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首個開放式無人機反制基地在成都成立

無人機飛行愛好者代表宣讀“合法飛行、抵制黑飛”倡議書。

邱美智 攝

中新網成都6月30日電(王爵)30日,由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通航處指導,院士無人機實驗室主辦,成都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管委會、電子科技大學等20家單位共同協辦,多家無人機企業參與的“合法飛行、抵制黑飛”主題活動暨全國首個開放式無人機反制基地揭牌儀式在成都郫都區菁蓉鎮舉行。

據資料顯示,全國範圍內的無人機擾航事件,從2015年的4起,到2016年猛增至23起。

2017年以來,包括成都、重慶、深圳、昆明、杭州、哈爾濱、綿陽等在內的民用航空機場就先後發生無人機影響航班正常飛行的事件。無人機黑飛已成常態,今年4月14日、17日、18日和21日,成都雙流機場四天合計導致百餘架次航班被迫備降或返航,超過萬名旅客受阻滯留機場,經濟損失以千萬元計,對旅客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脅和損失更是不容小覷。

據瞭解,各種無人機“黑飛”事件引起了社會深切憂慮。

儘管部分無人機企業在其產品中為無人機飛行劃定了禁飛區域,但僅限部分區域。無人機配件在網上到處有賣,很容易就能夠組裝一台能夠飛行的無人機,門檻並不高。導致影響民航安全、炸機、傷人等事件頻繁出現,更有一些用戶根本就不知曉淨空保護飛區,直接任意飛行而造成”黑飛”現象。

“遵守法律法規,自覺安全飛行。杜絕技術濫用,共同抵制黑飛;釋放正向能量,

維護公共安全;擁護政府監管,積極建言獻策。推進行標建立,規範行業發展。提升技術能力,創新運營模式。“揭牌儀式上,入駐菁蓉鎮無人機大街的無人機企業的飛手們紛紛簽名,倡議全國的飛手一起“杜絕黑飛,合法飛行”。

據院士無人機實驗室代表景小平介紹,“菁蓉開放式無人機反制基地”揭牌,標誌著全國首個帶有公益性的開放式無人機反制基地正式成立。

目前反無人機手段主要分為電磁干擾、聲波干擾、物理摧毀三大手段。電磁干擾成本不高攜帶便利,缺點是不能自主檢測,需要人工配合;聲波干擾難度大成本高且尚處於理論階段;而物理摧毀自帶感測器,擊落無人機速度快,且適應環境性強,不過成本很高只適合軍用。

景小平告訴記者,希望反無人機行業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我們成立開放式無人機反制基地就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反無人機的行業來,

共同研發、孵化更多更新的反無人機技術產品,用於淨化我們的天空,維護我們的合法秩序。”

據瞭解,院士無人機實驗室成立的初衷是立足于無人機產業的人才培養和無人機相關技術的研發。在郫都區政府、社會各界朋友和全體研發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實驗室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無人機反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功突破市面無人機常規通訊頻段、通訊加密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的反制技術;以人為本,在保證使用者安全、保證使用者便捷使用方面採取了十多項專利技術。

據主辦方透露,為配合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反無人機基地還將進行技術交流和技術培訓,幫助解決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為無人機產業培養人才,共謀發展。(完)

成功突破市面無人機常規通訊頻段、通訊加密技術、衛星定位技術的反制技術;以人為本,在保證使用者安全、保證使用者便捷使用方面採取了十多項專利技術。

據主辦方透露,為配合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反無人機基地還將進行技術交流和技術培訓,幫助解決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為無人機產業培養人才,共謀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