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地資金南下,滬港通深港通兇猛,港股玩法也正發生巨變,機會來啦

文/陸新之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這是非常典型的粵語,大意相當於“起個大早趕個晚集”。但是一般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會伴隨一句粗話——這是香港人對於錯過賺錢機會的重大遺憾的一種生動描述。

而在滬港通與深港通逐步發生威力的香港交易所,就有很多香港股民不約而同地這樣表達。

股市,對於700萬人口的香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市民生活一部分。與之能夠比擬的,大約只有到香港賽馬會去參與的賭馬。因為,這兩者幾乎是普通市民短期致富,

突破自己身份階層的最有效通道。

電影《華爾街》裡面說,Greed is good,對於香港這個城市來說,絕大多數市民會更加直接地說,Money is very good。我不認為這種心情簡單地用拜金文化來形容。1994年起,我就長期在香港逗留,親身體驗到巨大生活壓力下帶來的急速生活節奏。例如,北京一些互聯網公司,在2014年推行的的“996”企業文化(每週六個工作日早9點到晚9點的工作時間),我在1994年的香港就已經見識過。

沒有退休金,沒有多少社會福利,物價高企,手停就口停,這也是大多數香港人的宿命。

“鬼叫你窮,頂硬上啊!”這又是非常形象的香港城市俗語。在21世紀,香港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每每是地產經紀與股票經紀,因為可以賺快錢。在香港,容積率高達30倍人擠人的公共屋村,

已經算是體面住宅。因為,這個城市還有數以十萬計的人,居住在平均只有幾平方米的籠屋。在香港很多茶樓食肆,都能見到七八十歲的長者推著點心車與洗碗。因為沒有退休福利,不幸成為窮人階層的長者,手停就口停,只能如此,這種城市氣氛之下,不能較真地討論拜金這個話題。

在香港,每次牛市到來,經常會萬人空巷,成為城中熱門話題,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炒股。在中環等傳統金融區,近年更是普通話成為主流,許多來港不久的社會主流,談起股市來眉飛色舞,動輒都是九位數的收購。而到熊市的時候,就會看到媒體上一片歎息,虧損者燒炭自殺的新聞也偶有所聞。

香港的股票市場,

更是長期兩極分化。看上去是一個市場,其實裡面涇渭分明,不同的投資者與不同的上市公司各行其道,倒也是井水不犯河水。一方面,港股之中有世界金融業上都有顯赫位置的滙豐銀行以及最穩定的公用事業公司香港電訊以及香港電燈等公司,這些公司因為企業管治優秀,一度被稱為孤兒寡母股票。這個不是說買了股票的人家就會變成孤兒寡母,而是褒義詞,說的是失去經濟支柱的家庭,只要買了這些香港的大藍籌公司,靠這些業績優良的公司每年穩定的分紅就足夠養家活兒。 當然,現在這樣的明星股變成了騰訊與澳門的賭業股,老牌的滙豐銀行股價也遜色不少了。

另外一方面,香港又是全世界莊家最橫行無忌的市場之一。由70年代的民營交易所“四會年代”到港英當局主導的聯交所,再到97之後總算合體的香港交易所,香港的證券監管一直是有限的。數百家小盤垃圾股之中,莊家橫行無忌,利用市場監管的明顯漏洞為所欲為魚肉中小股民。因此,香港股市的賭性也很強。內地A股的莊家手法,比起港股的老千莊家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因此,股市日常成交額只有內地十分之一的香港股市,卻有著全世界最活躍的權證(窩輪)市場,成交額多年來穩居全球前列。這種衍生產品接近賭博工具,與原來的股票市場本義相去甚遠。

簡單來說,香港股市之中,上市公司可以隨時用低價定向發行部分新股而無需監管部門同意。所以港股莊家往往聯合上市公司,以低價獲得股票。而A股的監管就明顯要嚴厲得多。絕大多數機構要持股,就要在市場上購入,成本如此不同,坐莊方式也有本質區別。而且香港的公司,一年只公佈兩次財務報告。許多公司平時常年交易冷冷清清,幾十萬港元就能將股價抬升一半,這種市場環境,都是與熱火朝天的A股大不一樣的。

這次北水南下,滬港通、深港通陸續加碼,加上內地公募基金可以投資香港,在香港回歸20周年這個大時代,這個混合各種勢力的股市的遊戲規則,正在如此這般地被大幅改變,而且變化速度會越來越快!

說的是失去經濟支柱的家庭,只要買了這些香港的大藍籌公司,靠這些業績優良的公司每年穩定的分紅就足夠養家活兒。 當然,現在這樣的明星股變成了騰訊與澳門的賭業股,老牌的滙豐銀行股價也遜色不少了。

另外一方面,香港又是全世界莊家最橫行無忌的市場之一。由70年代的民營交易所“四會年代”到港英當局主導的聯交所,再到97之後總算合體的香港交易所,香港的證券監管一直是有限的。數百家小盤垃圾股之中,莊家橫行無忌,利用市場監管的明顯漏洞為所欲為魚肉中小股民。因此,香港股市的賭性也很強。內地A股的莊家手法,比起港股的老千莊家比起來,簡直是小兒科。因此,股市日常成交額只有內地十分之一的香港股市,卻有著全世界最活躍的權證(窩輪)市場,成交額多年來穩居全球前列。這種衍生產品接近賭博工具,與原來的股票市場本義相去甚遠。

簡單來說,香港股市之中,上市公司可以隨時用低價定向發行部分新股而無需監管部門同意。所以港股莊家往往聯合上市公司,以低價獲得股票。而A股的監管就明顯要嚴厲得多。絕大多數機構要持股,就要在市場上購入,成本如此不同,坐莊方式也有本質區別。而且香港的公司,一年只公佈兩次財務報告。許多公司平時常年交易冷冷清清,幾十萬港元就能將股價抬升一半,這種市場環境,都是與熱火朝天的A股大不一樣的。

這次北水南下,滬港通、深港通陸續加碼,加上內地公募基金可以投資香港,在香港回歸20周年這個大時代,這個混合各種勢力的股市的遊戲規則,正在如此這般地被大幅改變,而且變化速度會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