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門橋、丹鳳街——南京老地名背後的故事

北門橋

一九六四年的春節,父母讓我去接外婆來吃飯。

外婆跟舅舅一家住在高樓門,那年已七十多歲,所以我叫了一輛三輪車載她。

三輪車沿安仁街、丹鳳街、唱經樓、魚市街一路下坡,十分順溜,然而穿過珠江路,到了北門橋,橋弓高陡,橋面有冰,車子勉強騎到半坡就往下滑,怎麼都過不去。車夫只好下車硬拉,我也跳下車推,虧得有過路人又幫了把手,才登上橋頂。這讓我對北門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十年後,對南京城的歷史有了些瞭解,我才知道它是因處於南唐金陵城北門外而得名,橋下的楊吳城濠,古時是重要的交通水道,為了便於船隻通行,橋下必須有足夠高的圓拱。而金陵城南北幹道必得經北門出城,北門橋正當水陸交通樞紐,遂成為繁華的商品集散地,現在還留下了魚市街、雞鵝巷、估衣廊等地名。

明初建都之際,雖然拆除了金陵城的北牆,但北門橋正位於城南居民區、城東皇宮區與城北軍事區之間,為商業大市之一,且南北幹道由此北延至長江邊,更凸顯出其重要性。就連嚴令禁止民間商業貿易的太平天國,後來也曾在北門橋開設“買賣街”。看民國年間的老照片,那一帶不僅商鋪雲集,且有“北門橋郵務支局”。

北門橋東原有洪武街,民國年間被拓併入珠江路。橋西不遠便是袁枚的隨園所在。《紅樓夢》第四十七回中,寫柳湘蓮“跨馬直出北門,橋上等候薛蟠”,過了橋“漸漸人煙稀少”,“且有一帶葦塘”,與袁枚“北門橋轉水田西,路少行人鳥漸啼”的描寫,正相吻合,可見那“北門外頭橋”,即是以北門橋為原型的。

一九八九年,省作協在肚帶營的宿舍建成,我分到一套三居室,距北門橋僅一箭之地,舉足即至。其時周邊的歷史遺跡尚多,最有名的要數橋北的唱經樓,據說是明成祖仁孝皇后所建。仁孝皇后是徐達的大女兒,但她的娘家人擁戴建文帝,

始終拒絕與明成祖朱棣合作,她選擇在這交通道口建唱經樓,心思未免有些微妙。也有人說唱經樓始建於南唐,是李後主的懺經樓。

那是一幢傳統樣式的二層小樓,正處在唱經樓街與唱經樓西街相交的斜角上,平面呈南窄北寬的梯形。樓下正對北門橋的南門裡是個小戲園,時有地方戲的演唱,兩側則有些小商家鋪面。聽說二樓尚供有佛像,我沒有上去過。民國年間張恨水先生曾住在那一帶,後來以附近的市井故事為原型,寫成了長篇小說《丹鳳街》。

同住在丹鳳街的還有一個胡蘭成,因了張愛玲的緣故名噪一時。

但是更有價值的,該是魚市街西側焦狀元巷中的焦竑故居。

明代開國二百餘年,南京一直沒有出過狀元,直到萬曆年間焦竑“破天荒”。焦竑著作等身,藏書數萬卷,其藏書樓五車樓當時保存完好,樓前水池尚在,格局與寧波天一閣相仿,建築也只晚於天一閣三十年。

北門橋南的雞鵝巷中,也住過兩個名人。一個是南明弘光年間的權臣馬士英,時有“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的民謠。清軍渡江,馬士英隨弘光皇帝出逃,憤怒的南京人把馬家拆成了一片平地,據說直到清代中期,仍沒有人在那塊地上蓋房子。另一個是民國年間的戴笠,住在雞鵝巷五十三號,戴笠死後成了他的“紀念堂”。

橋南北道路在歷次維修中墊高,北門橋的橋坡也逐漸趨緩。一九九四年拓寬北門橋路,連帶著將北門橋也大幅加寬,現在橋基和橋拱尚存,保持舊貌的橋面,只剩西邊一側的橋欄和步道了。

作者檔案

薛冰,原名薛兵,筆名止水。浙江紹興人。1984年調江蘇省作協創聯部工作,1992年任《雨花》雜誌編輯。1996年調江蘇省委宣傳部籌辦《東方文化週刊》,歷任編輯部主任、副總編輯。2000年起任江蘇省作協《江蘇省志·文學志》副主編,專業作家。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青銅夢》,中篇小說《黑火》、《空白》、《紙屏風》等,散文隨筆集《舊書筆譚》、《《金陵書話》、《紙上的行旅》、《家住六朝煙水間》、《金陵女兒》、《江南牌坊》等20餘部。

後來以附近的市井故事為原型,寫成了長篇小說《丹鳳街》。

同住在丹鳳街的還有一個胡蘭成,因了張愛玲的緣故名噪一時。

但是更有價值的,該是魚市街西側焦狀元巷中的焦竑故居。

明代開國二百餘年,南京一直沒有出過狀元,直到萬曆年間焦竑“破天荒”。焦竑著作等身,藏書數萬卷,其藏書樓五車樓當時保存完好,樓前水池尚在,格局與寧波天一閣相仿,建築也只晚於天一閣三十年。

北門橋南的雞鵝巷中,也住過兩個名人。一個是南明弘光年間的權臣馬士英,時有“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的民謠。清軍渡江,馬士英隨弘光皇帝出逃,憤怒的南京人把馬家拆成了一片平地,據說直到清代中期,仍沒有人在那塊地上蓋房子。另一個是民國年間的戴笠,住在雞鵝巷五十三號,戴笠死後成了他的“紀念堂”。

橋南北道路在歷次維修中墊高,北門橋的橋坡也逐漸趨緩。一九九四年拓寬北門橋路,連帶著將北門橋也大幅加寬,現在橋基和橋拱尚存,保持舊貌的橋面,只剩西邊一側的橋欄和步道了。

作者檔案

薛冰,原名薛兵,筆名止水。浙江紹興人。1984年調江蘇省作協創聯部工作,1992年任《雨花》雜誌編輯。1996年調江蘇省委宣傳部籌辦《東方文化週刊》,歷任編輯部主任、副總編輯。2000年起任江蘇省作協《江蘇省志·文學志》副主編,專業作家。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青銅夢》,中篇小說《黑火》、《空白》、《紙屏風》等,散文隨筆集《舊書筆譚》、《《金陵書話》、《紙上的行旅》、《家住六朝煙水間》、《金陵女兒》、《江南牌坊》等20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