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奇怪地名咋個來的,好多貴陽人都不曉得!

貴陽總是不走尋常路,和尚坡、油榨街、紫林庵、二戈寨……這些聽起來有點奇奇怪怪的地名你肯定都知道,但是!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盟妹子今天精選了貴陽 20 個地名,一起來看看它們是怎麼來的吧~

花果園

據史料記載:元朝中統三年至元十六年(西元1260年至1279年)在貴州設置八番順元都元帥府,當時是土城。在今花果園貴州省建築木業公司所在地建有帥府花園。

(攝:盧勇)

帥府花園附近的農戶,在花園圍牆周圍和土坎邊種植果樹、花卉、蔬菜,

尤以夢花、玉蘭花特別出名,所以又稱花果園。隨著帥府花園的消失,花果園的名稱就取代了帥府花園。

八鴿岩

現在的八鴿岩一帶,原來是一個苗族寨子,有七八十戶。因為附近的山岩呈白色,因此人們就把這個苗寨叫白岩腳。

又因為山岩面向貴陽城的石壁上有兩個石洞,

每個石洞口經常都有 4 只鴿子站在那裡,因此又把這個寨子叫八鴿岩寨。

蟠桃宮

1919年,貴陽仙人洞的一位道士,四處募捐,修建蟠桃宮,裡面供奉王母娘娘。

(攝:飛天叉叉褲)

房子不大,但名氣很大,當時的老百姓經常去拜神求事,

每年的三月初三,蟠桃宮裡的香火旺盛。解放後,因年久失修,無人管理,逐漸破敗消失,但蟠桃宮作為地名使用留了下來。

飛山街

在貴陽市公園北路和瑞金路之間有一條東西向的道路叫飛山街,街旁有座飛山廟,始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由於飛山廟常年有祭祀活動,臨近的這條街也因此得名飛山街。

現在的飛山街已是貴陽一條有名的小吃街,飛山廟成為飛山街一段抹不去的記憶。有座飛山廟,地以廟得名。

八公里

抗戰時期,川黔公路被譽為中國的生命線,地位極其重要。於是,位於川黔公路離貴陽站八公里兩旁的地方,就叫八公里,位於十公里的地方,就叫十公里,位於十三公里的地方,就叫十三公里。

這些名字,不僅在貴陽使用,在川黔公路經過的許多地區都使用,不過,隨著川黔公路地位的沒落,許多相應的地名也被其它名稱取而代之。

虎門巷

貴陽地名的來歷,總有規律、緣由可尋。貴陽和平路中段,有條虎門巷,和平路原來叫老虎路,老虎路邊的巷子,自然叫虎門巷。

三十年代初,老虎路改稱和平路。1939年,貴陽包含“虎門”在內的 6 個城門洞竣工,虎門巷稱謂就延續下來,至今沒變。

鹽務街

歷史上,由於貴州不產鹽,鹽需由四川運至貴州。上世紀四十年代,如今的鹽務街,就是當時貴州鹽巴的集散地,當時周邊統稱為“鹽務新村”。

(攝:M44****559)

後來,鹽務新村周邊建築和商業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了一條街道,後命名為鹽務街。

仙人洞

據瞭解,仙人洞因傳說中有八仙到此居住而得名。清朝康熙年間,仙人洞開始成為道教宮觀,這裡先後修建了三清殿和三官殿。現在的三宮殿是仙人洞道觀迄今僅存的一座古建築,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歷史。

沒有嘈雜,沒有喧囂,在這裡只有久遠的傳說和清幽的山林,香爐升起的青煙,仿若這裡飄逸著的一絲仙氣,這也算名副其實了。

水口寺

因地形得名,南明河由西向東流,到了東郊棲霞山麓,折而往北形成“水口”,使滔滔河水至此受到制約,根據其地形特徵,老百姓就管這兒叫水口。

(是:湘水)

清代在棲霞山麓建有一座奎星閣,因地居水口,遂取名水口寺。

黑羊巷

黑羊巷地處貴陽大十字中心地段,西起中華中路“時代名仕樓”路口,北通正新街。黑羊巷有兩個古老的地名叫黑羊箐和黑羊井。

唐宋時期這裡竹篁成林,樹木繁茂,故叫箐。又因有一眼地泉水質極佳,土人砌成井後,得名黑羊井。如今,井雖不存,但黑羊井之名仍留後世,黑羊巷因此得名。

紀念塔

紀念塔紀念的是貴州抗日犧牲的將士,實際上是一座紀念碑,建於1941年,但解放後已經拆去。

(1947年的貴陽紀念塔 攝:王宜良)

數十年來,貴州抗日陣亡將士的豐功偉績依然留在貴陽老百姓心中,街道名稱紀念塔就是最好的證明。

煤礦村

抗戰時期,現煤礦村所在地的村民從這裡挖出煤來,成立了小煤窯,後來又成立了築東煤礦公司,采出來的煤主要供貴陽地區使用。現在貴師大的體育場就是當時的煤場。

但由於煤礦煤層淺薄,到解放初期就已枯竭,只好停產。煤礦村的煤,在抗戰時期,為貴陽人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名字也因此而慢慢被人們所銘記。

大同街

原名叫做打銅街,歷史上,這裡的銅製品很出名,打制銅鍋、銅碗、銅鎖的鋪面很多,這條街也因而被叫做打銅街。

後來,銅匠改行,外遷,打銅街的制銅業沒落,其名字也逐漸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後逐漸被人們叫做大同街。

貪污橋

小河三江口有座“貪污橋”,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當地大地主出錢修橋,資金卻被一個鄉民代表私吞,鄉里只能出動民工苦力修橋。

橋建成後地主在橋上立了塊刻有自己名字的石碑,妄圖流芳百世,後被群眾砸毀,這座橋也就被稱之為“貪污橋”。

二戈寨

撲面而來的繞口令之風,大哥不在二哥在,大哥正在二戈寨,二戈寨裡沒二哥,二哥不去二戈寨。

其實二戈寨還真跟二哥有關係,明朝洪武年間一位名叫“二哥”的將軍鎮守苗寨,抗敵致死,其英雄氣節為苗族同胞敬仰尊敬,便以此命名。

四方河

四方河是南明河進入區境域的一段河名,又是一個葛姓布依族村寨名。

明萬曆年間,由於寨子前看到的一段河面四方平整,於是便將這段河取名四方河。四方河河名很快被大家公認,同時也成為已建起的山寨的寨名被稱呼至今。

噴水池

貴陽著名地標噴水池,原來叫銅像台,因為一尊周西成站立的全身銅像得名。

後來,銅像台拆了,在原址上修了噴水池,故噴水池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紫林庵

“南海岸上,紫竹林中觀世音菩薩。”位於貴陽老城大西門外的紫林庵,建於清代初期,以觀音菩薩所在紫竹林為名。

紫林庵曾是個清雅幽靜的休憩好地方,後來修環城馬路時大片土地被佔用,風光不復存在。解放後紫林庵蕩然無存,僅有地名流傳至今。

油榨街

一百多年前,為了使城內外物資運輸更為便利,官府在此修建起了驛道和關口並派兵把守。一些有生意經的市民逐在驛道附近開起了飯館、客棧供來往的商販休息。

為了解決菜籽油供不應求的矛盾,驛道的飯館開始在自己的院落開設起榨油坊,自榨菜油。就這樣,每一家菜館都開起了屬於自家的榨油坊,有時候用不完,就對外銷售。榨油一條街也逐漸形成,人們就始稱這裡叫做油榨路。

和尚坡

其實和尚坡的名字是諧音而來,與和尚無關。坊間流傳這個地方在明清時期,居住這裡的人特別喜愛種植荷花和養桑蠶。因此這裡被稱作荷桑坡。

通俗易懂的地名是最容易被人記住的,荷桑坡大家喊多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諧音和尚坡。

每一個地名都是一段故事,值得我們收藏和分享。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貴陽地名的小故事呢?跟盟妹子聊聊吧~

貴州微聯盟綜合整理 轉載注明出處

三十年代初,老虎路改稱和平路。1939年,貴陽包含“虎門”在內的 6 個城門洞竣工,虎門巷稱謂就延續下來,至今沒變。

鹽務街

歷史上,由於貴州不產鹽,鹽需由四川運至貴州。上世紀四十年代,如今的鹽務街,就是當時貴州鹽巴的集散地,當時周邊統稱為“鹽務新村”。

(攝:M44****559)

後來,鹽務新村周邊建築和商業逐漸發展起來,形成了一條街道,後命名為鹽務街。

仙人洞

據瞭解,仙人洞因傳說中有八仙到此居住而得名。清朝康熙年間,仙人洞開始成為道教宮觀,這裡先後修建了三清殿和三官殿。現在的三宮殿是仙人洞道觀迄今僅存的一座古建築,距今已有 300 多年的歷史。

沒有嘈雜,沒有喧囂,在這裡只有久遠的傳說和清幽的山林,香爐升起的青煙,仿若這裡飄逸著的一絲仙氣,這也算名副其實了。

水口寺

因地形得名,南明河由西向東流,到了東郊棲霞山麓,折而往北形成“水口”,使滔滔河水至此受到制約,根據其地形特徵,老百姓就管這兒叫水口。

(是:湘水)

清代在棲霞山麓建有一座奎星閣,因地居水口,遂取名水口寺。

黑羊巷

黑羊巷地處貴陽大十字中心地段,西起中華中路“時代名仕樓”路口,北通正新街。黑羊巷有兩個古老的地名叫黑羊箐和黑羊井。

唐宋時期這裡竹篁成林,樹木繁茂,故叫箐。又因有一眼地泉水質極佳,土人砌成井後,得名黑羊井。如今,井雖不存,但黑羊井之名仍留後世,黑羊巷因此得名。

紀念塔

紀念塔紀念的是貴州抗日犧牲的將士,實際上是一座紀念碑,建於1941年,但解放後已經拆去。

(1947年的貴陽紀念塔 攝:王宜良)

數十年來,貴州抗日陣亡將士的豐功偉績依然留在貴陽老百姓心中,街道名稱紀念塔就是最好的證明。

煤礦村

抗戰時期,現煤礦村所在地的村民從這裡挖出煤來,成立了小煤窯,後來又成立了築東煤礦公司,采出來的煤主要供貴陽地區使用。現在貴師大的體育場就是當時的煤場。

但由於煤礦煤層淺薄,到解放初期就已枯竭,只好停產。煤礦村的煤,在抗戰時期,為貴陽人做出了巨大貢獻,其名字也因此而慢慢被人們所銘記。

大同街

原名叫做打銅街,歷史上,這裡的銅製品很出名,打制銅鍋、銅碗、銅鎖的鋪面很多,這條街也因而被叫做打銅街。

後來,銅匠改行,外遷,打銅街的制銅業沒落,其名字也逐漸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後逐漸被人們叫做大同街。

貪污橋

小河三江口有座“貪污橋”,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當地大地主出錢修橋,資金卻被一個鄉民代表私吞,鄉里只能出動民工苦力修橋。

橋建成後地主在橋上立了塊刻有自己名字的石碑,妄圖流芳百世,後被群眾砸毀,這座橋也就被稱之為“貪污橋”。

二戈寨

撲面而來的繞口令之風,大哥不在二哥在,大哥正在二戈寨,二戈寨裡沒二哥,二哥不去二戈寨。

其實二戈寨還真跟二哥有關係,明朝洪武年間一位名叫“二哥”的將軍鎮守苗寨,抗敵致死,其英雄氣節為苗族同胞敬仰尊敬,便以此命名。

四方河

四方河是南明河進入區境域的一段河名,又是一個葛姓布依族村寨名。

明萬曆年間,由於寨子前看到的一段河面四方平整,於是便將這段河取名四方河。四方河河名很快被大家公認,同時也成為已建起的山寨的寨名被稱呼至今。

噴水池

貴陽著名地標噴水池,原來叫銅像台,因為一尊周西成站立的全身銅像得名。

後來,銅像台拆了,在原址上修了噴水池,故噴水池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紫林庵

“南海岸上,紫竹林中觀世音菩薩。”位於貴陽老城大西門外的紫林庵,建於清代初期,以觀音菩薩所在紫竹林為名。

紫林庵曾是個清雅幽靜的休憩好地方,後來修環城馬路時大片土地被佔用,風光不復存在。解放後紫林庵蕩然無存,僅有地名流傳至今。

油榨街

一百多年前,為了使城內外物資運輸更為便利,官府在此修建起了驛道和關口並派兵把守。一些有生意經的市民逐在驛道附近開起了飯館、客棧供來往的商販休息。

為了解決菜籽油供不應求的矛盾,驛道的飯館開始在自己的院落開設起榨油坊,自榨菜油。就這樣,每一家菜館都開起了屬於自家的榨油坊,有時候用不完,就對外銷售。榨油一條街也逐漸形成,人們就始稱這裡叫做油榨路。

和尚坡

其實和尚坡的名字是諧音而來,與和尚無關。坊間流傳這個地方在明清時期,居住這裡的人特別喜愛種植荷花和養桑蠶。因此這裡被稱作荷桑坡。

通俗易懂的地名是最容易被人記住的,荷桑坡大家喊多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諧音和尚坡。

每一個地名都是一段故事,值得我們收藏和分享。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貴陽地名的小故事呢?跟盟妹子聊聊吧~

貴州微聯盟綜合整理 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