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試驗田⑤|杭州夢想小鎮: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助創客圓夢

【編者按】

抓好試點對改革全域意義重大。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上如此強調。

6月13日起,澎湃新聞推出“中國試驗田”專欄報導,就十八大以來的部分改革試點進行調研與分析,

以展現各方對改革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的探索之路,今天介紹的是浙江省解開經濟結構轉化和增長動力轉換難題的戰略選擇——以“夢想小鎮”為代表的特色小鎮建設。

杭州“夢想小鎮”。本文圖片 東方IC 資料

清晨,

身背電腦包的年輕人匆匆進入辦公樓,開始一天的打拼;

午後,他們三五成群地來到“創業咖啡館”,一杯咖啡,一場嘮嗑,碰撞創業想法;

還有創客學院、創意集市、論壇沙龍……投資者與創業者交流彼此的經驗和困惑。

這樣的場景,在位於杭州余杭區倉前街道、以“互聯網創業”為特色的“夢想小鎮”隨時可見。

910多個項目、8700多名創業人才、620余家金融機構、1350億元資本形成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使運行兩年多的“夢想小鎮”成為創業者心中的“聖地”。

作為浙江特色小鎮的“長子”、“頭牌”,“夢想小鎮”是特色小鎮的起源地。隨後,特色小鎮席捲浙江、走紅全國,成為中國經濟尋求轉型升級之道的一個亮點。

天使投資+互聯網創業:為夢想插上翅膀

有別於行政區劃單元和產業園區,浙江的“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於市區,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

“夢想小鎮”內的金融驛站。

“夢想小鎮”創立於2015年3月,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定位於“互聯網創業小鎮”和“天使投資小鎮”融合發展。

鄧建波不曾想到,自己的創業夢會在這裡實現。2013年7月,才23歲、已經有過兩次創業經歷的他成立“青團社”,為全國大學生提供免費的兼職仲介服務。

“因為資金、資源有限,第二年就遭遇生存危機,半年發不出工資,窩在一間農民房裡——當時,能讓公司活下去就是我的一個‘夢想’。”鄧建波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一次機緣巧合,他結識了華旦天使投資創始人張潔,並在其引薦下入駐剛成立的“夢想小鎮”。

鄧建波坦言,最初是被小鎮的一系列優惠吸引的——免費辦公場地、最高每人500元/月的住房補貼、租金遠低於市價的人才公寓,

以及2萬元創新券等。

但不久他發現,這裡更是連接人才、資本、孵化器、媒體、合作夥伴等各類資源的紐帶。

獲得華旦的100萬元天使輪融資後,團隊從4人拓展到100多人,業務擴展至廣州、南京、武漢、瀋陽等20多個城市,並再次獲得1000萬元融資,吸引了包括網易、淘寶、綠城、麥當勞等2000多家企業入駐。

“創業初期其實很孤單,做產品沒有交流碰撞,沒人指導,沒有關注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鄧建波說,但在“夢想小鎮”,通過各類孵化器,創客們能方便地接觸到投資人、創業導師,輔導精准定位產品、快速開拓商業管道,團隊間還能取長補短、抱團發展,創業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愛做夢的年輕人。

“夢想小鎮”的“互聯網村”入口有一對五彩的翅膀雕塑,在鄧建波看來,當夢想插上翅膀,就能飛到無垠的天空。

“這大概也是8000多創客共同的心聲。”張潔告訴澎湃新聞,作為小鎮第一個女性天使投資人,她的“灣西孵化器”通過提供路演、培訓課程、分享會、資本加持等,已孵化103個項目。每週她會抽出一兩天,給專案CEO做一對一的創業輔導和評估。

“我們是小鎮管理方,孵化企業並不是專長,所以引入民營孵化器,我們就是做好服務。”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創新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金果告訴澎湃新聞,小鎮就像大的孵化園,園區內有大大小小的民營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

除了引入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起步的舞臺,“夢想小鎮”也招攬並通過政府服務扶植初具規模的企業。

對於運營“銅掌櫃”平臺的杭州銅米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來說,成為小鎮的首批入駐企業曾是冒險的選擇。

“管理方2015年聯絡我們時,平臺剛上線,對人才的需求特別大,出於招不到人的擔憂,我們對要不要從市區搬到城郊有過爭論。”副總裁金少策告訴澎湃新聞。

但在多次與管委會接觸後,他們發現當地對初創企業的扶持力度可謂空前——三年內提供整棟樓的免租金辦公場地;60%的物業費、能耗費補貼;最高1000萬元的規模發展獎勵;政府培育、引進專業的財務、稅務、法務、人事代理及行政等仲介服務機構,提供全過程、低成本專業服務。

“大到運營、融資、推廣,小到會議室租賃、免費停車、員工子女就學,對企業提出的需求幾乎有求必應,從沒讓我們失望。”金少策說,管理方每週還會組織一兩次主題沙龍,針對企業的痛點量身定制服務。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是小鎮創立之初就設定的服務目標。”金果表示,他們放棄了包攬一切的管理模式,主動外包部分服務,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隨著電影院、健身房、酒吧、茶館等生活設施的建立,對鄧建波這樣的年輕創客而言,“夢想小鎮”已不僅是辦公場所,也是棲息之地。

“剛來小鎮時,沒想到生活配套完善得這麼快。”他說,除了購物、醫療、教育,小鎮還有青年公寓,愜意又充滿活力的環境就像是大學生活的延續,他和許多夥伴都已經將家安在小鎮附近。

據金果介紹,小鎮從食、住、行、樂四方面來構建生活配套。空間佈局上,按創業辦公、生活、精神文化三個維度設置,打造商業、居住、網路三大特色配套——商業配套包括食堂、便利店等;居住上引進時髦有趣、便於交流的青年公寓;網路配套方面,全面鋪設寬頻、4G網路、無線WiFi,形成“創業者生活特區”。

以“先生態、再生活、後生產,宜居、宜業、宜文、宜游”的開發理念,小鎮修繕了有古街、章太炎故居等文保單位和一批古建築,融合了產業功能、旅遊功能、文化功能、社區功能,在構築產業生態圈的同時形成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讓創業者“進能坐擁城市配套、出則盡享田園氣息”。

“夢想小鎮”內的老街風韻。

特色小鎮從浙江走紅全國

2015年,浙江發佈有關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特色小鎮”,其產業定位“一鎮一業”,突出“特而強”;功能集成“緊貼產業”,力求“聚而合”;形態打造“突出精緻”,展現“小而美”;運作機制“破舊去僵”,做到“活而新”。

這些小鎮的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浙江將重點培育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3年內每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所有小鎮要建成3A級以上景區,堅持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

在浙江的設計中,“特色小鎮”建設是該省利用資訊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優勢,突破空間資源瓶頸、有效供給不足、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夠,以及城鄉二元結構,解開經濟結構轉化和增長動力轉換難題的戰略選擇。

到2016年,浙江7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共入駐企業2.75萬家,入駐創業團隊4161個,大學生、大企業高管、科技人員、留學海歸等創業人員1.3萬人。2016年,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投資1128億元,平均每個投資14.5億元;營業收入4615億元,平均每個59.2億元,其中金融產業、高端裝備製造、資訊經濟類小鎮的平均營業收入在90億元以上。

不到兩年時間,浙江以“夢想小鎮”為代表的特色小鎮建設就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

2015年9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浙江調研後指出,特色小鎮處理好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為企業創業提供條件,“放水養魚”,讓企業家才能充分發揮,這對我國經濟結構升級有重要借鑒意義。

據“浙江線上”報導,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5月在考察浙江時,對特色小鎮給予充分肯定;在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大段講述”特色小鎮,“夢想小鎮”、“雲棲小鎮”、“黃酒小鎮”被一一點到;12月,他又在中央財辦《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佈《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畫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

但在“夢想小鎮”,通過各類孵化器,創客們能方便地接觸到投資人、創業導師,輔導精准定位產品、快速開拓商業管道,團隊間還能取長補短、抱團發展,創業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愛做夢的年輕人。

“夢想小鎮”的“互聯網村”入口有一對五彩的翅膀雕塑,在鄧建波看來,當夢想插上翅膀,就能飛到無垠的天空。

“這大概也是8000多創客共同的心聲。”張潔告訴澎湃新聞,作為小鎮第一個女性天使投資人,她的“灣西孵化器”通過提供路演、培訓課程、分享會、資本加持等,已孵化103個項目。每週她會抽出一兩天,給專案CEO做一對一的創業輔導和評估。

“我們是小鎮管理方,孵化企業並不是專長,所以引入民營孵化器,我們就是做好服務。”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創新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金果告訴澎湃新聞,小鎮就像大的孵化園,園區內有大大小小的民營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

除了引入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起步的舞臺,“夢想小鎮”也招攬並通過政府服務扶植初具規模的企業。

對於運營“銅掌櫃”平臺的杭州銅米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來說,成為小鎮的首批入駐企業曾是冒險的選擇。

“管理方2015年聯絡我們時,平臺剛上線,對人才的需求特別大,出於招不到人的擔憂,我們對要不要從市區搬到城郊有過爭論。”副總裁金少策告訴澎湃新聞。

但在多次與管委會接觸後,他們發現當地對初創企業的扶持力度可謂空前——三年內提供整棟樓的免租金辦公場地;60%的物業費、能耗費補貼;最高1000萬元的規模發展獎勵;政府培育、引進專業的財務、稅務、法務、人事代理及行政等仲介服務機構,提供全過程、低成本專業服務。

“大到運營、融資、推廣,小到會議室租賃、免費停車、員工子女就學,對企業提出的需求幾乎有求必應,從沒讓我們失望。”金少策說,管理方每週還會組織一兩次主題沙龍,針對企業的痛點量身定制服務。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是小鎮創立之初就設定的服務目標。”金果表示,他們放棄了包攬一切的管理模式,主動外包部分服務,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隨著電影院、健身房、酒吧、茶館等生活設施的建立,對鄧建波這樣的年輕創客而言,“夢想小鎮”已不僅是辦公場所,也是棲息之地。

“剛來小鎮時,沒想到生活配套完善得這麼快。”他說,除了購物、醫療、教育,小鎮還有青年公寓,愜意又充滿活力的環境就像是大學生活的延續,他和許多夥伴都已經將家安在小鎮附近。

據金果介紹,小鎮從食、住、行、樂四方面來構建生活配套。空間佈局上,按創業辦公、生活、精神文化三個維度設置,打造商業、居住、網路三大特色配套——商業配套包括食堂、便利店等;居住上引進時髦有趣、便於交流的青年公寓;網路配套方面,全面鋪設寬頻、4G網路、無線WiFi,形成“創業者生活特區”。

以“先生態、再生活、後生產,宜居、宜業、宜文、宜游”的開發理念,小鎮修繕了有古街、章太炎故居等文保單位和一批古建築,融合了產業功能、旅遊功能、文化功能、社區功能,在構築產業生態圈的同時形成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讓創業者“進能坐擁城市配套、出則盡享田園氣息”。

“夢想小鎮”內的老街風韻。

特色小鎮從浙江走紅全國

2015年,浙江發佈有關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特色小鎮”,其產業定位“一鎮一業”,突出“特而強”;功能集成“緊貼產業”,力求“聚而合”;形態打造“突出精緻”,展現“小而美”;運作機制“破舊去僵”,做到“活而新”。

這些小鎮的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浙江將重點培育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3年內每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所有小鎮要建成3A級以上景區,堅持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

在浙江的設計中,“特色小鎮”建設是該省利用資訊經濟、塊狀經濟、山水資源、歷史人文等優勢,突破空間資源瓶頸、有效供給不足、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夠,以及城鄉二元結構,解開經濟結構轉化和增長動力轉換難題的戰略選擇。

到2016年,浙江7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共入駐企業2.75萬家,入駐創業團隊4161個,大學生、大企業高管、科技人員、留學海歸等創業人員1.3萬人。2016年,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投資1128億元,平均每個投資14.5億元;營業收入4615億元,平均每個59.2億元,其中金融產業、高端裝備製造、資訊經濟類小鎮的平均營業收入在90億元以上。

不到兩年時間,浙江以“夢想小鎮”為代表的特色小鎮建設就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

2015年9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浙江調研後指出,特色小鎮處理好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為企業創業提供條件,“放水養魚”,讓企業家才能充分發揮,這對我國經濟結構升級有重要借鑒意義。

據“浙江線上”報導,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5月在考察浙江時,對特色小鎮給予充分肯定;在當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大段講述”特色小鎮,“夢想小鎮”、“雲棲小鎮”、“黃酒小鎮”被一一點到;12月,他又在中央財辦《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佈《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畫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