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養老金上調最新解讀:企業職工退休後怎麼算養老金

養老金計算如下:

1、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2、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

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3、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4、公式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不過因為養老保險個人帳號還有利息,加上醫保的返還,還有一些地方性的補貼之類的,

實際上會比圖上的更多。

舉個例子,小編的爺爺未成年時參軍,退役後回到了咱家的窮鄉僻壤,在一個國企幹到退休,差不多正好是92年社保改制之後退休的,因此他的情況不太涉及到繳費基數的問題,都是領取過渡性養老金。而且因為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低,反正不到3000吧,他雖然有40多年工齡,按理也只能領到2500元左右,不過加上各種補貼,他實際養老金有4000元以上。

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小編提醒:養老金的領取是無限期規定的,只要領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待遇;即使個人帳戶養老金已經用完,仍然會繼續按照原標準計發,況且個人養老金還要逐年根據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長。

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領取得越多,相對于交費來說,

肯定更加划算。按照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類推工齡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參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參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齡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級工、中級工,還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務員也要不分職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樣,三年以內執行完成。

首先我們看看怎麼計算?

再看看怎麼發放?

舉個例子:假定男職工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1.0/3.0時,

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1.0/3.0)÷2×15×1%=480/600/1200元

累計繳費年限為40年時,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1.0/3.0時,

基礎養老金=(4000元+4000元×0.6/1.0/3.0)÷2×40×1%=1280/1600/3200元

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139(退休年齡為60歲,

“計發月數”為139個月)

【延伸閱讀】 40年工齡退休後能領取多少養老金?你的養老金你自己會算嗎?

企業員工養老金領多少根據情況而定,也要看你的企業福利怎麼樣,下面是一般的計算方法。

工齡工資,又稱年功工資(wage for seniority,是企業按照員工的工作年數,即員工的工作經驗和勞動貢獻的積累給予的經濟補償。工齡工資是企業分配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金額不是很高,但工齡工資的作用不可小瞧。

工人退休金:按照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類推工齡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參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參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齡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級工、中級工,還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務員也要不分職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樣,三年以內執行完成。

養老保險:一般來說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你的個人帳戶上存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你。那單位給你交的21%到哪裡去了?國家把單位為你交的21%的錢全部劃到國家的養老統籌基金裡了。

在社會保障的歷史上有兩個里程碑:一是德國在俾斯麥時期首創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在1935年美國建立全面社會保障制度,並將社會保障制度化。這對二戰後社會保障制度的全球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過程中,二戰是個分水嶺。總的來說,二戰以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的項目、覆蓋率和保障的水準等方面各國可能不同,但是相同的一點是:社會保障只是保證居民擁有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二戰以後,社會保障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福利國家紛紛出現,其先鋒是英國。

20世紀70年代,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實踐紛紛出現於工業國家。

繳納社保,有一個繳納基數,一般為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知道繳納基數和您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才能知道您養老金是多少。

假設您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是3000元的話,那麼您能拿到如下資料的養老金。

在計劃經濟時代,工齡對一個人的作用非常明顯;如今已是市場經濟了,跳槽成了常見的事,工齡似乎沒有什麼大用處了。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其作用在勞動管理的進程中仍不可低估。

【延伸閱讀】 改革基本養老金具體計算辦法後,你的退休養老金能多領多少錢?

一、改革後基本養老金的具體計算辦法

1、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區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1)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指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在內的全部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工資收入的平均值;

(2)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方法: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區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參保人員繳費年限內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算術平均值,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參保人員本人月實際繳費工資與上年度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比值。

具體計算辦法是:以參保繳費人員歷年實際繳費工資基數分別對應除以上年度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得出每年指數,其中2002年至參保繳費前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按全區職工月平均工資(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在內的全部單位職工月工資收入的平均值)計算。

實施個人繳費前按自治區政策規定計算的視同繳費年限的每年指數記為1,實施個人繳費後至建立個人帳戶前計算的繳費工資指數低於l的按1計算,高於1的按實際計算。按上述辦法計算出參保人員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後,將每年指數相加,除以計算指數的年數,即為參保人員的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全區職工月平均工資以每年自治區統計局公佈的數字為准。

2、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4%×建立個人帳戶前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

二、企業員工養老金領多少根據情況而定

企業員工養老金領多少同時也要看你的企業福利怎麼樣!

1、工人退休金:按照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

2、養老保險:一般來說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

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但工齡工資的作用不可小瞧。

工人退休金:按照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類推工齡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參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參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齡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級工、中級工,還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務員也要不分職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樣,三年以內執行完成。

養老保險:一般來說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你的個人帳戶上存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你。那單位給你交的21%到哪裡去了?國家把單位為你交的21%的錢全部劃到國家的養老統籌基金裡了。

在社會保障的歷史上有兩個里程碑:一是德國在俾斯麥時期首創社會保障制度;二是在1935年美國建立全面社會保障制度,並將社會保障制度化。這對二戰後社會保障制度的全球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過程中,二戰是個分水嶺。總的來說,二戰以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的項目、覆蓋率和保障的水準等方面各國可能不同,但是相同的一點是:社會保障只是保證居民擁有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二戰以後,社會保障進入到另一個階段,福利國家紛紛出現,其先鋒是英國。

20世紀70年代,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實踐紛紛出現於工業國家。

繳納社保,有一個繳納基數,一般為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知道繳納基數和您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才能知道您養老金是多少。

假設您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是3000元的話,那麼您能拿到如下資料的養老金。

在計劃經濟時代,工齡對一個人的作用非常明顯;如今已是市場經濟了,跳槽成了常見的事,工齡似乎沒有什麼大用處了。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其作用在勞動管理的進程中仍不可低估。

【延伸閱讀】 改革基本養老金具體計算辦法後,你的退休養老金能多領多少錢?

一、改革後基本養老金的具體計算辦法

1、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區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1)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指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在內的全部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工資收入的平均值;

(2)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方法: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區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參保人員繳費年限內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算術平均值,繳費工資指數是指參保人員本人月實際繳費工資與上年度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比值。

具體計算辦法是:以參保繳費人員歷年實際繳費工資基數分別對應除以上年度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得出每年指數,其中2002年至參保繳費前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按全區職工月平均工資(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在內的全部單位職工月工資收入的平均值)計算。

實施個人繳費前按自治區政策規定計算的視同繳費年限的每年指數記為1,實施個人繳費後至建立個人帳戶前計算的繳費工資指數低於l的按1計算,高於1的按實際計算。按上述辦法計算出參保人員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後,將每年指數相加,除以計算指數的年數,即為參保人員的月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全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全區職工月平均工資以每年自治區統計局公佈的數字為准。

2、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4%×建立個人帳戶前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到月)。

二、企業員工養老金領多少根據情況而定

企業員工養老金領多少同時也要看你的企業福利怎麼樣!

1、工人退休金:按照工齡,每工作一年100元;

2、養老保險:一般來說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

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