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殲31外形大變,或為國產航母而準備!

殲31要進入國產航母?

中國國產航母001A 的下水,極大地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在眾多接踵而來的針對001A 的評論中,有不少評論提及未來001A 航母的艦載機問題。有不少聲音集中在原遼寧號航母艦載機的缺點上,

認為遼寧艦的艦載機殲15屬於第三代戰機。

面對未來戰場稍顯落後,那麼我們的國產航母必然需要新型的艦載機,才能應對未來戰場的激烈挑戰,殲-31進入了眾多軍事專家們的法眼。

烏克蘭防務博客網站,引用一位匿名軍事專家在科技日報上發表的評論,認為中國現在不少的軍事科技人員覺得殲-15這種三代機,面對今年以來在全球風生水起的熱門戰機F-35的全球部署,劣勢非常明顯。如果中國的航母能夠使用殲-31戰機的改進型,就能極大地提升艦載機的作戰能力”。

但是,另外一位專家張文昌對科技日報的記者表示,如果殲-31要登艦,幾個重要的改進將必不可少,比如增加設備,説明殲-31適應航母甲板降落和起飛環境,增大殲-31的機翼和尾翼,加強飛機機體及起落架。

對於什麼樣的艦載機適合中國的國產航母001A,

意見分歧很大。一些專家認為殲20比殲31更加適合改為艦載機,因為殲20比殲31的技術更加成熟。

但是殲31的製造商沈飛在艦載機的改進方面又比較有經驗。現在遼寧艦上的殲-15,就是我國從烏克蘭獲得Su-33戰鬥機的一架原型機T-10K-3和殲11為基礎改進的重型艦載型戰鬥機,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完成的,這一過程所積累的艦載機改進技能,不可否認地走在了成飛的前面。

沈飛的雙引擎戰機殲-31,與美國的F-35大小相當,飛行距離大約為775英里,最大起飛重量約為28噸,最大飛行速度約為1.8馬赫。如果殲31進入服役,那麼極有可能取代現役的單引擎中型戰鬥機殲-10S。

高速機動的殲31戰鬥機,配備六枚霹靂-12空對空導彈或者4枚霹靂-21遠端空對空導彈,必將獲得極大的空中優勢,

而且,殲31能轉載的中國國產精確制導武器有很多選項,比如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新型防區外制導武器,LS-6制導滑翔炸彈(雷石-6),其性能與美國最先進的第四代制導炸彈JDAM-ER。這樣的配置,就算是如今炙手可熱的F-35全副武裝,也不敢小覷中國國產航母上的殲-31。

但是,殲-31鶻鷹所面臨的難題也不小。殲31與殲20最大的不同就是出身不同,殲20是中國軍方立項研製的項目,而殲31屬於中行工業自主立項、自籌資金立項研製的隱身戰鬥機項目,而且一直只能採用外貿編號,不能像殲20那樣一開始就擁有軍方正式編號。

另外,殲15A 停產,裝載了中國最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5B已經開始投產,當然,這一部改進對提高殲15B的探測距離,單就探測能力上,絲毫不會遜色於美國的F35B艦載機。而且,殲-15B艦載機專案的重大改進,證明了中國戰機的資訊化集成,尤其是艦載機的資訊化整合,已經完全實現了全面數位化。

殲15B的存在,筆者認為,意味著殲31登艦的時間會後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爭取了更大質變的時間。

如果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拉風的沙特國王訪華的事,網路傳得沸沸揚揚,沙特將投入鉅資參與殲31鶻鷹的升級研發,這個傳聞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從沙特的角度來說,以色列的F35戰機服役部隊之後,沙特面臨巨大壓力,雖然沙特有一些東風導彈,但不可能以色列嘚瑟一下F35,沙特就發炮仗,因此沙特對於隱身戰機的需求相當迫切。

而中國的“鶻鷹”與F35沒有任何時代差異,如果沙特想要用最短的時間應對以色列,就是購買與F35同等級別的隱身戰機,形成一定的空中作戰體系,以此來滿足日後有效的制動性,這樣一來,相當於給沈飛輸血,為殲31登艦的改進和研發提供足夠的資金。

4月28日,2.0版本的殲31再次試飛,垂尾由梯形改為後掠型,主機翼切尖、主翼後緣前掠角度增大,最大的變化,貌似機身大了一圈,這些改變與前文所說的改進方向不謀而合。

關鍵的關鍵,這個試飛節點,與001A曬裝列裝時間節點高度一致,國內外軍事媒體上殲31的登艦呼聲再起,看來也是事出有因。

不過,國家在發展,中國海軍的眼光和要求也是在發展的。吳勝利司令曾說過:研製艦載超音速(巡航)戰鬥機,不能超巡的海飛絲,海軍也不會要。

面對這樣的要求,如果沈飛拿出切實的方案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殲31上艦,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是,殲-31鶻鷹所面臨的難題也不小。殲31與殲20最大的不同就是出身不同,殲20是中國軍方立項研製的項目,而殲31屬於中行工業自主立項、自籌資金立項研製的隱身戰鬥機項目,而且一直只能採用外貿編號,不能像殲20那樣一開始就擁有軍方正式編號。

另外,殲15A 停產,裝載了中國最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5B已經開始投產,當然,這一部改進對提高殲15B的探測距離,單就探測能力上,絲毫不會遜色於美國的F35B艦載機。而且,殲-15B艦載機專案的重大改進,證明了中國戰機的資訊化集成,尤其是艦載機的資訊化整合,已經完全實現了全面數位化。

殲15B的存在,筆者認為,意味著殲31登艦的時間會後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爭取了更大質變的時間。

如果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拉風的沙特國王訪華的事,網路傳得沸沸揚揚,沙特將投入鉅資參與殲31鶻鷹的升級研發,這個傳聞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從沙特的角度來說,以色列的F35戰機服役部隊之後,沙特面臨巨大壓力,雖然沙特有一些東風導彈,但不可能以色列嘚瑟一下F35,沙特就發炮仗,因此沙特對於隱身戰機的需求相當迫切。

而中國的“鶻鷹”與F35沒有任何時代差異,如果沙特想要用最短的時間應對以色列,就是購買與F35同等級別的隱身戰機,形成一定的空中作戰體系,以此來滿足日後有效的制動性,這樣一來,相當於給沈飛輸血,為殲31登艦的改進和研發提供足夠的資金。

4月28日,2.0版本的殲31再次試飛,垂尾由梯形改為後掠型,主機翼切尖、主翼後緣前掠角度增大,最大的變化,貌似機身大了一圈,這些改變與前文所說的改進方向不謀而合。

關鍵的關鍵,這個試飛節點,與001A曬裝列裝時間節點高度一致,國內外軍事媒體上殲31的登艦呼聲再起,看來也是事出有因。

不過,國家在發展,中國海軍的眼光和要求也是在發展的。吳勝利司令曾說過:研製艦載超音速(巡航)戰鬥機,不能超巡的海飛絲,海軍也不會要。

面對這樣的要求,如果沈飛拿出切實的方案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殲31上艦,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