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想要成為巴菲特,就不要與投機者為伍

A股的不穩定性和投機性在世界股市中都享有“盛譽”,15年那次股災更是以其劇烈的波動和由此延伸的故事被載入股市歷史,從那次股災裡走出來的人都對那次經歷津津樂道。

那些損失了錢的短線投資者會覺得栽了跟頭,而同樣損失了錢的價值投資者會覺得這只是一次插曲。

以天為單位進行投資的人,靠的是奇跡和運氣。以年為單位瞄準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天賦與能力。當你以3-5年為一個週期進行財務規劃的時候,靠的是膽識和眼光。以10年,或者更長期的時間進行投資時,相信的是時代和命運。

格局決定了結局,小聰明終究抵不過大智慧。

投資者都希望當聰明人,起碼要比股市裡其他人聰明,所以在股市中很多技術派談很多技術指標,設計很多投資場景,設置很多投資主題,越複雜越好,越聽不懂越好,最好要讓別人不覺明曆。

而價值投資,說起來太簡單了,安全邊際,能力圈,市場先生,

企業思維,這些概念不像技術分析那樣一套一套的,既不能收穫別人的崇拜,有時候也不能短期見效,所以自詡為聰明人的投資者都不屑于研究。

可是聰明人不願意入的道,卻是真正的投資大智慧。安全邊際、能力圈、市場先生、企業思維,這四個詞需要投資者窮盡一生去研究和參悟。

有些人說:我也相信價值投資,可我運用價值投資的時候為什麼會失效?這類就是典型的偽價值投資者,他們往往以為自己做的是價值投資,其實也是在投機。他們用價值投資的方式選擇了茅臺,尋找到了買入點,可是在茅臺漲了一些之後便賣掉,等茅臺創新高的時候懊悔:賣早了。

這不是價值投資,這不是成功投資者的格局。

要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

首先得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但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卻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因為偉大的投資者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而且可以複製的,就像巴菲特先生。

要成為巴菲特先生,我們就要具有巴菲特先生那樣的投資能力,

當我們擁有巴菲特先生那樣的格局時,我們就不再是追逐蠅頭小利的聰明人了。

一、對正確理念的堅持

接受一個理念並不容易,即使它是正確的。價值投資在中國傳播時,有些人5分鐘接受,有些人3天才能理解,而有的人一生都不會相信。那些相信的人經過培訓都可以告別虧損,時間是好企業的朋友,時間會化解好企業的危機,對壞企業卻無可奈何。

但理念有一個不太友好的朋友,叫信念。

理念是固定不變的,但信念卻非常容易動搖。朋友的勸導,市場的波動,投資經理的遊說,都很容易讓信念變得不堅定。巴菲特的內心有一個內在評分卡,對於別人的誇讚,如果他自己不認同就不會覺得開心。而別人懷疑時,只要他內心覺得正確,便不會動搖。

因此我們發現成功的投資者往往對投資過程的興趣大於對金錢本身。他們不光是投資者,也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往往做人的格局較大,能夠做到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對信念有著超乎尋常的堅持。

二、分析企業的能力

分析企業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投資收益能否跑贏市場。

分析企業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

生意類型決定了一個企業是否容易賺錢,是否是夕陽行業,是否具有發展空間。

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護城河和賺錢能力的持續性,也決定了企業是否會面臨強力的競爭。

企業管理者的品質決定了企業是否誠信,股東權益能否獲得保證,股東能否獲得分紅。

企業報表更加可以看透一個公司的經營情況和未來發展潛力。

這一點在國外投資家中也有體現,巴菲特和芒格對企業的分析判斷能力最強,比彼得·林奇、約翰·涅夫等要高一段位,這種高明在投資成就的體現上十分直觀。

三、對人性的把握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鏡。如果股市是理性的,那股價應該圍繞企業價值在波動,投資行為就十分容易。但當理性的股市裡摻入人性之後,一切就變的不可控了。

有些人認為,在以散戶為主的A股裡,理智的投資行為並不適合。但其實恰恰相反,在非理性的市場裡,理性的價值投資者迎來了最好的投資時機。

在非理性的市場裡,市場經常會出現極端低和極端瘋狂的價格,鐘擺的兩極產生巨大機會。駕馭人性,把握大眾心理,就容易在股市的波動裡賺到最大的利潤。

除了要把握別人,我們更要修煉內心。人類的認知誤區無處不在,錨定效應、損失厭惡、社會認同等等,這些心理學效應都在影響我們。但是通過修煉,理性可以更強大,這些力量可以被理性打敗。

四、格柵思維

格柵理論是由芒格先生提出的:真正的、永遠的成功屬於那些首先努力建立思維模式格柵,然後學會以善於聯繫、多學科並用的方式思考的人們。

價值投資強調能力圈,但不是讓投資者困死在自己的能力圈,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綜合能力的佼佼者,他們對企業經營、經濟學、心理學、行銷學、政治學、歷史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學科都有涉獵,用知識輔助投資,投資融入知識。

古人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目光看的長遠時,浪花不過是小小的波瀾。對於投資者來說,格局決定了結局。僅僅是股市一年的波動就展示“艱難心路歷程”的人永遠走不出狹隘的人生,想要成為巴菲特,就不要與投機者為伍。

叫信念。

理念是固定不變的,但信念卻非常容易動搖。朋友的勸導,市場的波動,投資經理的遊說,都很容易讓信念變得不堅定。巴菲特的內心有一個內在評分卡,對於別人的誇讚,如果他自己不認同就不會覺得開心。而別人懷疑時,只要他內心覺得正確,便不會動搖。

因此我們發現成功的投資者往往對投資過程的興趣大於對金錢本身。他們不光是投資者,也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往往做人的格局較大,能夠做到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對信念有著超乎尋常的堅持。

二、分析企業的能力

分析企業的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投資收益能否跑贏市場。

分析企業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

生意類型決定了一個企業是否容易賺錢,是否是夕陽行業,是否具有發展空間。

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護城河和賺錢能力的持續性,也決定了企業是否會面臨強力的競爭。

企業管理者的品質決定了企業是否誠信,股東權益能否獲得保證,股東能否獲得分紅。

企業報表更加可以看透一個公司的經營情況和未來發展潛力。

這一點在國外投資家中也有體現,巴菲特和芒格對企業的分析判斷能力最強,比彼得·林奇、約翰·涅夫等要高一段位,這種高明在投資成就的體現上十分直觀。

三、對人性的把握

股市是人性的放大鏡。如果股市是理性的,那股價應該圍繞企業價值在波動,投資行為就十分容易。但當理性的股市裡摻入人性之後,一切就變的不可控了。

有些人認為,在以散戶為主的A股裡,理智的投資行為並不適合。但其實恰恰相反,在非理性的市場裡,理性的價值投資者迎來了最好的投資時機。

在非理性的市場裡,市場經常會出現極端低和極端瘋狂的價格,鐘擺的兩極產生巨大機會。駕馭人性,把握大眾心理,就容易在股市的波動裡賺到最大的利潤。

除了要把握別人,我們更要修煉內心。人類的認知誤區無處不在,錨定效應、損失厭惡、社會認同等等,這些心理學效應都在影響我們。但是通過修煉,理性可以更強大,這些力量可以被理性打敗。

四、格柵思維

格柵理論是由芒格先生提出的:真正的、永遠的成功屬於那些首先努力建立思維模式格柵,然後學會以善於聯繫、多學科並用的方式思考的人們。

價值投資強調能力圈,但不是讓投資者困死在自己的能力圈,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綜合能力的佼佼者,他們對企業經營、經濟學、心理學、行銷學、政治學、歷史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學科都有涉獵,用知識輔助投資,投資融入知識。

古人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目光看的長遠時,浪花不過是小小的波瀾。對於投資者來說,格局決定了結局。僅僅是股市一年的波動就展示“艱難心路歷程”的人永遠走不出狹隘的人生,想要成為巴菲特,就不要與投機者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