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農場來啦!三農領域的又一場“革命”或席捲而來!

“共用”貌似是當下挺火的一個詞,其實,早在之前,“共用”也早就在我們的社會中出現過,比如supermarket和Shopping mall中的共用雨傘、共用充電寶等等,只是當共用單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入我們的生活時,

大家才正在意識到,在資源如此寶貴的今天,“共用”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共用經濟的概念滲透到包括農業在內的各個領域是不是也是早晚的事?有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曾經提到:“共用”是我們的未來,這是對未來社會的思考!

農業領域的第一道“共用”曙光,出現在了農場裡!

國家政策的支持

共用農場未來幾年可能井噴

最近,海南省委專門召開了一場培訓推進會,主題就是以共用農場推進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的建設。

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提出,共用農場是解決鄉村旅遊產品品質不高的一把鑰匙,同時也能解決扶貧、傳承農耕文化等課題。由此,海南省決定要以試點的方式開展“共用農場”的建設,並要求各市縣部門積極落實。

目前,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範圍的熱度都在持續升溫,“共用農場”的孕育空間正在慢慢變大。

國內共用農場案例

線上下單認購土地收穫權

國內在廣州等地已經誕生了一些專注於做共用農場的運營商,他們在全國各地接收閒置土地進行託管,規劃改造成統一管理的農場,然後實行標準化生產。

這些運營商有專門的團隊,確保農場進行標準化的有機種植,

並且將農場分割成若干片區,由城市家庭線上下單來認領土地的收穫權。這些取得收穫權的家庭,就是農場的共用會員,而像種植、生產等等流程則是由運營商的專業團隊去操作。

這個概念確實不錯,至少可以吸引很多有田園夢的城市人。

不過,相信很多人還是有疑問,畢竟共用農場整個項目操作下來投入也很大,除了收取一些會員費,還有哪些盈利點,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

共用農場盈利點解析

農民與消費者互利雙贏

①賣產品(更注重產品品質和產品附加值)

研究發現影響人類健康的四個關鍵因素:生物學因素占15%,

環境因素占17%,衛生服務因素占8%,飲食占32%及生活方式占28%。可見,環境、飲食、生活方式佔據了很大比重,一個農場項目,不僅僅要做到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更要保證飲食的健康,為有課營造放鬆舒適的遊園環境,共用農場堅持建設自然生態圈,發展有機植、統一有機種植標準化、連結城市,活化鄉村,打造一個有機生產基地兼休閒的體驗農業基地,有了會員的見證,產品品質有目共睹,優質農產品的價值只會不斷提升。同時,還要充分發揮產品附加價值,生態種植區、私家菜園區、農家產品採摘區、山間溪流區、自然教育、中央廚房區和特色民宿區構成……。

②租賃

土地、農機、倉儲、物流……共用農場永遠不缺可以租賃的資源,以美國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庭院俱樂部”為例,它採取的就是一種典型的有形資產分享方式:他們將建築公司和承建商那裡閒置的推土機、挖掘機、反鏟機等重型機械設備出租,説明前者獲得額外收入的同時,也省卻了不需要經常使用這些設備的小公司一筆不小的投入。只要農場還有閒置資源沒有完全被利用起來,就能租賃出去,既能賺錢又有社會效益。

③延伸價值

歐美很多共用農場都與學校合作,推出親子科普教育,只要農場的宣傳和包裝做得好,服務扎實到位,人流量可想而知。

另外,每個農場都配備有專屬的院落,以實現共用農場“共同分享”的理念,庭院融合西方簡約現代風格和中式居家實用的生活特性,與稻田四季斑斕的色彩協調統一,營造出一種親切、親近感,讓人“回歸自然”,舒適、輕鬆。室內傢俱多原木,式樣簡約而不失格調。室外多生態棚架,藤蔓植物,移步換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④資本運作

農場的會員多了,自然共用農場就成了一個資金池,會員費、認領費聚集起來,可以用於投資其他項目。不過這樣的資本運作必須謹慎,要有科學的規劃和風險預估。

小編有話說

其實呀,共用農場就是把共用經濟的這種理念,帶到具體的農場經營中去,打造出的大聯盟。這個大聯盟成員需要:消費者和農場、線上和線下的購物管道和流程,還有,要保證良好的農場體驗,包括參與農事活動和購買土地、農資、農產品衍生品的工藝製作等的體驗等。

共用農場,更代表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態健康的生活理念。

它不是純粹的有機種植,是搭建自然農業生態圈。

它不是簡單的啟動鄉村閒置資源,更是實現優質資源匹配與有效管理。

讓人們在週末的閒暇時光裡,約上三五知己, 來到有幾分田地,一處小院之地,不分年齡,不分層次,甚至不分國籍,相聚在一起,無論是攝影、繪畫、彈琴,還是品茗、美食都在這裡聚集,相互交流,尋覓知音,營造積極向上、活力、健康的生活氛圍。

當然,農業領域可以做共用經濟的不止農場,其實還有很多更大體量的市場,比如說農資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物流資源……也可以嘗試共用經濟。

不知大家對於共用經濟在農業領域的前景怎麼看,或者你也有什麼共用好點子,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了會員的見證,產品品質有目共睹,優質農產品的價值只會不斷提升。同時,還要充分發揮產品附加價值,生態種植區、私家菜園區、農家產品採摘區、山間溪流區、自然教育、中央廚房區和特色民宿區構成……。

②租賃

土地、農機、倉儲、物流……共用農場永遠不缺可以租賃的資源,以美國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庭院俱樂部”為例,它採取的就是一種典型的有形資產分享方式:他們將建築公司和承建商那裡閒置的推土機、挖掘機、反鏟機等重型機械設備出租,説明前者獲得額外收入的同時,也省卻了不需要經常使用這些設備的小公司一筆不小的投入。只要農場還有閒置資源沒有完全被利用起來,就能租賃出去,既能賺錢又有社會效益。

③延伸價值

歐美很多共用農場都與學校合作,推出親子科普教育,只要農場的宣傳和包裝做得好,服務扎實到位,人流量可想而知。

另外,每個農場都配備有專屬的院落,以實現共用農場“共同分享”的理念,庭院融合西方簡約現代風格和中式居家實用的生活特性,與稻田四季斑斕的色彩協調統一,營造出一種親切、親近感,讓人“回歸自然”,舒適、輕鬆。室內傢俱多原木,式樣簡約而不失格調。室外多生態棚架,藤蔓植物,移步換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④資本運作

農場的會員多了,自然共用農場就成了一個資金池,會員費、認領費聚集起來,可以用於投資其他項目。不過這樣的資本運作必須謹慎,要有科學的規劃和風險預估。

小編有話說

其實呀,共用農場就是把共用經濟的這種理念,帶到具體的農場經營中去,打造出的大聯盟。這個大聯盟成員需要:消費者和農場、線上和線下的購物管道和流程,還有,要保證良好的農場體驗,包括參與農事活動和購買土地、農資、農產品衍生品的工藝製作等的體驗等。

共用農場,更代表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態健康的生活理念。

它不是純粹的有機種植,是搭建自然農業生態圈。

它不是簡單的啟動鄉村閒置資源,更是實現優質資源匹配與有效管理。

讓人們在週末的閒暇時光裡,約上三五知己, 來到有幾分田地,一處小院之地,不分年齡,不分層次,甚至不分國籍,相聚在一起,無論是攝影、繪畫、彈琴,還是品茗、美食都在這裡聚集,相互交流,尋覓知音,營造積極向上、活力、健康的生活氛圍。

當然,農業領域可以做共用經濟的不止農場,其實還有很多更大體量的市場,比如說農資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物流資源……也可以嘗試共用經濟。

不知大家對於共用經濟在農業領域的前景怎麼看,或者你也有什麼共用好點子,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