。很多人問彭勝英:“你是怎麼做到這樣孝順的?”彭勝英總是笑呵呵地說:“對待老人只要你耐心一點、細心一點就行,”簡短的語言質樸而真誠。

彭勝英--一個普通家庭的媳婦,用她的實際行動示演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有人還說“就是自己的女兒怕都沒有你這樣的兒媳婦做得這麼好。” 她告訴他們,“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年老的時候?在我們家。孝道是最靠前的。沒有孝心,家裡就和睦不了。我伺候老人,只是做了天下兒女最應該做的事情”。

如今黨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 她有信心把她的家庭經營的越來越美好。“百善孝為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彭勝英孝順婆婆的事蹟被傳為佳話,曾被建涪社區評為孝順媳婦。“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尊親行孝傳統的美德,永遠值得人們尊重。

回顧2016年道路運輸工作成績,部署2017年工作重點。

哦買噶!小男孩的大腿被護欄卡住

3月20日上午,涪陵區順江大道24號一學校內,一名小男孩不小心將腿卡在教學樓4樓走廊的護欄內,無法脫身。在嘗試多種解救方法均無奏效的情況下,學校老師立即撥打119報警求助電話,隨即,涪陵區公安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派出一輛搶險救援消防車、6各消防官兵趕赴現場救援。

解救現場

到達現場後,指揮員確定利用液壓擴張工具解救的方案,一組消防官兵先組織圍觀師生騰出空間,另一組消防官兵利用液壓擴張工具緩慢擴張護欄,待護欄間距擴大後,順利將男孩的大腿從護欄上取出。

這個社區充滿愛,每月20日都看到一群人忙碌的身影

3月20日,涪陵區崇義街道秋月門社區組織社區志願者在廊橋水岸開展志願者活動,進一步加強社區與居民之間的聯繫,大力宣傳文明城區創建活動,營造和諧社區。猜謎語結合了“四城同創”內容,讓市民在猜謎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相關宣傳。活動中,志願者們還採取發放宣傳材料、現場講解等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四城同創”宣傳活動。

秋月門社區居民參與“四城同創”有獎猜字謎

此次活動以“文明禮儀進社區,便民惠民促和諧”為主題,主要專案有理髮、磨刀、擦皮鞋等便民服務,參與者是有技藝、有愛心的社區志願者和社工。秋月門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光秀介紹,每月20日他們輪流在轄區3個社區開展便民服務日活動。

3月22日是個特殊日子,他們以這種方式迎接它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相關的紀念活動也開展了起來。3月20日,涪陵區婦聯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四城同創”工作,組織10個學生家庭共20人到江東汙水處理廠,參觀瞭解汙水處理的整個過程,從而增進學生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意識,助力“四城同創”。

小學生在江東汙水處理廠參觀

在汙水處理廠,參加活動的學生及家長,認真聽取了汙水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汙水處理的流程,觀看了中心控制室、脫泥機房、沉澱池、脫水裝置等一系列汙水處理設備設施,直觀瞭解了粗格柵、細格柵、改良型氧化溝、二次沉澱池、出水泵房等設施及生活汙水處理的工藝流程。

區人大常委會調研人民調解工作

3月21日,涪陵區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對全區人民調解工作開展調研。

調研現場

當天上午,調研組成員先後前往清溪鎮雙龍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清溪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區道路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建築糾紛調解委員會、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消費糾紛調解委員會等地,調研人民調解工作開展情況。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姚明勇、黃華、於淑萍參加調研。

涪陵孝順兒女

百善孝為先

在涪陵區荔枝街道建涪三組一直傳頌著一位孝順媳婦的故事,人們常常津津樂道于她的善良、賢慧、懂事和孝順。她叫彭勝英,今年七十歲,家裡的婆婆張光珍已年過九旬,身患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習慣性便泌以及白內障等多種疾病,丈夫肖忠華也患有腦瘤、脾腫瘤等疾病,四個子女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家裡的事情全靠她一人承擔,她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勞,節衣縮食,不辭辛苦地照顧著婆婆、丈夫及教育子女,從沒聽她說過一次抱怨的話。

不論再忙再累,她每頓飯第一碗總是盛給婆婆,做飯總是依著老人的口味,燒得軟爛可口。夏天,她堅持每天給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凍著,她在老人床上鋪得暖暖的,特別婆婆身體不好,她還專門買來補藥為老人每天熬制,親自喂老人服下,她經常問婆婆想吃點什麼,只要婆婆開口的,下頓餐桌上准少不了。

彭勝英自從進了肖家門之後,吃苦耐勞,把整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建涪三組的居民以及認識她的人都叫她女漢子。經常超負荷勞作,彭勝英的身體都有些老毛病,患有嚴重的胃病和骨關節炎,身體疼痛時整夜睡不著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二天她也照常起來給家人做早餐,從來沒有生過氣,發過一句牢騷話。

自身疼痛又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及丈夫,街坊鄰居問她:“勝英,你成天忙裡忙外的累不累啊?”她總是把最燦爛的笑容掛在臉上說:“不累”。人身都是肉長的,每天幫婆婆擦洗完都很晚了,然後自己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休息,婆婆把媳婦所做的一切看在眼裡卻只能疼在心裡。

彭勝英自己生病從不到大醫院治療,都是到小診所和藥房拿點藥緩解病痛,但每年婆婆患病都要到醫院去住院治療,彭勝英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不影響丈夫和子女的正常生活,她就沒白沒黑地守在婆婆的身邊,每天換樣給婆婆做吃的,婆婆身體非常虛弱,她就一口一口地嘗,一勺一勺地喂,在醫院,設施齊備,藥物治療及時,加上彭勝英的精心照料,婆婆很快好轉起來。

醫院的大夫、護士和同病房的人都對這個有福氣的老太太投來羡慕的目光,說:“您病倒的這幾天可把您閨女累壞了”。婆婆洋溢著滿臉的笑容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兒媳婦”。

婆婆患有習慣性便泌四十年,經常排大便很困難,每到這時彭勝英就用手去一點一點掏,以緩解婆婆的痛苦,人們無法做到的她確心甘情願去做。很多人問彭勝英:“你是怎麼做到這樣孝順的?”彭勝英總是笑呵呵地說:“對待老人只要你耐心一點、細心一點就行,”簡短的語言質樸而真誠。

彭勝英--一個普通家庭的媳婦,用她的實際行動示演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有人還說“就是自己的女兒怕都沒有你這樣的兒媳婦做得這麼好。” 她告訴他們,“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年老的時候?在我們家。孝道是最靠前的。沒有孝心,家裡就和睦不了。我伺候老人,只是做了天下兒女最應該做的事情”。

如今黨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 她有信心把她的家庭經營的越來越美好。“百善孝為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彭勝英孝順婆婆的事蹟被傳為佳話,曾被建涪社區評為孝順媳婦。“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尊親行孝傳統的美德,永遠值得人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