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農夫挖出一個金塊,裡面隱藏一個秘密,日本人至今不願承認

中國和日本從距離上來說是一衣帶水,但是從歷史上來講,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擁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是四方各國學習朝拜的強國,日本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在唐朝時期,

認識到自身弱點的日本人,為了改善自身的血統基因,不惜派出大量美女來中國“取種”。

說起“金塊”這件事,就要從1784年的日本江戶時代說起,日本福岡市的一個農民正在田裡幹活,刨地的時候刨出來一個造型奇特的大塊頭,農民就把它洗乾淨,才發現是一個大金塊,

金塊上面還印著“漢委奴國王”五個大字,金塊一現世,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日本所謂的專家學者,引經據典,搜集各種所謂證據,否認這塊金印的真實性。

中國和日倭(個人喜好的叫法)的交往最早起源于秦朝,始皇帝派遣徐福到東海求取仙丹,

而根據正史記載,中國和日倭最初是在漢朝開始建交,《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在東漢時期,的確記載著“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由此可見,日倭的確存在著這麼一段歷史。

但是這個印綬,就像從沒出現過一樣消失了,

直到這位老農從地裡刨出來,它才得以重見天日,這塊印綬長寬大約一寸,印首是一條金蛇,下方篆刻的就是“漢委奴國王”五個字,由此可以初步斷定,就是當年那塊印綬。

不知道日本人是不是出於他們所謂的“高貴的民族自尊心”在作怪,就是不願承認自己過去是中國藩屬國的事實,他們的專家就提出說,金印上刻的是“委”,而不是“倭”,而我國專家給出的說法是,

之所以是“委”字,是因為當時作為藩屬國的日本,金印上的“委”具有委派的意思。

就在雙方專家學者爭論不休的時候,我國在雲南的滇王墓當中,又出土了一枚“滇王之印”,無論材質和做工手法,都和日本發現的那個金印相似,由此可以確定那塊金印就是光武帝當年賞賜給日倭的那一枚。

日本專家由此便被迫承認了金印的真實性,但是讓人無語的是,他們對外宣稱這塊金印僅僅代表著自古以來,中日兩國和平交往的見證,並把這塊金印當做國寶放入了博物館,經常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