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達觀天下:追求至善至美的管理境界

尹衍梁: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董事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兼職教授,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臺灣潤泰集團總裁。他捐贈一億美元創辦了當今世界獎金額最高的學術性獎項“唐獎”,

獎金額超過諾貝爾獎。他還將捐出自己95%的財產,會有超過30億美元善款用於支持慈善事業和社會發展。

一、緣起

對於所有的具體學科而言,隨著知識的豐富、認識的深化,思想的觸手最終都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管理學也是這樣,“企業家首先應該是個哲學家”。而談到哲學的話題,則離不開關於真善美的永恆思索和追求。科學就是求真的,眾多的管理學教材都會告訴你大量的定理、公式、模型,這些都是極具真理性的科學成果,但這並不是《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的重點。我覺得此書更多地讓我看到了管理學的善與美。當然,盡善盡美的事物一定也是同一於真理的發展方向的。

二、

善乃管理之因

善,有善良、良好、合適的意思。善是一種品質、一種德行,可以構建于組織的文化、精神、使命之中,是尹衍梁先生的“福田”,是他的“利眾”、他的企業“仁者”思想。你可以從本書中、從尹先生言行中、從潤泰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各個方面找到它。

中國傳統哲學是求善的哲學。儒家提出過許多關於善的倡言。而看完此書之後,我認為管理者的善與儒家的善是一致的:仁者愛人,

有禮者敬人,管理者利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利人者,人服膺焉,亦必有以利之。愛敬守禮,瑾訓言行,小善;潤澤眾人,泰安天下,是為大善。

與人為善、利他、利眾,才是組織的基因,才是企業的使命。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德魯克先生在《管理的實踐》中就提出過一些最首要、最基本的問題:企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應該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利潤不是目的,

只是企業經營的限制性因素。企業的目標應該從企業外部、從對個人和社會做出的貢獻中去尋找。

這些都與尹衍梁先生的想法不謀而合。要做就做“大投資”,要投資于社會進步,企業越“善”,社會越進步,商機就越多,“福田”就越廣闊。所以,投資有了一個根本性的標準和意義,就是社會回報。所以,利民利世卻不被人看好的生物技術產業能得到尹先生的青眼相加,

“這是一門好生意,即可以幫助人少生病、健康快樂,有幾乎沒有受害者,這樣的事業一定可以長久”。符合社會的利益,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管理學的善,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價值的評判標準。

三、

善與管理實踐

管理學的善不僅表現在企業使命和發展方向上,還有更多可以發掘發現的地方。

從組織內部來看,“不是用人,是合作”,領導者服務眾人,以利眾的思想與員工合作,給員工以發展以成長,也讓員工會合作、懂分享、知利眾。如此。“蜂群智慧”可得,“囚徒困境”可破,“螞蟻式管理”可成,高效組織力可期。

從經營戰略來看,企業要“把幸福傳遞給消費者”,做消費者利益的代表,與消費者、供應商以及社會各界一起做餅,販賣“幸福”,達到了共同和諧、共同幸福、共同發展的善的狀態。一己之私,斤斤計較,其利小;萬物生長,萬民得利,其利大。

這種“善”和“眾的幸福”又可進一步物化,物化為產品和服務的卓越的品質力。因為“使命是要追求代表消費者的利益”,所以永遠要比客戶早一步,不只是為了達到比競爭者更好的品質,更是為了保衛顧客的幸福!產品要用之于客戶服務于客戶,就要一切為客戶著想,打造卓越的品質力以傳遞更高的價值更幸福的體驗。因為有心,所以善良。因為善良,所以卓越。

四、管理的藝術性與美感

管理學既追求“水利萬物”般的至善,也追求超拔現實的至美。

世間的美有優美與崇高(壯美)之分。優美的背後存在著人與物件的親近關係,崇高的背後存在著人與物件的對抗關係。崇高之事因衝突而生壯麗,優美之物則因和諧而顯柔情。

尹衍梁先生身上集中體現了管理的優美與崇高。

他愛當舵手,愛出海遠航,愛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裡,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巨頭雲集的商海裡乘風破浪。下為鱗潛,上作羽翔,其間汪洋,浩浩湯湯。他喜歡崇高,崇高讓人驚恐,驚恐中夾雜征服的快感。管理者應該追求崇高,在波譎雲詭的迷局裡,在高山峽谷的困局裡,要敢於對抗,勇於征服。不為,希望幾滅。唯有許大志,立大願,大破大立,然後危局解,能超越,柳暗花明。

他也喜歡優美,優美讓人內心靜謐、流連忘返。他喜歡騎自行車出行,停在馬路邊小菜館門口,一邊吃飯一邊觀察著老廚子大施手藝、舞刀如飛;他喜歡一下午都站在海邊,看潮起潮落、浪去浪還,高低起伏,像市場潮流一般規律;他喜歡一個人坐在精舍裡蒲團上安靜打坐禪修,竹籬下,犬吠雞鳴,雲中世界,芸窗中,蟬吟鴉噪,靜裡乾坤。管理者也應該追求優美,因為優美基於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和諧之美也正是善。就這樣靜靜地欣賞、安靜地思考,說不定一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種種鬱結疑惑頓消,能從生活小事裡靈機一動想出個預製建築工法,能從自然裡聯繫經濟社會悟出些觀潮哲學呢?

管理學渴望優美,也渴望崇高。企業家、管理者既要超越、要發展、要攻堅克難,也要和諧共生、要溫潤敦厚、守柔不爭。

五、結論

趙汀陽說:“沒有美,善就沒有意義。”同樣的,沒有善,美也不可能有大的格局。這部《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管理學是在管理中追求真善美的學問,尹衍梁先生在管理的實踐中以其一言一行彰顯著管理的真善美,成為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學習的楷模。願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中實現管理學的真善美!

作者簡介:

余志成,湖北大學楚才學院本科二年級學生,工商管理專業,達觀天下書友會湖北分會副會長,深圳英邁思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上線指導老師。興趣愛好極為廣泛,熱衷於探索一切未知領域,嚮往著過有趣而可愛的生活。

《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介紹:

中國臺灣著名企業家尹衍梁先生領導的潤泰集團橫跨七大產業,包括了四十多家公司,資產總規模超過兩兆億新臺幣。在長期的企業經營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形成了獨特而可貴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深受業界的推崇,成為被效仿的對象。除了在實業上的成就之外,他還通過設立光華獎學金、興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等舉措來積極回饋社會。他還捐出一億美元設立面向世界的“唐獎”,鼓勵科學研究,促進人類發展。本書從戰略、組織、決策、領導、投資、創新、品質、使命、教育、期望十個方面,系統地研究和分析他的管理思想、理念與方法,讓讀者能及時分享他獨到的管理智慧。相信本書作為一本生動而貼近管理實踐的商業管理著作,定能對傳播華人的管理思想和經驗有所助益,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從中獲得啟發、產生共鳴。

名人推薦

顧佳峰在本書中描繪了一位中國頂尖企業家的商業戰略,他不僅描述了如何構建強有力的組織以獲取成果,如何行使領導力,如何培育創新和強調品質,也探討了如何培育接班人的問題。

——傅高義,《鄧小平時代》作者、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哈佛大學教授

在拜金主義與犬儒主義于商界尤為盛行的今天,我們需謹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商人追求的是回饋社會,並借助他人的想像力與敬業心來合力實現這一點。有趣的是,在西方傳統哲學中也能找到相似的觀點:瑞典語中有關“商業”的最古老的詞彙是närings livet,字面意思即為“生命的養料”;英文中表達“公司”與表達“陪伴”的詞彙源於同一個詞根,即法語的com pane,意為“分享麵包”。

就此而言,像尹衍梁這樣的人是傳承著一支血脈的,毫不誇張地說這支血脈曾塑造了文明,他們攜手帶來很佳的思維實踐以應對嚴峻的挑戰。在這個全球化挑戰空前的時代,我們都需要通過顧佳峰的這本書來重新領悟這一精神,並將之帶回其應得的現代商業社會的主流之中。

——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作者、當代管理大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本書主人公創立“唐獎”,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阿爾文·羅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

顧佳峰送我一部著作,敘述他的老師尹衍梁管理企業的方法和經歷,往往絕處逢生,眼光獨到,和做科學研究的情形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很值得閱讀。

——丘成桐,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

顧佳峰的這部著作,讓我瞭解了著名企業家尹衍梁獨到的管理思想和見解,以及他在長期管理實踐中所獲得的不凡成就。尹衍梁那永無止境地通過創新去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令我印象深刻。我認為,這是一部瞭解當代東方管理思想和實踐的必讀書,值得反復閱讀。

——黃亞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尹衍梁的身上,體現了企業家和工程師的完美結合。顧佳峰的這部書稿,探討了具有四百多項發明專利的工程師尹衍梁在商界中傳奇般的成功奧秘,對於廣大工程愛好者、創新創業者,是一種啟發和激勵。

——陳剛,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顧佳峰以其老師尹衍梁的企業管理實踐為研究物件,深入探討和分析了尹衍梁先生的管理思想及創見。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華人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顧佳峰這部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時,有助於向世人展示優秀華人企業家的管理密碼,分享華人企業的成功經驗。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細讀的管理著作,富含東方管理智慧。

——蔡洪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達觀天下書友會)

給員工以發展以成長,也讓員工會合作、懂分享、知利眾。如此。“蜂群智慧”可得,“囚徒困境”可破,“螞蟻式管理”可成,高效組織力可期。

從經營戰略來看,企業要“把幸福傳遞給消費者”,做消費者利益的代表,與消費者、供應商以及社會各界一起做餅,販賣“幸福”,達到了共同和諧、共同幸福、共同發展的善的狀態。一己之私,斤斤計較,其利小;萬物生長,萬民得利,其利大。

這種“善”和“眾的幸福”又可進一步物化,物化為產品和服務的卓越的品質力。因為“使命是要追求代表消費者的利益”,所以永遠要比客戶早一步,不只是為了達到比競爭者更好的品質,更是為了保衛顧客的幸福!產品要用之于客戶服務于客戶,就要一切為客戶著想,打造卓越的品質力以傳遞更高的價值更幸福的體驗。因為有心,所以善良。因為善良,所以卓越。

四、管理的藝術性與美感

管理學既追求“水利萬物”般的至善,也追求超拔現實的至美。

世間的美有優美與崇高(壯美)之分。優美的背後存在著人與物件的親近關係,崇高的背後存在著人與物件的對抗關係。崇高之事因衝突而生壯麗,優美之物則因和諧而顯柔情。

尹衍梁先生身上集中體現了管理的優美與崇高。

他愛當舵手,愛出海遠航,愛在波濤洶湧的大海裡,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巨頭雲集的商海裡乘風破浪。下為鱗潛,上作羽翔,其間汪洋,浩浩湯湯。他喜歡崇高,崇高讓人驚恐,驚恐中夾雜征服的快感。管理者應該追求崇高,在波譎雲詭的迷局裡,在高山峽谷的困局裡,要敢於對抗,勇於征服。不為,希望幾滅。唯有許大志,立大願,大破大立,然後危局解,能超越,柳暗花明。

他也喜歡優美,優美讓人內心靜謐、流連忘返。他喜歡騎自行車出行,停在馬路邊小菜館門口,一邊吃飯一邊觀察著老廚子大施手藝、舞刀如飛;他喜歡一下午都站在海邊,看潮起潮落、浪去浪還,高低起伏,像市場潮流一般規律;他喜歡一個人坐在精舍裡蒲團上安靜打坐禪修,竹籬下,犬吠雞鳴,雲中世界,芸窗中,蟬吟鴉噪,靜裡乾坤。管理者也應該追求優美,因為優美基於人與人、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和諧之美也正是善。就這樣靜靜地欣賞、安靜地思考,說不定一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種種鬱結疑惑頓消,能從生活小事裡靈機一動想出個預製建築工法,能從自然裡聯繫經濟社會悟出些觀潮哲學呢?

管理學渴望優美,也渴望崇高。企業家、管理者既要超越、要發展、要攻堅克難,也要和諧共生、要溫潤敦厚、守柔不爭。

五、結論

趙汀陽說:“沒有美,善就沒有意義。”同樣的,沒有善,美也不可能有大的格局。這部《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管理學是在管理中追求真善美的學問,尹衍梁先生在管理的實踐中以其一言一行彰顯著管理的真善美,成為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學習的楷模。願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中實現管理學的真善美!

作者簡介:

余志成,湖北大學楚才學院本科二年級學生,工商管理專業,達觀天下書友會湖北分會副會長,深圳英邁思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上線指導老師。興趣愛好極為廣泛,熱衷於探索一切未知領域,嚮往著過有趣而可愛的生活。

《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介紹:

中國臺灣著名企業家尹衍梁先生領導的潤泰集團橫跨七大產業,包括了四十多家公司,資產總規模超過兩兆億新臺幣。在長期的企業經營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形成了獨特而可貴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深受業界的推崇,成為被效仿的對象。除了在實業上的成就之外,他還通過設立光華獎學金、興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等舉措來積極回饋社會。他還捐出一億美元設立面向世界的“唐獎”,鼓勵科學研究,促進人類發展。本書從戰略、組織、決策、領導、投資、創新、品質、使命、教育、期望十個方面,系統地研究和分析他的管理思想、理念與方法,讓讀者能及時分享他獨到的管理智慧。相信本書作為一本生動而貼近管理實踐的商業管理著作,定能對傳播華人的管理思想和經驗有所助益,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從中獲得啟發、產生共鳴。

名人推薦

顧佳峰在本書中描繪了一位中國頂尖企業家的商業戰略,他不僅描述了如何構建強有力的組織以獲取成果,如何行使領導力,如何培育創新和強調品質,也探討了如何培育接班人的問題。

——傅高義,《鄧小平時代》作者、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哈佛大學教授

在拜金主義與犬儒主義于商界尤為盛行的今天,我們需謹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商人追求的是回饋社會,並借助他人的想像力與敬業心來合力實現這一點。有趣的是,在西方傳統哲學中也能找到相似的觀點:瑞典語中有關“商業”的最古老的詞彙是närings livet,字面意思即為“生命的養料”;英文中表達“公司”與表達“陪伴”的詞彙源於同一個詞根,即法語的com pane,意為“分享麵包”。

就此而言,像尹衍梁這樣的人是傳承著一支血脈的,毫不誇張地說這支血脈曾塑造了文明,他們攜手帶來很佳的思維實踐以應對嚴峻的挑戰。在這個全球化挑戰空前的時代,我們都需要通過顧佳峰的這本書來重新領悟這一精神,並將之帶回其應得的現代商業社會的主流之中。

——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作者、當代管理大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本書主人公創立“唐獎”,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阿爾文·羅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

顧佳峰送我一部著作,敘述他的老師尹衍梁管理企業的方法和經歷,往往絕處逢生,眼光獨到,和做科學研究的情形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很值得閱讀。

——丘成桐,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

顧佳峰的這部著作,讓我瞭解了著名企業家尹衍梁獨到的管理思想和見解,以及他在長期管理實踐中所獲得的不凡成就。尹衍梁那永無止境地通過創新去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令我印象深刻。我認為,這是一部瞭解當代東方管理思想和實踐的必讀書,值得反復閱讀。

——黃亞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尹衍梁的身上,體現了企業家和工程師的完美結合。顧佳峰的這部書稿,探討了具有四百多項發明專利的工程師尹衍梁在商界中傳奇般的成功奧秘,對於廣大工程愛好者、創新創業者,是一種啟發和激勵。

——陳剛,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顧佳峰以其老師尹衍梁的企業管理實踐為研究物件,深入探討和分析了尹衍梁先生的管理思想及創見。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華人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顧佳峰這部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時,有助於向世人展示優秀華人企業家的管理密碼,分享華人企業的成功經驗。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細讀的管理著作,富含東方管理智慧。

——蔡洪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達觀天下書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